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东汉末年地方刘氏割据,主要以西汉宗室为主?

 潇潇雨ekg9m5f4 2019-05-08

西汉王莽篡位后,刘氏宗族的爵位特权被废除,这引起了西汉皇族的不满。他们纷纷起义反抗王莽的统治,而刘秀正式其中的一员,并最终得以重塑大汉江山。东汉光武帝、明帝和章帝三朝也曾广建宗藩,但东汉末年地方大小小小的刘氏割据者,除了刘虞是刘秀之子东海王刘强的后裔,其他人却是西汉皇族的后裔。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人曾针对两汉宗室后代数量作过分析,认为西汉宗室较东汉多,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这当然是造成东汉末年刘秀后裔割据人数极少的一个原因。除了此原因外,制度原因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们屡一下刘秀的建国过程。刘秀起初依附于更始帝刘玄旗下,后来更始帝杀了刘秀的哥哥,而刘秀借助机会外出河北地区,当然这是刘秀崛起的正式开始。初到河北的刘秀势力微弱,于是他与此地的势力人物西汉宗室真定王达成联姻同盟,而真定王侄女郭氏自然成了刘秀的第一任皇后。此外刘秀也看到其他宗室远支势力的强大,他即位的第二年曾下诏:“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刘秀如此之举便是拉拢有实力的宗室。

随着天下趋于太平,光武帝建元十三年又下诏,“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间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得为真定侯,邵为乐成侯,茂为单父侯。”如果查询这四位宗室王爷会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西汉的汉景帝。刘秀削藩的根据正是诸位藩王与刘秀血缘关系超出五代,他们才被降封。不过此次降封仍然让一百三十七名远支宗室获得封侯。同时刘秀近支宗亲开始被封侯,并逐步晋封为王。如此一升一降,宗室已有远近之分了。

既然有了宗室有了远近之分,那么这些宗室的政治待遇自然也就不同。建武二十四年,刘秀曾下诏有关单位重申“旧制阿附藩王法”。阿附藩王之法是汉武帝鉴于刘安、刘赐谋反而设立针对限制藩王的法律。四年之后刘秀之子沛王刘辅曾陷入一场官司,其宾客连坐被杀数千之众。在此事件之前,《后汉书》曾描绘当时近支藩王日常活动,“时禁网尚疏,诸王皆在京师,竞修名誉,争礼四方宾客。”大致意思近支藩王大肆网络宾客,以丰羽翼。东汉皇帝们自然不会忘了不远的“七国之乱”伤痛,更不用说开国的刘秀,阿附之法正是此种情况下颁布。此后的史书也不少打击诸王事件。除了打击近支诸王外,他们在经济上还是挺照顾他们的,分封食邑,诸王兄弟封侯等措施。由于“萝卜加大棒式”的政策,东汉诸王基本上也就成了吃喝玩乐的主。

至于西汉的远支宗室,东汉政府主要以赏赐为主,但他们爵位的保障自然比近支宗室弱许多,被剥夺侯爵也是十分正常。为什么血缘关系疏远,东汉仍然保障他们地位的呢?尽管西汉多次打击诸王,汉武帝的“推恩令”让诸王势力大削,但他们几代于同一个地方,已形成以宗族聚集方式,对地方影响非常大,东汉建立过程已是证明。然而东汉初期这群人只能担任地方官吏,刘备等人祖辈便是例子。汉桓帝之后又发生了变化,远支宗族可以担任中央大员,刘焉等人是此类的例子。

众所周知东汉选官制度仍沿袭西汉建立的察举制,刘焉等人便是利用这一机制参与东汉的管理。总结一句话,东汉政府对近支宗室限制严苛,但对远支宗室管理宽松。这便是东汉末年众多刘氏割据势力,除刘虞外,其他几乎都是西汉皇族后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