分享

再战契丹 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信笔轩主 2019-05-07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卷13、14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宋太宗励精图治的心是有的,某种程度上知道自警自励。
   经过一段修养生息,决定打契丹,结果由于将士争功冒进导致粮草不继,撤退时又没有章法被契丹所乘遭致大败。
   燕云十六州本来是牧马的好地方,中原主要牧马区,当初被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了契丹,契丹壮大了一些还在次要,中原失去了牧马良地,只有靠买马维持骑兵了,前代一个没有廉耻的家伙所作的恶事,多少代都跟着吃亏。
   评书《杨家将》中的杨继业、潘仁美和历史上的杨业、潘美相去甚远,内部其他人争功、不团结导致了杨业的战败自杀。

卷第十三 宋纪十三(986-987年)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丙子,辽都统耶律色珍等上讨女真所获生口十馀万,马二十馀万匹,初,辽设群牧使司,马大蕃息。至是得女真马,势益强。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那时候的女真也就是后来的满族还真能养马啊。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庚寅,北伐,以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崔彦进副之;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杜彦圭副之,以其众出雄州;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开始了对辽作战。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乙卯,田重进至蔚州,左右都押衙李存璋、许彦钦等杀其节度使萧默哩,执监城使耿绍忠,举城降。以崇仪使魏震知蔚州。辽援兵大至,重进军与辽师转战,时军较五辈,其四悉已战死,至大岭,惟荆嗣力斗,辽师始却,遂定蔚州。是役也,边民之骁勇者竞团结以御敌,或夜入城垒,斩取首级来归。帝闻而嘉之,曰:“此等生长边陲,闲习战斗,若明立赏格,必大有应募者。”乃下诏,募民“有能纠合应援王师者,资以粮食,假以兵甲,擒酋豪者,随职名高下补署。获生口者,人赏钱五千,得首级者三千;马上等十千,中七千,下五千。平幽州后,愿在军者,优与存录,愿归农者,给复三年。”自是应募者益众。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从宋太宗这则公告可以看出来两点:1、在宋朝的眼里,契丹人命不值钱,比马价格还要便宜。2、宋朝缺马,得到一匹下等的马和得到一个契丹活人奖励同样的钱。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时彬所部诸将闻美及重进累战获利,自以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画蜂起,更相矛盾,彬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粮,再往攻涿州。时辽主次州东五十里,令休格与蒲领等以轻兵薄南师,南师且行且战凡四日,始得至涿。时方炎暑,军士疲乏,所赍粮不继,乃复弃之。令卢斌兼拥城中老幼并狼山而南。彬等以大军退,无复行伍,遂为休格所蹑。五月,庚午,至岐沟关,辽兵追及之,南师大败。彬等收馀军,宵涉巨马河,营于易水之南,李继宣力战巨马河上,辽兵始退,追奔至孤山。方涉巨马河,人畜相蹂践而死者无算。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将士争功、主将不能把握局势,是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潘美既败于飞狐,乃与杨业引兵护云、朔、寰、应四州民南徙。至朔州狼牙村,闻契丹已陷寰州,兵势甚盛,业欲避其锋,谓美等曰:“今敌锋益盛,不可与战。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悉兵来拒,即令朔州吏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计划的有道理。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监军蔚州刺史王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马邑。”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它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耳。”乃引兵自大石路趋朔州。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讨论作战方案,变成了人身攻击。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色珍闻业且至,遣副部署萧达兰伏兵于路。业至,色珍拥众为战势,业麾帜而进,色珍佯败,伏兵四起,色珍还兵前战,业大败,退趋狼牙村。侁自寅至已不得业报,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辽兵败走,侁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争功已经大败了,这时候自保都成了问题,还在争功。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业力战,自日中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匿深林中。契丹将耶律希达望见袍影,射之,业坠马被擒,其子延玉与岳州刺史王贵俱死焉。业初为敌所围,贵亲射杀数十人,矢尽,张空拳击杀数十人,乃遇害。业即被擒,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捍边破贼以报,而反为奸臣所嫉,逼令赴死,致王师败绩,复何面目求活邪!”乃不食,三日而死。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惨败。不团结、争功导致的惨败。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业不知书,忠勇有知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氈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用。其败也,麾下尚有百馀人,业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无与我俱死!”众感泣,无一人生还者。帝闻,痛惜,旋削美三任,侁除名,配金州,文裕登州。赠业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厚赐其家,录其子五人及贵子二人。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可惜了一位名将。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东头供奉官马知节监博州军,闻刘廷让败,恐辽人乘胜复南侵,因缮完城垒,治器械,料丁壮,集刍粮,十有五日而具。始兴役,吏民皆以为生事;既而敌果至,见有备,乃引去,众始叹伏。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作为管理者,要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但是老百姓有时候看问题不是那么深远、准确,所以还要有引领的作用。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初,秦州长道县酒场官李益,家饶于财,僮仆常数百;关通朝贵,持吏短长,郡守以下皆畏之。民负益息钱数百家,官为征督,急于租调,独观察推官冯伉不为屈。伉一日骑出,益遣奴捽下,毁辱之。伉两上章论其事,皆为邸吏所匿,不得通,后因市马译者附表以诉,帝大怒,诏捕之。诏未至,权贵已先报益,使亡去。帝愈怒,命物色捕益愈急。数月,得于河内富人郝氏家,械送御史台,鞫之,益具伏。丁丑,斩益,籍其家。益子士衡,先举进士,任光禄寺丞,诏除其籍。州民闻益死,皆醵钱饮酒以相庆。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李益小人啊,依靠关系网自保,依靠掌握别的官吏的短处操纵周边,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完全地忘乎所以了。这类事情一旦被捅出去,就是大案,因为无论谁当朝,都容不得小朝廷、二皇帝之类的存在。鲁迅先生所言:“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果然不谬。

卷第十四 宋纪十四(988-989年)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昉和厚多恕,在位小心醇谨。每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却,已而擢用;或不足用,辄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昉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不循私情而又不得罪人,老到的做法啊。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开封尹陈王元僖进封许王,韩王元侃进封襄王,冀王元份进封越王。帝手诏戒元僖等曰:“汝等生长深宫,须克己励精,听卑纳谏。每著一衣,则闵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慎勿恣其喜怒。朕每礼接群臣以求启沃,汝等当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守富贵而保令终。先贤有言曰:‘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赋。’此不可以不察也!”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古代帝王教育皇族,能这样说说就算不错的了,只不过这样说是没有大作用的,要是叫这些皇族去实践一下.....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帝尝谓户部使李维清曰:“朕读《贾谊传》,夜分不倦。谊当汉文时,天下治平,指论时事,至云太息、痛哭,盖欲感动人主,不避触鳞,真忠臣明国体者也。今廷臣有似此人者否?”维清曰:“陛下若于言事中理者赐以奖擢,即不知忌讳者亦与优容,则贾谊之流复出矣。”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贾谊的文章是好。是不是有贾谊这样的人才,更主要地在于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枢密副使赵昌言,与盐铁副使陈象舆厚善;度支副使董俨,知制诰胡旦,皆昌言同年生;右正言梁颢,尝在大名幕下;故四人者日夕会昌言第,京师语曰:“陈三更,董半夜。”翟马周既讼罢李昉,与旦益相得,每排毁时政,上书自荐,及历举所善十数人皆公辅器,昌言内为之助;人多识其辞气,皆旦所为也。昉既坐黜,赵普秉政,深疾之。开封尹许王元僖廉得其事,白帝,捕马周系狱,穷治之,具伏。帝怒,诏决杖流海岛。甲戌,责昌言为崇信节度行军司马,象舆复州团练副使,俨海州、旦坊州、颢虢州司户参军。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这拨小人不怎么高明,心态过于急躁了,手法过于肤浅了,水平过低了,朋党都玩不好,也该倒霉。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国子博士李觉上言曰:“夫冀北、燕、代,马之所生也。制敌之用,实资骑兵为急。议者以为欲国之多马,在啖边人以利,使重译而至。然市马之费岁益而厩牧之数不加者,盖失其生息之理也。且边人畜牧转徙,驰逐水草。腾驹游牝,顺其物性,由是浸以蕃滋。....”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契丹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得到了十六州之后,更加大了放牧之场所,而中原则失去了这样的最佳场所,可见当初石敬瑭这个“儿皇帝”为祸不浅。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三月,亲试合格举人,得进士阆中陈尧叟以下一百八十六人,诸科博平孙奭等四百五十人,并赐及第,七十三人同出身。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选拔的人才好像数量多了点。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二十四史撷菁6

   《二十四史》是我国的正史,规模庞大,卷帙浩繁。本系列文章是我读《二十四史》的心得,不做过多系统陈述,或一人,或一事,或奇闻,以深入理解,学为己用为目的。

卷二七二 列传第三十一

○杨业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小时候就好个武类的活动。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杨业北汉的降将,太宗能用人不疑也是难得。杨业出其不意一战大败契丹,契丹从此就怕了他了。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不识字没关系,智谋也可以通过实践得来。杨业带兵很有方法,可以叫士兵和他生死与共。他的体质异于常人,似乎火力特别状。


卷二五八 列传第十七
○潘美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美少倜傥,隶府中典谒。尝语其里人王密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会周世宗为开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努力了,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了。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鋹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里。鋹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曰:“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鋹众惊扰来犯,美挥兵急击之,鋹众大败,斩数万计。长驱至广州,鋹尽焚其府库,遂克之,擒鋹送京师,露布以闻。

  八年,议征江南。九月,遣美与刘遇等率兵先赴江陵。十月,命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遂麾以涉,大军随之,吴师大败。

   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美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立过不小的战功。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雍熙三年,诏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诏内徙其民。会辽兵奄至,战于陈家谷口,不利,骁将杨业死之。美坐削秩三等,责授检校太保。明年,复检校太师。知真定府,未几,改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数月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咸平二年,配飨太宗庙庭。

再战契丹 <wbr>读《续资治通鉴》《宋史》笔记6

   杨业之死潘美有一定的责任,但不是评书中的罪魁祸首。66岁带兵打仗冲锋在第一线,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别人争功冒进导致全线溃败,责任不在潘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