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何以为家》热映。 超悲惨的故事。 但这种悲惨,不是瞎悲惨。 而是科学的、合理的悲惨。 堪称悲惨社会学,帮助我们解答人生困惑。 ——阐释处于特定经济状况下的人,诸如贫困或是中产,如何才能如愿以偿的破局逆袭。 (02) 影片男猪,是个不知自己年龄的小男孩,名叫扎因。 搁咱们这儿应该正上小学,爸妈为辅导作业而发愁的那种。 但在影片里,小扎因没学可上。他要养家,照顾弟弟,保护妹妹,主要还是照顾牛一样强壮的爹妈。 扎因爹妈,猪一样的不停生孩子。然后就是狂揍孩子,让扎因来照顾这些孩子。扎因说:他在父母这里听到的最温暖的话是:你个婊子养的…… 总之扎因父母,很接地气,都是实在人儿。 扎因妹妹快11岁了,父母认真讨论女儿的安排。 扎妈:要不让女儿去读书吧,学校免费管吃管住,还给买衣服。如果女儿去读书,咱们不就省心了吧。 扎爹:说那没用的嘎哈呀,我都答应把她给房东当老婆了。如果失信与人,那多没面子。 扎妈:要不先让女儿上学?放学后让她去打工,赚钱养咱俩? 扎爹:弄那么费劲嘎哈呀,直接让她去打工,不就结了? 扎妈:要得,就按老公你说的办。 (03) 11岁的妹妹,被父母送给了房东。 大概是拿亲生女儿,抵押房租了吧? 妹妹大哭不依。哥哥扎因也嚎淘大哭,拼命想把妹妹抢下来。 爹妈冲上前来,揪住扎因往死里打:你个婊子养的,闹什么闹?马上乖乖给我们干活。 绝望的扎因,终于意识到一件事: 如果他继续留在这个可怕的家里,就永远没有希望。 离家出走,OK? 就这么定了! (04) 少年扎因,勇敢的冲出黑暗家门,走向社会。 可是去哪儿呢? 天地苍苍,人海茫茫,扎因茫然的走在街上,哪里能给他这样一个可怜孩子,一条生存之路?哪里有? 哪里也没有。 末路穷途,扎因突然发现位温柔姐姐。 温柔姐姐正在打工,打工就有钱赚,有钱就有饭吃。 勇敢的小扎因,大步走了过去:姐姐好,求包养。 滚开死粗! 求你了姐姐,要不我会饿死的。 你这……小姐姐心软了:那就跟我回家吧。 (05) 小扎因冲出心理舒适区,挑战未知与未来,并成功的找到个小姐姐包养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要勇敢,大胆去冒险。 风险越大,机会越大——如果你连这个都信,那就死定辣。 (06) 扎因到了小姐姐家里之后,惊讶的发现,小姐姐原来是位单亲妈妈。 家里有个可爱小宝宝。 小姐姐说:你要想吃我的饭,就得替我照顾宝宝,晓得咯? 晓得。只要给饭吃就行。 善良的扎因,开始照顾小宝宝,小宝宝很快对他信任有加,极度依恋。 终于不用再听到父母那无休止的罹骂了。扎因很满足现在的生活。 他陪着宝宝玩,喂宝宝奶粉。 耐心等小姐姐带钱回来,大家一起吃饭。 他耐心的等到天黑。 耐心的等到天亮。 再耐心等到天黑。 又耐心等到天亮。 终于他不得不接受一个可怕的现实: 小姐姐不见了。 把孩子丢给了他。 (07) 发现自己成为小姐姐的接盘侠,扎因傻了。 刚刚逃离可怕的家庭时,他没得吃,没得喝,以为那是人生绝境。 现在他才知道,那其实是他人生的顶峰。 至少当时,他孤身一人。 可现在,他仍然是没得吃,没得喝——却还要想办法养个宝宝。 小宝宝用力揪扯扎因的胸,想要吃奶奶。可怜的扎因却是个男生,哪来的奶水? 啊啊啊……扎因快要疯掉了。 ——这才是整个故事最大的亮点。 ——我们不断指责别人说,你之所以穷,之所以无法摆脱命运的桎梏,那是因为你太保守,不敢勇敢的走出去。但扎因小朋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人不是无缘无故呆在自己心理舒适区的。走出去?走出去就是机遇,那是神话。走出去扑通一声跌入陷阱,这才是生活本身。 别以为山穷水尽,腰无分文就是最惨的了。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人生向上有顶,向下则是深渊。 ——惨无止境。 你没穷过,你不懂。 (08) 再大的困难,也干不翻勇敢的扎因。 他决定闯出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犯罪! 制造一种轻型毒品,销路极佳,很快赚了几百美金。 有钱了。 小扎因把钱藏在最安全的地方,就算是一万个贼钻进来,也找不到他的钱。 爽呆。 但无耻的命运,又偷偷对扎因露出邪恶的淫笑。 (09) 话说小扎因带着宝宝,从外边回来,震惊的发现一件事: 他的东西被丢到门外。 门上换了把新锁。 租房子的小姐姐失踪,房租欠缴多日,房东果断采取了措施。 可这个措施要了亲命,小扎因疯了一样,又是砸门又是撬锁,想再回到屋子里去。 他回去干什么? ——他的钱,还在屋子里最隐秘的地方藏着。 藏得极安全,谁也找不到那种。 可最终,他无法打开这扇门。 ——这也是一个极恐怖的隐喻: ——无论是中产、贫困,我们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多不过是靠两三个要素勉强支撑。当这两三个要素同时起到作用时,就构成一个薄弱的经济循环圈,提供极少的生存资源。 可如果,这三两个要素中有一个突然熄火,系统就会立马崩溃,我们赖以存活的经济循环,就会立即中断。这时候的我们,感觉似乎还有机会,还有希望,只要有一点点帮助,帮助我们启动那个熄火趴窝的关键因素,就如同小扎因疯狂想要打开门。 一旦门打开,那些被隔离在我们生存系统之外的资源与资本,就会再次运行起来。多少人,多少人可怜巴巴的向人求助,帮一把,求求你帮一把,只要帮一把,我就能够东山再起。然鹅,我们就像小扎因一样,被冷酷的拒之门外,眼看着那昔日惨淡的付出,俱化作渐沉渐深的沉没成本,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总之吧,小扎因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 钱没了,孩子咋养? 养不动了,真的养不动了。 卖掉吧。 ——导演也缺德,影片中,让宝宝那纯洁的眼神,巴巴的望着小扎因,乞求不要卖掉他。可你望着有个毛用?你望着小扎因也没钱。 孩子卖了,小扎因的人生冒险,到此结束。 回家吧。 ——那么不堪的家,竟然成为他唯一的去处。 (10) 回到家里,小扎因得知一件事: 11岁的妹妹死了。 被买了妹妹当老婆的房东,给害死了。 小扎因悲愤的冲着父母喊:难道你们什么也不做吗? 做,咋不做呢?扎因爸妈幸福的说:你抓紧去干活养我们俩,我们俩这就上床啪啪,再生几个孩子,一个一个慢慢卖。 卖你大爷! 小扎因一怒拨刀,把弄死妹妹的房东,给捅了。 始终不肯露面的法律,突然间闪亮登场: 哒啦啦啦,小扎因有拿刀子捅人,抓起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他们口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过是把善良有爱的正常人,当成罪犯看待。却在罪犯面前,一声也不吭。 ——小扎因就是处在这么个可怕世界,爸爸不让孩子上学读书,没人管。11岁的妹妹被成年人抱走,没人管。妹妹被活活弄死,没人管。等到小扎因忍无可忍,为妹妹执言时,法律来了:人人平等人人平等,小扎因年纪虽小,还是要丢到监狱里去,至于那些真正的坏人……算了算了,坏人都不容易。 当有人对权势者说出人人平等时,那是抗争。 当有人对抗争者说出人人平等时,那是发疯。 (11) 被丢入监狱中的小扎因,开始拯救自己。 他不知从哪儿开了外挂,给电视台热线打电话:那啥,我有猛料要曝。 啥猛料呀? 小扎因:我要起诉我爹妈! 哗,人们震惊了,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爹妈打你咋了?卖你咋了?弄死你咋了?多大点事儿啊,看你闹腾的,居然要起诉父母……于是小扎因一夜走红,成为无耻网红代言人。 成名了,火了,小扎因的父母被扒出来,晒在被告席上。小扎因所有的经历都被扒,他卖掉的孩子,他的苦难遭遇,还有他从未上过学、连自己多大都不知道的种种事情。 各种社会资源涌来,小扎因的命运,终于有望改观。 ——最后这个情节告诉我们说:你说自己是惨,是没用的。 哪怕你真的惨,也没用。 ——你得是那个,所有惨人中最独特、最另类的一个。 ——你得红,你得火! 红了,火了,你就有了话语权。你的问题与麻烦,立即就会有相应的社会配套资源到位。如果你只惨不红,只惨不火,那么你就是失语的,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却没有存在价值,没人看你一眼,没人理会你的死活。 所以德兰修女说:穷人最可怜的,不是他们没有钱,而是没有人关注,没有人看他们一眼。真惨也好,自以为很惨也好,这都不算事儿。真正的惨只有一种:你没有话语权,你的表达仿佛面对一块岩石,你的倾诉仿佛进入一个黑洞。这种情况下,也许你的经济境遇远比扎因要好得多,但你心里的凄凉,与扎因并无区别。除非,你能够从这部电影中学到点什么,学会向这个世界发出你的声音,学会让这个世界听到你的诉求,只要你采取了理性而良性的方式,你就有望从生活的低谷走出来。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
来自: 亮哥eoim8x8y62 > 《社会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