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造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虚增业绩,看应收账款是否造假,就是看企业是否虚增收入。识别企业应收账款造假,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分析企业的经营模式 如果企业应收账款长期余额较多,与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明显不符。比如一个连锁超市企业,如果应收账款明显过大,可能就有虚增应收账款从而虚增收入的问题。 二、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变动情况 一般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应该相对比较稳定,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波动较大(非季节性因素,如空调生产经营企业),或者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下降,就可能有虚增收入的风险。 三、分析企业的毛利率水平 如果企业仅只虚增应收账款,相应虚增收入,这样企业的毛利率会大幅上升。如果产品成本结构没有大的变化,市场价格也没有大的变化,突然毛利率大幅提升必有蹊跷。 四、分析企业的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数据 一般企业虚增应收账款就会虚增收入,同时可能也会虚增营业成本,否则虚增收入不仅要多缴纳企业增值税及附税,还要多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对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税费负担。这种做法不可能持久。企业可能通过虚增应付账款或其它应付款,虚构材料或商品采购,有的甚至直接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它业务成本”,贷“其他应付款”。不过企业通过虚增采购,需要对方开具发票,做假的成本会更高,可能涉嫌接受虚开发票问题,估计一般造假企业不会冒如此大的税收风险。 五、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动 一般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一定期限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会相应增加。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长期没有相应增长变化,可能就要打问号了。 六、分析企业是否有造假动机 虚增应收账款实务中主要是为虚增业绩。在准备上市企业和个别上市公司中时有发生。它们为了虚增业绩,不时会通过虚增应收账款虚增收入和会计利润,夸大企业业绩。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因为上级或老板业绩考核,还有的为了达到税利考核目标,获得财政返还等优惠,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税收获取利益等。 实务中一般企业不会虚增应收账款,因为这会无形增加企业的税费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