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的主父偃深受汉武帝器重,1年内经四次提拔从平民成为内朝的重臣中大夫,

 昵称散步收藏 2019-05-08

从布衣迅速升迁至中大夫,成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主父偃本可以安享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却最终自己作死,把自己的老命葬送。主父偃的一生,经历了几次戏剧性的转折。他在这些风波中飘摇、崛起,最终也葬身于此。

按照主父偃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前半生是:一直在游学,可依旧做什么都不成功。父母认为他不是好儿子,兄弟不认他这个同胞,宾客纷纷弃他而去。那种处境艰难的日子,他过了很久。

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西进函谷关,前去拜访大将军卫青。当时卫青正为汉武帝对自己的进谏视而不见而苦恼。碰巧来个主父偃这么一个文笔了得的读书人,卫青便很快任用了主父偃。不过汉武帝“忽视”卫青都快习惯了,对主父偃一开始也毫不理睬。最终走投无路的主父偃铤而走险,给汉武帝写了表达个人观点的奏章。

主父偃确实是个颇有才华的人。他上午才上奏,晚上就受到汉武帝召见。高高在上的汉武帝,居然一脸惋惜的对主父偃说:“何相见之晚也。”

正是因为看中了主父偃的才华,汉武帝一年以内,四次提拔主父偃,让主父偃很快从一个平名成为内朝的重臣。

在担任汉武帝的顾问期间,主父偃针对当时诸侯国坐大的情况,为汉武帝提出了“推恩令”这一良策。主父偃想到,可以通过层层分封的方式,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慢慢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主父偃提出的这一办法,确实是当时处理诸侯国和中央问题的一个好办法,也被汉武帝采纳。配合着对诸侯国和地方的其他政策,汉武帝时,困扰汉朝皇帝几十年的郡国并行制的弊端终于得到了有效解决。提出推恩令,可以说是主父偃在任期间做出的最大贡献。

而主父偃的过错,更多的是他个人的毛病。作为一个先前不顺了四十来年的读书人,主父偃发达以后,颇有一种“暴发户”的气势。我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主父偃不一样,他是睚眦必报。“倒行逆施”这话,最初就是用来形容主父偃的。他发迹以后,对行贿的大臣来者不拒,毫不收敛。而朝中大臣,对这个皇帝身边文笔了得的红人,也是有怒不敢言。

后来主父偃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进当时势力较强的齐国的后宫,结果被齐王和齐国纪太后拒绝。于是主父偃便想报复齐王。主父偃给汉武帝列了两条齐王的罪状:一、齐国都城临淄是富庶之地,应该是皇帝亲近的家人的封地,而不该是齐王这个远方亲戚的封地;二、齐国国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多次有谋反之心,现在齐王还乱伦。所以现在齐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应该好好查一查。

随后汉武帝如了主父偃的意,派主父偃以齐国国相的身份前去查案。主父偃一到齐国就开始兴师动众,获得的每条口供几乎都牵扯到齐王。年轻的齐王看到主父偃这番架势,最后顶不住,服毒自杀。

齐王一事,他不自杀时还安好,一自杀,其他有过乱伦的诸侯王就坐不住了。赵王就选择先发制人。在齐王自杀后,赵王上书汉武帝,说主父偃受贿,还逼死了齐王

主父偃对自己受贿一事到是供认不讳,但却不认逼死齐王。可齐王又确实是在主父偃开始查案以后自杀的。汉武帝舍不得主父偃这么个有才的大臣,可主父偃又确实难以脱身,便只好先把主父偃关入了大牢。

本来这时候凭着汉武帝对自己的喜爱,主父偃还可以翻身。但让人意外的是,公孙弘这时候跳了出来。他告诉汉武帝,此时要是不杀主父偃,恐怕难以给天下交代。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主父偃是“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看着主父偃此时失势,平时看不惯主父偃的大臣都跟着公孙弘开始踩他。不仅朝臣不乐意主父偃出狱,赵王也在汉武帝那煽风点火。最终,为了平息众怒,平时树敌过多的主父偃被诛了全族


倚仗自己的才华,主父偃摆脱了早年的困窘,为汉武帝提供了治国良方。可由于深入骨髓的刻薄,他没能和周遭的人打好关系,得饶人处不饶人,最终墙倒众人推,葬身群攻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