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壬的歌声--一战狼烟四起

 铁血老枪 2019-05-08

'我认为不会有大战,法国和俄国还没有准备好。'德皇威廉二世的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法国和俄国的确是没准备好,但被逼无奈,被形势拖入了战争。当德皇对国际环境忧心仲仲之时,奥匈帝国也陷入了绝望之中。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唯一一不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之上的政权,在国家内部,捷克人、波兰人和斯洛伐克人都在闹独立,甚至匈牙利人也不完全可靠,而在边疆的意大利人、塞尔维亚人和罗马尼亚人都在为生活在哈布斯堡王朝异族统治下的弟兄们要求自由。正如那句令人发冷的德国警句所言,'一个悲惨的结局胜于没有终止的恐惧',如此四面树敌,战争岂非唯一的选择吗?

塞壬的歌声--一战狼烟四起

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后的第一天,有大量非塞尔维亚人群举着奥匈帝国的国旗和遇刺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遗像在萨拉热窝的大街上游行。当地一些主要东正教教士家里的窗户也被砸坏。实际上,萨拉热窝的游行仅持续了几小时,维也纳政府也立刻承诺补偿受害者,维也纳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在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后一个多星期,奥地利外交部保持沉默,但许多报刊和其他机构却鼓动反塞尔维亚情绪,维也纳的广告牌宣称:'所有塞尔维亚人必定灭亡。'但这些似乎都是一时的爆发,在被杀害的皇位继承人和他的妻子埋葬两天之后,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没有参加葬礼就回到他的夏季别墅去了。7月份的绝大部分时间,奥地利人都在那儿沉默,因此失掉了欧洲的许多支持者,当他们终于采取行动时,这一刺杀事件已经被排在欧洲报纸的最后几版了。当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传来时,德皇威廉二世正在挪威海边他的游艇上,威廉二世立刻结束在挪威的航海度假,返回国内。他这样做,更多的是因为斐迪南大公是他的好朋友,而不是因为他预见到了什么紧急情况,几周前,他和夫人还在斐迪南夫妇的乡村别墅里做客。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的一段日子中,维也纳很平静,世界其他地方也很平静,斐迪南大公遇刺产生的震动似乎已经消散了。

事情的真相变得越来越清楚,刺客是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他们是在贝尔格莱德进行刺杀准备活动的。虽然奥匈帝国的领导层下决心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但是此时准备工作还没做好。领导层对于开战还是不开战意见很不统一。但是他们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必须先满足一些基本条件,然后才能采取行动。为此,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取消了例行的访问计划,他写了一封私人信件,于7月5日由帝国外交部特使转交给它的同盟国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他得先探寻一下德国的意向。对奥匈帝国而言,估计这次战争的限度是很重要的,俄国可能会介人支持塞尔维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只有德国的支持可以让俄国保持中立,因此,约瑟夫给威廉二世发去了私人信函,力劝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摧毁塞尔维亚,使其不复为一个势力'的计划。

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只有坚决的行动,才能吓阻俄国的介人,7月初,威廉二世收到一份德国驻维也纳大使的电报,大使在电报中说,他本人已经要求奧地利不要过快地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德皇威廉暴跳如雷,他在评注中写道:'撒谎!胡说!谁给他权力那样做?塞尔维亚必须受到惩罚,立刻执行!'德皇威廉的这番话很快传开来,维也纳的官员也听到了。威廉二世在与奥地利特使的会面时说:'机不可失,我们必须永远把塞尔维亚消灭掉,如果奥匈帝国与俄国之间的战争果真爆发,德国会以其惯常的忠诚站在你们一边,奧地利尽可以放心。'后来,温斯顿.丘吉尔谈到此事时说,威廉的保证是'以整个德意志帝国资源为担保而随便填写的一张空白支票'。德皇威廉刚刚结束与奧地利特使的会面,法金汉便问威廉是否应该进行军事准备,威廉说不,随后,他马上动身返回挪威去玩游艇度假去了。他走前对他的海军上将们说:'我认为不会有大战。沙皇的注意力不在斐迪南大公遇刺上,此外,法国和俄国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但当弗朗茨.约瑟夫收到德皇的空白支票时,他的和平感突然化为乌有,他喃喃自语地说:'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奥匈帝国政府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塞尔维亚政府事先知悉普林西普及其同伙的计划。最多也只能说,有些塞尔维亚的内阁成员与军官知道一些恐怖分子的秘密计划,而塞尔维亚政府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阻止他们的行动。不论如何,维也纳政府视这次的暗杀行动为'展现力量并一劳永逸地处理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

塞壬的歌声--一战狼烟四起

斐迪南大公遇刺

刺杀事件发生时,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他的游艇'史丹达'号上宣布为期三周的哀悼,此举是为了向被杀的大公表示敬意。除此之外,他没有兴趣故更多的安排,直到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那封类似于战书的最后通牒后,沙皇才开始有些担心起来。7月29日,沙皇尼古拉给德皇威廉发去一份电报,电文表达了'对一个弱国发动一场不光彩的战争'的愤慨。他质问德皇威廉:' 能不能阻止他的盟友不要走得太远?德皇威廉给沙皇尼古拉发去的回电中,表白了自己对和平的期待,并说:' 我正在利用我的影响力促使奧地利人直接与你达成令人满意的谅解。'当然他所做的和他所说的并不是一回事。威廉对此说:'尼古拉承认自己懦弱,却又想把战争的责任放在我的肩膀上。'

德皇认为,俄国政府可能无力参战,他要让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取得压倒性优势,以削弱俄国在那里的势力。而且他的参谋总长小毛奇也曾向他保证,即使出现最坏的情况,德国在1914年与俄国和法国交战,仍然要比日后交战更为有利,所以他认为这场战争的风险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必须展开有力的行动,以维护他们日益扩展的世界势力,否则终将面临自行衰退的命运。对于在巴尔干半岛使用武力的问题,奥匈帝国一直在犹豫不决,但是这次暗杀王储事件以及德国人的支持结束了这种举棋不定的状况,有了德皇全面支持的许诺,终于挺直腰杆的奥匈帝国随即向塞尔维亚政府发出强硬的最后通牒,提出十条苛刻条件,限令塞尔维亚在48小时内答复。英国外长爱德华.格雷指出,此项最后通牒是'有史以来一个国家对他国发出之最可怕的文件',一般认为,文件的条款难以实现,实际上是奥匈帝国用以惩罚塞尔维亚的开战理由。

正当欧洲已经恢复仲夏时的宁静,而德国皇帝也在挪威附近的游艇上度假的时候,维也纳却正在慢慢地制造了这枚将要震惊整个世界的定时炸弹,奥匈帝国决心击败和摧毁塞尔维亚,致使他的最后通牒排除了进行谈判的丝毫可能性。最苛刻的要求之一,是可以在塞尔维亚自由进出并由奥地利的官僚干预萨拉热窝的阴谋的调查。鉴于奥地利对阿皮斯及其黑手党全然无知,这种干涉塞尔维亚内政的行为,是奥地利人的蓄意挑衅。自诩为塞尔维亚'保护国'的俄国在拿到这份最后通牒的消息时,其外交大臣萨索诺夫惊呼:'这是欧洲大战! '塞尔维亚即使要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不得不屈服于俄国的意志,毕竟奥匈帝国作为中欧大国对塞尔维亚拥有压倒性优势,塞尔维亚政府要求俄国给予'同盟性质'的援助,而欲奋力同奥匈帝国一战。随着维也纳最后通牒的细节渐渐为人们所知,持续了三周半的观望期戛然终止了。此后,事件接连发生,形势变化速度明显加快。战争的威胁越来越真实。不仅维也纳、柏林、彼得堡意识到战争可能性,就连伦敦、罗马、巴黎也朦胧地感觉到这是一次真正的危机。

塞壬的歌声--一战狼烟四起

一战前德国单兵装备

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在巴尔干半岛的竞争愈演愈烈,两国都想在这一地区扩大它们的势力,奥匈帝国向俄国保证,他们无意永久吞并塞尔维亚,只是想要展示奥匈帝国征讨塞尔维亚的决心有多坚决。但俄国担心奥匈将通过进攻塞尔维亚加强它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而且俄国人面临着这样一种处境:若再次屈服于德奥的压力,将对它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造成无法补救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俄国支持塞尔维亚,俄国通知维也纳,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立即动员。当年奥匈帝国并吞俄国的'斯拉夫小兄弟'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时,圣彼得堡感到无可奈何的愤怒,那时沙皇政权由于在日俄战争中败于日本,仍处于筋疲力尽中。但是到了1914年,俄国感到已经充分恢复过来,可以动员了。而早欲通过战争重新瓜分世界的德皇在巴尔干诸国火上浇油:'德皇完全理解由于奥皇陛下以热爱和平而闻名,进军塞尔维亚对于帝国和他会是困难的决定,但若我们真正认识到对塞尔维亚开战的必要性,那么假如我们没有利用这一完全对我们有利的时刻,以后是会后悔的。'柏林的外交大臣认为,奥匈帝国的大胆加上德国的支持,'最有可能使俄国安静下来'。而沙皇的外交大臣萨索诺夫对这一威胁的反应是不祥的:'俄国不能容许奥匈帝国打垮塞尔维亚,变成巴尔干半岛诸国中最占优势的国家。'而俄国的战争大臣则认为俄国的战争动员能给予奥匈帝国最严厉的警告,这样一来,开战就如同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奧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后,塞尔维亚于7月26日表示接受所有条款,除了第六条,塞尔维亚认为以第六条条款违反了它的宪法规定,而且会损害其主权独立,所以拒绝接受此条款。奥匈帝国驻塞尔维亚大使吉塞男爵,按照事先定下的程序宣布对塞尔维亚的答复不能接受,立刻断绝与塞尔维亚外交关系。他的行囊早已准备好,半小时后便上了火车。又过了10分钟,他跨越边境线进入匈牙利境内。蓄意挑起战争的奥匈帝国终于拒绝了一切调停,借口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奥匈帝国开始炮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菜德,并把它的军队开进了塞尔维亚。与此同时,柏林警告圣彼得堡,如果俄国动用军队支持塞尔维亚,德国将会不惜一战。

塞壬的歌声--一战狼烟四起

尼古拉检阅哥萨克骑兵

在古代希腊的神话故事中,有个叫塞王的海妖,她住在个海岛上,漂亮无比,专门用美妙的歌声来吸引过往的航海者,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抵御不住她的诱惑,结果他们的航船都毁在了海岛边的礁石上。1914年欧洲大国的统治者们,仿佛都听到了塞壬的歌声一样被战争给迷住了,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国家领向了战争的边缘。

7月28日奥地利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使定时炸弹上的钟声开始嘀嗒作响,如今已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这颗炸弹爆炸了。开始时沙皇只是半心半意地动员了对奥匈作战的俄军,却没有动员与东普鲁士对阵的俄军,他的将军们使他相信:那样的安排丝毫不起什么作用,而且将把优势拱手给让德国。于是在7月30日,俄国颁发了总动员令。奥匈帝国和德国曾经希望奥塞战争可以维持局部化,就如同另次巴尔干战争,但是,军事同盟与列强竞争从一开始就具有将冲突打大的威胁,所以沙皇还是做出了反应,不仅调动了军队,而且还下了全国总动员命,在奥匈帝国宣战之后48小时,俄国决定实施总动员。进行夏季演练的军队回到军营,休假的军官被召回,喀山军区、基辅军区、莫斯科军区、敖德萨军区受命处于戒备状态。在华沙军区、维尔那军区、圣彼得堡军区也开始展开一些秘密的军事准备活动,这三个军区的准备活动有特别危险的意义,因为它们直接威胁德国。俄国决定增加90万现役兵力,同时征召400万的后备兵力。这么大的兵力足以吓坏地球上任何国家,沙皇的本意是想借此吓住德、奥,让战车能在最后一刻止住。但结果适得其反,按照德军事先所拟定的作战计划,一旦开战,就要在俄国进入战争动员之时开始,迟延就意味着战争的失败,现在的德国已然是拖延不起了,是战争还是蒙羞?德国只能选择前者,任何想在最后一一刻前平息危机的的努力再也没有作用了。

塞壬的歌声--一战狼烟四起

奥匈帝国阅兵

整个7月,威廉二世一直在向他的参谋官们保证说他决不会'退缩'.但在最后一刻,他的激情却冷却下来,他向小毛奇是否军队应该先去进女俄国而在西面只保持防件,惊收头的总参谋长几乎落下泪来,他回答说:只有一个选择--'施利芬计划'。威廉凄凉地个客战的如果是老毛奇的话,他;定还会给我另一个选择。德国那个僵硬的成争计划终于把它拖入了战争,8月1日德国被迫向俄国宜战。48小时后德军就在狂热的欢呼中向战场开拔了。阿道夫·希特勒、坦克之王古德里安、'沙漠之狐'隆美尔和空军元帅戈林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名人物当时就在这些狂热的德国年轻军人之中。

塞壬的歌声--一战狼烟四起

一战时的希特勒

塞壬的歌声--一战狼烟四起

坦克之王古德里安

塞壬的歌声--一战狼烟四起

空军元帅戈林

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个狡猾的人,他害怕战争产生的过大的社会压力和过重的经济压力引发革命,俄国外交大臣萨索诺夫也持相同看法,沙皇和外交大臣一致认为,俄国再需要几年时间才能与德国对抗,虽然俄国当时正在扩充本来就很大的军队规模,并且在法国的帮助下修建新的铁路系统以改善战时供应能力,但是,这些计划至少要到1917年才能完成。俄国希望借战争动员来迫使同盟国增大对谈判的意愿,但实际上局势的发展违背了俄国的愿望,沙皇并不明白俄国战争动员所具有的内在威胁性,不知道从柏林的视角看,俄国的战争动员是最严重的挑衅行为。一旦德国准备好在西线进攻法国,俄国的战争动员多进行一天,他们就离在东线发动对德国的攻击的日期近一天,而这恰恰是德国的战争方案--施利芬计划中最最要害的关键问题。在德国的战争方案中,取胜的关键就建立在俄军尽可能晚进军的前提上。德国不像其他国家,它发展了一个由军官和军士组成的很有效率的核心,能把一大批新兵和后各军组成一支优秀的战斗力量,战争爆发时,约有200万人结合在受过良好训练的职业工兵组成的核心周围。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装备精良的队伍,有着极强的战斗力,一但发动,马上就可以进人战争状态。所以俄国的战争动员发出,便促使德国必须马上出击,延误就意味着失败。

经过毛奇多年的努力,他把'施利芬计划'中发动对法国闪电攻击的想法,从一个可选的攻击方式变成战时必须完成的任务。德国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12小时之内取消所有对奥匈及德国的军备活动。在隔天最后通牒期限到来之时,德国于8月1日下午五点宣布对俄国开战。在俄国决定动员军队的时候,法国政府也面临法军技术性要求的压力,总司令霞飞警告政府,除非有充分时间让法军做好准备投人战场,否则他没有办法让法国抵御德国的攻击。考虑到与俄国的同盟关系加上德军的动员对自己的威胁,法国也开始了战争准备,于8月1日进行了战争动员。虽然法国人对德国大使说法军将乖乖地待在边界线,可是对于德国政府来说,仅此就足够对法国开战了。于是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德军的战车开始同时往东西两线运兵。

事已至此,各方面的军事策划已使战争不可避免。8月17日,德军七个集团军和一个独立支队约160万人,火炮5000门,在比、卢、法边界从亚琛到上莱茵约380公里的战线上全面展开。其中约110万人作为突击翼侧部署在梅斯以北200公里的正面上,最高统帅是威廉二世皇帝,实际上由总参谋长小毛奇将军直接指挥。1914年的欧洲人对于在20世纪时列强将兴起什么样的战争毫无概念,人们认为战争的风险似乎都是可以接受的。当第一支渴望作战的军队开赴前线时,随之而来的战争的持续时间、狂热与暴力的程度,都远远超过了人类所既有的任何想象。

塞壬的歌声--一战狼烟四起

双方角力

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迅速演变成为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8月4日,德军进入了中立的比利时,英国意识到如果德国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对英国是不利的。于是英国以保障比利时的中立地位为借口,向德国发出了撒军的最后通牒,但是德国拒绝了。8月4日午夜,英国向德国宣战。这样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了,'萨拉热窝事件'由此成为了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从8月18日起,协约国也完成了它的军事部署,法军的五个集团军和几个师集群约140万人火炮400余门在贝乐福伊尔松的350公里的战线上集结,比利时军约有12万人、火炮300多门部器在利勒运河、热特河一线。英国远征军的7万人,火炮300多门,于8月20月在法军第五集团军左翼,即勒卡托、莫伯日地城集结。在整个西欧战区,双方共投人300多万人和近万门火炮,协约国的军队主要部署在凡尔登西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