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 一部分词语的外形完全一样,但实质却不同。 这部分同形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绝大多数是两个词,且各有自己的意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几乎都已成为与原来两个词的意义有关或不相关的一个双音词。 由于形同义异,容易混淆,所以要细心加以区别。 01. 卑鄙 【今义】品性低劣。 【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02. 初一 【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 【古义】刚刚一开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03. 地方 【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 【古义】地,土地;方,方圆。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04. 多谢 【今义】对人表示感谢之辞。 【古义】多多劝告。谢,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05. 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06. 故事 【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 【古义】先例、旧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07. 横行 【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 【古义】纵横驰骋。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08. 交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义】交错相通。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09. 会计 【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 【古义】会,聚会;计,商议。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10. 可以 【今义】能够。 【古义】可,可以;以,凭借,用来。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1. 开张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古义】不闭塞,广泛。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2. 南面 【今义】南方,表方位。 【古义】南,向南;面,面对,朝向。如: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传》) 13. 其实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古义】①它的果实。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②那实际情况,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14. 秋天 【今义】秋季。 【古义】秋,秋天;天,天空。如: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 妻子 【今义】配偶(女方)。 【古义】妻和子女。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16. 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如: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17. 山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指战国时秦国殽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如: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18. 无论 【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9. 牺牲 【今义】为正义而死。 【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20. 学者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21. 丈人 【今义】指岳父。 【古义】老人、长辈。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22. 中间 【今义】当中。 【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23. 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24. 祖父 【今义】父之父。 【古义】祖和父,祖辈和父辈。如: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 25. 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区域。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6. 烈士 【今义】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 【古义】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7. 前进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古义】前,走上前;进,献上。如:相如前进缶。(《廉蔺列传》) 28. 因为 【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古义】于是写作了。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29. 指示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古义】指给人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30. 行李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