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Ilizarov

 骨科笔记 2019-05-08

作为一种技术,Ilizarov支架早已闻名遐迩;

作为一位大咖,Ilizarov教授始终充满神秘。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康庆林教授,在这周末闲暇之余,带领大家一起探寻伊里扎洛夫的精彩生平,以及发明Ilizarov支架发明前后的故事。

以下,请享用:


放牛娃走进医学院

尔·阿布拉莫维奇·伊里扎洛夫(G.A Ilizarov),1921年出生于阿塞拜疆与达格斯坦交界处的库萨勒村。Ilizarov的父母亲均是前苏联集体农庄成员,放牧、耕种、砍柴是加·阿·伊里扎洛夫童年的全部生活。

后来,他读了5年的工农速成中学,1939年进入辛菲罗波尔(Simferopol)克里米亚医学院学习深造。

乡村医生

1944年,加·阿·伊里扎洛夫从克里米亚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西伯利亚库尔干地区(距莫斯科3000多公里)150公里外的小山村多尔戈夫村当乡村医生,从事的是全科医生工作。

早期行医期间正值二战结束不久,遗留的数以百万计的伤残病员被分配到原苏联各地的医院治疗,加·阿·伊里扎洛夫也经常为这些因战伤所致的慢性骨髓炎、骨不连等患者应用当时经典的骨科技术'打钢板'、'石膏固定'等方法治疗,但效果很差,一些严重患者只能截肢。

修车时的灵感

加·阿·伊里扎洛夫在修理自行车时发现,稳定的车轮结构很像人体四肢的截面,车轮的中轴是骨骼,周围的轮胎类似肢体的软组织和皮肤包绕。

如果将车轮的构型原理用于固定或治疗断裂的长骨骨折,既不需要开刀,又能获得很好的固定。


于是他做了两个车轮样的钢环,两个钢环之间用3~4根螺纹杆连接,一个环形外固定器的雏形诞生了。

他将这个环行外固定器安装在病人断骨的肢体上,在断骨上下的钢环用钢针贯穿固定骨断端的上下段,穿骨的钢针与钢环固定,如此就可以牢固固定骨折断端,又可以调整两个钢环之间的距离,使骨断端加压,从而加速骨的愈合。

伊里扎洛夫用这一器械与技术治愈了许多过去不可能治疗的骨不连患者。在此基础上发明了600多种以伊里扎洛夫命名的外固定器构型和治疗方法,但车轮样环形结构基础至今未变。

南辕北辙的惊奇发现

传统的骨科理论认为,人的骨折断端只能相互接触才有利于骨愈合,而骨断端间合理的加压可促进骨的愈合过程,骨愈合过程中依据受力不同进行改建。

若骨折断端分离形成间隙,有可能骨不连接,这就是我们熟知的Wolff定律

1951年,伊里扎洛夫给一位患者进行膝关节加压融合术。术后,伊里扎洛夫叮嘱患者通过环形外固定器进行缓慢加压。患者在家操作的时候,搞反了方向,非但没有加压,反而将骨块逐渐牵拉开来,导致截骨断端分离达2cm!

但伊里扎洛夫惊奇地发现,沿着牵拉方向的骨间隙有新骨形成。他立刻意识到此现象有重大意义,于是在基层乡村医院成立一个研究小组,用狗腿进行牵拉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外固定器,骨折断端给予稳定、持续和缓慢的牵拉,可以刺激新骨再生,能够修复骨缺损。

伊里扎洛夫的狗

(编者注:这里“伊里扎洛夫的狗”应该可以与前苏联最著名的医学实验“巴甫洛夫的狗”相提并论。伊里扎洛夫技术确实是苏联继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之后另一个伟大的医学贡献。)

伊里扎洛夫马上将此试验用于治疗骨不连、慢性骨髓炎及骨缺损患者,大获成功!

随后又将这一理念与改良的器械和技术用于治疗下肢不等长、各种肢体畸形矫正等,获得令人震惊的结果。

库尔干成名

伊里扎洛夫经长期试验与临床发现,人的骨骼就像人体其他组织一样,具有潜在再生和极大可塑性,只要掌握其发育与生长规律,运用得当,在一定限度内骨骼可按照医生的意愿生长或缩短,从而使因外伤失去的手指、脚趾等失而复得,也可以拉长截肢的残端方便安装假肢,使人体某些先天性缺如和后天性畸形获得矫正和修复。

由于伊里扎洛夫工作地点的地理位置和医院规模的限制,1965年之前,他的发明与理论上的创见并没有广泛传播,也没得到政府与学术界承认,甚至一些专家禁用此种方法,但奇特的治疗效果与低廉的医疗费用,吸引了包括东欧国家在内的成百上千的病人到库尔干就医。

惊动莫斯科

转折出现在1968年,原苏联世界跳高记录创造者布鲁梅尔右腿受伤,经过32次手术治疗未愈,莫斯科大医院决定予以截肢


但经过伊里扎洛夫治疗后,布鲁梅尔得以重返运动场!

一个准备截肢的运动员得以重返赛场,观众为之侧目!这也引起前苏联高层领导的重视。

随后在库尔干建立了拥有800张病床的“创伤修复与矫形外科中心”,成立了100多位专家组成的研究所,以及两个生产伊里扎洛夫治疗器的工厂,以对这一技术与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牵拉性组织再生的张力应力法则

此时的伊里扎洛夫(Ilizarov)虽然在国内已经名声大噪,但是时值东西方冷战(1947~1991)最尖锐的时期,前苏联严格控制专业技术的输出。世界和西方对他的工作仍然一无所知。

Ilizarov从库尔干走出苏联,走进我们的视野,还有一段漫长的历程要走……

(待续)


康庆林教授简介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

(1)儿童与成人四肢畸形矫正

(2)创伤后遗症(骨不连、骨髓炎、骨缺损)的重建与修复

(3)骨外固定技术推广、教育与研发

学术职务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转化与创新分会外固定学组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肢体重建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外固定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会骨科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