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佳记之美玉,约有六七十件,主要集中于5月29日『浮生闲趣』专场。其中一组来自新加坡藏家郭克礼,品质不错。郭氏曾为东南亚陶瓷学会创办人之一,并长期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入藏中国艺术馆藏的学术顾问。本场有清帝宝玺三方,材质各异,皆顶级器物。另有清盛世白玉、青玉、黄玉、碧玉佳作若干,琳琅满目。田黄近年行情大涨,本场有一组田黄印章佳作,多为近代名家私章,工料俱佳。田黄材质珍稀、又是名人旧物,文气而富有历史底蕴,喜爱田黄的朋友不可错过。现将佳记本季所有玉器精品整理如下,方便大家一贴看全。(价格为港元) 3011 清嘉庆 御制白玉交龙钮方玺(1800-2400万) 9.7*9.6*9.6厘米 印文「周甲延禧之宝」 来源: 法国私人家族旧藏,于19世纪末入藏,后于家族流传 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拍品1235号 展览: 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2012年10月20日-12月9日 著录: 《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 — 珍玩》,台北,2012年,页16-17 宝玺在现藏北京故宫的《嘉庆宝薮》(嘉庆御玺印谱)中有明确著录,经与实物比对,无论是体量大小,还是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记载完全相合。「周甲延禧之宝」及其组玺是嘉庆皇帝一生最后制作的几方宝玺之一。 3009 清康熙 御制寿山石「渊鉴挥毫」玺(1500-2000万) 5.8*5.8*9.4厘米 来源: 1983年购自京都私人珍藏,据传于20世纪初入藏 3034 清乾隆 白玉雕龙马洛龟摆件(500-700万) 长15.5厘米 来源: 莫士撝,约1973-1974年间 Jack Lowenthal珍藏 S. Marchant & Son,伦敦,1997年6月 水松石山房珍藏 展览: Grosvenor House古董展,伦敦,1997年6月 著录: S. Marchant & Son,《Post - Archaic Chinese Jades》,伦敦,1995年,图104号 3018 清乾隆 御制碧玉三星赞插屏(480-650万) 16.2*22.4厘米 来源: Robert Hanzel,芝加哥 香港苏富比,1985年11月19日,拍品50号 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拍品1365号 展览: 纽约佳士得,2001年3月13至2001年3月26日 波士顿美术馆,2003年8月至2004年12月 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2012.10.20-12.9 著录: Robert Kleiner,《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香港,1996,图版124 《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珍玩》,台北,2012年,页82-83 3027 清乾隆 白玉凤饰龙鋬觥(450-500万) 高18.4厘米 展览: 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2012.10.20-12.9 著录: 《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 — 珍玩》,台北,2012年,页48-49 3028 清乾隆 白玉仿古饕餮纹方觚(280-350万) 高22.5厘米 来源: Roger Keverne,2002年6月13日 展览: Roger Keverne,伦敦,Summer Exhibition 2002 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2012.10.20-12.9 著录: Roger Keverne,Fine and Rare Chinese Works of Art and Ceramics - Summer Exhibition 2002,伦敦,页76-77,图版104 《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珍玩》,台北,2012年,页46-47 3029 清乾隆 白玉鹰熊双联瓶(180-250万) 高13.8厘米 《乾隆仿古》刻款 来源: 香港佳士得,1999年4月26日,拍品501号 3017 清乾隆 御製鸡骨玉「三清茶」御製诗碗(150-250万) 直径12.2厘米 「乾隆丙寅小春御题」款 3037 清18/19世纪 白玉雕一帆风顺摆件(150-250万) 长20.6厘米 来源: 美国伊利诺州惠顿公共图书馆信托委员会旧藏 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9日,拍品987号 3038 清乾隆 青白玉福寿双全如意(120-180万) 长46厘米 来源: Edward D. King (1884-1968),纽约 3039 清18世纪 白玉贺寿图圆屏(100-150万) 直径22厘米 来源: 香港佳士得,2008年5月27日,拍品1971号 3033 清乾隆 青白玉金钢铃(80-120万) 高19厘米 「乾隆年製」楷书刻款 3010 清嘉庆 御用昌化石三螭龙钮「含英咀华」宝玺(80-120万) 3.2*.2*5厘米 印文:含英咀华 来源: 大坂鎌田荣续堂 日本关西私人珍藏,20世纪初入藏 2967 清中期 黄玉鱼化龙花插(50-70万) 高12厘米 2907 明 青玉褐斑瑞兽献芝把件(40-60万) 长9.5厘米 3016 清乾隆 青白玉描金御题诗竹林山泉图插屏(40-60万) 15.7*10.8厘米「乾隆御笔」篆书款 来源: 郭克礼珍藏 3021 清乾降 白玉嵌寳灵芝纹圆盖盒(40-60万) 直径9.6厘米 2989 清 白玉开光阿拉伯文薰炉(35-50万) 直径8厘米 2973 明17世纪 白玉仿古螭龙纹杯(32-50万) 长9.5厘米 2933 金 青褐玉刻螭龙洞石山子(30-50万) 高10.5厘米 来源: 郭克礼珍藏 2929 明16世纪 陆子刚款白玉雕螭龙纹髮簪(30-50万) 长14.8厘米 来源: 2002年购于香港 水松石山房珍藏 3024 清18世纪 青玉海兽纹水盂(30-50万) 长11.5厘米 来源: 2012年购于索尔兹伯里 3025 清18/19世纪初 白玉鹌鹑盖盒(30-50万) 长10厘米 来源: Dr. John N. Loomis珍藏 纽约苏富比,1994年11月28日,拍品68号 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拍品3911号 3036 清18世纪 青玉双狮耳洗(30-50万) 宽24厘米 来源: Mary Ann Marten女官佐,Crichel大宅,多塞特郡,入藏 1953年之前 2919 明 青褐玉螭龙纹纸镇(35-45万) 长10厘米 来源: Aschwin de Lippe博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及印度艺术前馆长,1969年购于伦敦 2979 清 青玉笔筒(30-40万) 高18厘米 来源: Spink and Son Ltd.,伦敦(根据标签) 3026 清18世纪 白玉透雕螭龙纹香筒(20-30万) 长15.6厘米 来源: 远东私人珍藏 香港佳士得,1998年11月3日,拍品1071号 3023 清18世纪 白玉雕四季花卉方笔筒(15-25万) 高8.5厘米 来源: 郭克礼珍藏 2986 清18世纪 白玛瑙雕吕洞宾像(15-25万) 高17厘米 2940 清18世纪 寿山石雕瘦骨罗汉坐像(15-25万) 高12.5厘米 来源: 郭克礼珍藏 3013 清乾隆 黄玉御题诗扳指(15-20万) 高2.6厘米「乾隆御题」款 来源: 郭克礼珍藏 2934 清18世纪 鸡骨白玉灵芝如意水洗(12-20万) 长20.3厘米 来源: 郭克礼珍藏 3035 清18世纪 青玉貘摆件(12-18万) 长10.7厘米 来源: 郭克礼珍藏 3001 田黄薄意山水图山子(100-150万) 长9.5厘米 372克 3006 清中期 田黄海水龙纹钮印(60-80万) 高6.3厘米 96克 印文:人物雨忘身在世外 3008 清乾隆 汪士慎刻田黄素章马日璐自用印(60-80万) 高4.4厘米 59克 印文:马日璐印 来源: 园田湖城(1886-1968),日本滋贺县 著录: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北京,1987年,页710,图10(图一) 《中国藏书家印鉴》,上海,1997年,页100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一淸代徽宗印风上》,重庆,1999年,页182 《明淸著名藏书家、藏书印》,北京,2000年,页99 马日璐(1701—1761),字佩兮,号南斋、半槎道人,安徽祁门人。其祖父自祁门迁扬州,世代经营盐业,爲当地徽商巨富。与其兄马日琯雨人慷慨好义,捐资开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设义渡,人称「扬州二马」。乾隆元年两兄弟并荐举博学鸿词,不赴。雨兄弟酷嗜典籍,遇有秘本、善本,不惜重金收购。家有小玲珑山馆,藏书甲大江南北。 园田湖城(1886-1968),日本滋贺县人。日本近代篆刻家,对中国文物,古印、印谱、印藉的鉴赏与书画收藏倾力尤巨,其造诣之深在日本被誉爲中国古印硏究的第一人。曾任京都藤井有邻馆主事。 3000 清 赵之谦书朱志复刻予傅栻田黄用印(30-50万) 高3厘米 54克 赵之谦(1829-1884),字铁三,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中国淸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3004 田黄光素印(20-30万) 宽3.3厘米 62克 印文:仰观山,俯听泉 3005 民国 陈巨来刻田黄自用印(12-18万) 高4.5厘米 35.9克 印文:寒香室 3007 清康熙 田黄夔龙博古纹钮高士奇用印(12-18万) 高2厘米 13.5克 款识:尙均 印文:御赐竹窗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绍兴府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淸代官员、史学家,能诗、善书法,精鑑赏。「竹窗」二字,乃康熙帝亲赐。根据淸史稿所载: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二次南巡,拜谒明孝陵。高士奇随驾南巡。途中赐号「竹窗」,康熙帝并御书「竹窗」二字赐予他。 2998 民国十三年(1924) 周希丁刻芙蓉石瑞兽钮陈宝琛自用印(8-12万) 高5.2厘米 81克 边款:伯潜太傅命篆官印,甲子孟冬希丁恭刻 印文:太傅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同治七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授编修。同治十三年,授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郞。光绪八年任江西学政,重修白鹿洞书院。光绪十年中法战争失利受牵连,遭部议连降九级,回乡赋闲达二十五年之久。宣统元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宣统三年,陈宝琛在毓庆宫行走,任帝师,赐紫禁城骑马。民国元年,淸帝逊位,仍追随溥仪,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淸「文忠」諡号及「太师」觐赠。 周康元(1891-1961),字希丁,江西金溪县乌石村人,精金石刻版、传拓钟鼎器,治印,奏刀古朴典雅。一生治印逾五千方。存世有《石言馆印存》、《石言馆印存续集》、《古器物传拓术》。 2999 民国十三年(1924)周希丁刻杜陵石螭钮陈宝琛自用印(8-12万) 高5.5厘米 115克 边款:强庵阁学钧正,甲子冬周康元仿汉人九字印,时客闽县螺江 印文: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 3114 清乾隆 广东进贡银胎鎏金嵌宝翠玉盒一对(180-260万) 长8.3厘米 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