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孝庄施展美人计劝降洪承畴,实属笑谈。所谓皇太极搞不定洪承畴,也是笑谈。 事实是,洪承畴一开始就是在待价而沽,投降肯定是要投降的,但不能随随便便投降。范文程说得对,洪承畴连掉落在衣服上的一点灰尘都要掸掉,怎么可能舍得自杀呢? 洪承畴投降清朝,其实无可厚非。因为崇祯太情绪化了。即便像袁崇焕这种忠心耿耿的,不也是被凌迟了吗? 这件事其实挺让人寒心的。一大票前方将领,会因为这件事而对大明和崇祯的忠心大打折扣。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祖大寿、洪承畴等人先后降清。 洪承畴兵败被俘后,一开始摆出的姿态是绝食,宁死不降。因为此时皇太极派去的劝降人士都是一些小虾米。 皇太极锲而不舍,又派出了自己最信任最重用的汉臣范文程。范文程是个老狐狸,见到洪承畴后并不急着劝降,听凭洪承畴装腔作势地臭骂,只是在静静地观察洪承畴。于是他观察到了洪承畴掸灰尘的动作,于是认定洪承畴不会真死。 这个消息至关重要。 这让皇太极意识到,洪承畴是可以劝降的,只是前去劝降的人不够级别。那就好办了,他直接出马就是了。 为什么此前他不亲自出马呢?因为他不知道洪承畴是否会投降。如果他亲自出马了,洪承畴却真的不降,这对他的声誉是有损的。 可是确切知道洪承畴肯定会投降后,皇太极出马劝降,就会提高自己的声望——你瞧,皇太极果然厉害,别人咋劝都不行,他一劝就成功了。 皇太极见到洪承畴后,嘘寒问暖,还把自己的貂皮大衣披到了洪承畴身上。 洪承畴知道,时机已到,便跪地磕头,拍马屁道:真是明主啊。 待价而沽者,终于等到了合适的价码。而买家也欢天喜地。双赢。 可惜,清朝取得天下后,必须鼓励忠诚,不能宣扬背叛,于是便在史书里搞了一个“贰臣传”,把洪承畴这种有功于清朝的明朝叛臣放进了里头。 哈哈,也是不太厚道。 |
|
来自: 听雨6zihgz7xp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