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京东没有下半场?

 坚持最后5分钟 2019-05-07

这是一个有点惊悚的标题,但绝不是为了耸人听闻。

京东创立至今二十年,刘强东白手起家,完整经历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全过程,并抓住了电商b2c的巨大机遇。

过去十年,刘强东和京东经历过非常多的困难,融资的艰难、竞争的激烈,但总体上是呈螺旋上升的状态,不断走向他人生的巅峰。

京东上市后的五年,整体上顺风顺水,在与阿里巴巴的对抗中不落下风,团队规模的持续膨胀,业务线的不断扩张,大公司病也正是在这个阶段越积越深。自始至终,作为一个企业家,刘强东与京东不仅强绑定,而且在企业中说一不二,对企业实施着或明或暗的强控制,而这也逐渐影响着京东的企业文化。

在今天,我们去观察京东遭遇的一系列挑战,一方面可以轻松归咎于刘强东个人,更重要的是从中观察企业兴衰的关键决策,以及扭转局面的可能性。

京东正在走向衰败吗?至少从数据上不能武断下结论。根据京东2018财报,其年度活跃用户数3.05亿,同比增长4.38%。而京东2018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净收入为1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4%。

这样的数据,相比过去三位数、两位数的增长的确已经大大放缓,但仍然保持着巨头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对京东的看衰来源于预期,以及敌视情绪的扩散。

现在京东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刘强东那点个人的事情并不是核心,顶多算是个催化剂或放大器,真正的问题是增长。

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三极中,淘宝依靠直播正在取得让人震惊的用户增长,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京东,但依然保持着三位数的增长速度。目前,只有京东在增速上是不断下滑的。

资本都是趋利的,商业也是趋利而行。京东有那么的多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重返快速增长。而这就涉及到整个京东的内驱力与核心操作系统。

过去十年,驱动京东持续快速增长的核心操作系统,一是有别于淘宝的正品打法;二是高速的物流运转体系,这两招绝对是刷新了用户体验,打响了京东的招牌。

但走到今天,这套由刘强东建立的核心操作系统其实已经在丧失竞争力,在时代的演进中,这种方式不再先进。如今,阿里已经通过大量入股收购物流快递企业,并建立菜鸟,弥补了原本的巨大差距。更如每日优鲜这样的企业,已经实现了一两个小时送到家。相比而言,京东原本的优势已经不那么突出,并足够打动用户了,物流的故事对资本市场也讲得差不多了。

这套核心的驱动增长的系统,其实需要升级,而这种升级遇到的最大天花板其实是刘强东个人。他没有能力自我颠覆,同时也缺乏足够信任的人来领导新一轮的增长探索,京东也做京东小店,也做对标盒马鲜生的7fresh,也做京东拼购,其实更多是在跟随,而缺乏主动的探索和创新。即便是跟随,也缺乏做成一件事情的决心,很多项目在内部消耗中不断丧失机会。

到目前为止,刘强东对京东展开的手术是正确的,为了重返增长黑盒,他必须要找回这个企业失落的创业精神,斩断盘根错节的复杂人事关系,精简低效臃肿的人员,找到合适的人带领京东在某个方向上突围。

可惜的是,刘强东的这次手术时机比较糟糕,个人形象的崩塌与企业手术阵痛叠加,放大了京东的风险。另一方面,刘强东发起的这场变革,具有足够的破坏性,却缺乏足够的建设性,这也正是他个人的天花板所在。

个人形象的崩塌其实已经损害了刘强东在内部决策中的权威性和信任度。而这种损伤,只能用时间去消化。所以,未来的日子,刘强东最好的身位是隐居幕后,不要代表京东在前台制造舆论了,而务实地推动京东活力的复苏。

刘强东必须给高管们足够的信任和授权,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因为只靠他自己,京东是没有下半场的。

电商在中国已经从一二线城市,全面向下沉市场渗透,几乎所有像样的增长都来自下沉市场,无论是拼多多还是淘宝直播已经抓住了红利。面向下沉市场,京东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去抓住机会,拿出具有杀伤力的打法或创新,并集中资源扭转局面,否则差距会越拉越大。

在商言商,我们不去道德审判,也不让情绪裹挟,冷静观察京东的现状。《独角兽内参》认为,京东要重返高成长,一是要让内部经历痛苦,无论刘强东还是其庞大的人员及机构都要刮骨疗伤;二是给信任、给资源,集中力量做突破,现在舆论上的被动局面不需要过分应对与解读,把很多事情交给时间;三是决策方面,刘强东可能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方式来调整与京东的关系,而这需要勇气。

2019年刚刚过去的几个月,是刘强东最灰头土脸的一段岁月。多年过去后,这段日子到底会给京东未来的走向打上怎样的印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