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批判、说教、命令、强迫的语言 常常听到有大人跟孩子的对话是这样的:“去把杯子给我拿来”、“赶紧给我写作业”、“你今天不把这收好就别吃饭了。” 还有的家长,遇事总是喜欢给孩子消极的评价、斥责和猜疑。 比如,孩子一进门就说:“气死我了,老师今天批评我了。”有些家长就立刻会说:“肯定是又犯什么事了。” 这些话,会给孩子一种不平等、不被信任的感觉,孩子就渐渐失去和父母沟通的愿望。 🍀 沟通,首先就是尊重和平等。 家长在外对同事和朋友难道也会用命令、批判的口吻吗?显然不会。 不要觉得是你的孩子,年龄小,就可以对他颐指气使、呼来唤去、或者对他的行为指指点点、妄加批判。 这只会让孩产生厌烦、反抗心理,起不到正向的教育作用。 🍀 请把孩子当做一个大人那样给予尊重和善意。 可以多用讲故事、启发、商量的语气: “可以帮妈妈把杯子拿过来吗?” “已经6点了,是不是该写作业啦?” “看得出来你很生气,发生什么事了?” 同样的话,换一种表达方式,孩子听起来的感受就是不一样,更利于亲子沟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