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云之南5

 信笔轩主 2019-05-07

2006.05.22

早起下起了小雨。

乘汽车赴丽江,盘山路随山势越来越高,山多数有植被,红土地,黄色的草、绿色的树,景色很优美,白云不时在公路下方飘过,真有一种不知身在何方的感觉。由于需要赶路中间没有停车,要是自驾游就好了,可以随时停下来欣赏。

随着海拔的增加,感觉耳后部分有点发热、发胀,估计是高原反应,做吞咽动作没有效果,也就由他去了。

车上司机陈师傅说丽江的主要民族是纳西族,男人叫胖金哥,女人叫胖金妹,看来这个民族以胖为美。还说纳西族男人主要就七件事情:琴棋书画烟酒茶,真是幸福啊!又说这里是男人的天堂、女人的地狱。

到丽江已经中午1300左右了,陶导游在那里等我们,吃饭后去安排住宿,在城边一个很大的别墅区里,别墅都是3层的,面积不算小,建筑风格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这里房价不是很高,每平米不到2000元。随后去游览丽江古城。

彩云之南5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代表的大研镇,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位于丽江坝中部,是一个以纳西族居民为主的古老城镇。它以其古朴的艺术风格和科学的布局艺术闻名于世。

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曾是滇西最著名的商贸中心之一,是历史上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也曾是滇西北的政治、经济重镇。

古城街市路面用丽江出产的五花石铺砌,雨季不泥、旱季无尘。清澈的玉泉水从城头分成三岔穿街过巷,城内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大小石拱桥、石板桥300多座,还有不少是排放。整个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大街小巷排列有序,向四方发展。民居全市土木结构的瓦房,古色古香,是留存至今的中国古建筑的一笔宝贵财富。

古城内卖小吃的很多,还有很多民族手工艺现场制作,给我一种遥远的感觉。中间品尝了东巴茶艺,服务员说这里海拔3000多米,水烧开只有87摄氏度,所以冲泡茶叶的效果不是很好。雪茶喝下后很苦,有点像苦丁茶,一吸气满口清甜。香茶色香味都是很好的。

行走在古城内,踏着五光十色的石板路,听着雨声以及潺潺的溪流声,看着民族气息浓厚的建筑,仿佛徜徉在古东巴文化中。

随后就自由活动了,全部游览完毕自行吃饭,我和小H想了想,去吃了肯德基,这个东西全国一个味,不存在吃不惯的问题,两个人都吃了不少。

2006.05.23

早晨起得比较早,别墅有点家庭的味道,早餐后我们去玉龙雪山,车上陶导说金沙江古名丽水,三面环绕着城池,所以城市叫丽江。还介绍了上次丽江地震的情况,然后说了地震后的变化,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也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玉龙雪山以险、秀、奇著称,位于丽江古城北15公里,北纬270320"-2740′,东经1000410"-1001630"之间,是北半球靠赤道最南端的现代海洋性冰川,为中国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云南省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拨5596,直插蓝天,南北向排列的玉龙十三峰犹如一条腾空的巨龙,它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还随着时令和阴晴的交替,景观也变幻无常,时而云蒸雾涌,玉龙乍隐乍现,时而碧天如水、万里无云,群峰象玉液刷洗,晶莹的银光,耀目晃眼;有时一条云带束腰,上面雪峰皎皎,下面岗峦碧翠。东方欲晓,峰顶早染晨曦,多彩的朝霞映上雪峰,白雪呈绯红状与霞光掩映闪烁;傍晚余辉把雪峰染抹得象披上红纱,云朵带着晚霞奇彩,飞归峰间谷壑,一弹之顷,变态无穷。

去雪山的路上路过了一大片荒地,据说是二战期间飞虎队的机场。

彩云之南5

到了云杉坪,很拥挤地排队等着上索道,小H说高原反应没有上。这时候不时下点小雨,天气不暖和,大家纷纷租了雨衣,雨衣比较厚实,不仅防雨还可以保暖。

云杉坪又名锦绣谷,它是一块隐藏在原始杉林中的巨大草坪。位于玉龙雪山东麓的山箐里,在雪山主峰的右下方。

彩云之南5

它被视为纳西族神话传说中的“玉龙第三国”的入口处。天晴时在这里,雄伟的玉龙雪山近在咫尺,千年冰川清晰可见,除了观赏玉龙雪山,还可以领略原始森林额的奇异和幽静。可我们去的时候天空云量很多,看不到雪山的真面目。坐索道到了上面,沿着木板路走,周围都是大树。由于惦念小H,没有多看就返回了,回去小H说好多了,没事了。

车行不远来到了一处人工湖,水都是绿色的,从上面看下去有一些类似黄龙沟的样子,不过小,而且是人工修建的。

一路到了丽江市,吃饭后去机场。

飞行时间不长,40分钟左右,感觉飞机平飞时间很短就下降了,西双版纳到了。

女导游姓李,说这里傣族男的叫猫多利,女的叫搔多利,听上去多少有点像“骚狐狸”。

天气比较闷热,在宾馆落脚后李导带我们在景洪市区转了一圈,最后大家去转了超市,买了一些有点当地特色的小食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