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脚

 猪王小屋 2019-05-08

今云脚气为香港脚,乃是足癣。英文名为tinea pedis,真菌感染所致。俗语云:“香港脚、香港脚,痒又痒。”可明其主要特点为痒。然中医所云香港脚虽也是指脚气,却不是今之所言香港脚。一如,今之云伤寒非古所指伤寒也。清时《医碥》云:“香港脚之名,始于晋苏敬,上古所无。然其肿痛顽麻,即《经》所谓痹也;纵缓不收,即《经》所谓痿也;甚而气上冲心腹,即《经》所谓厥逆也。病由湿致,或水湿外侵,或水饮内注。其初多寒,止见顽麻,其后湿郁成热,遂为肿痛。湿热蒸发则肿,血气壅滞则痛也。若加以风寒外袭,则热愈不得泄,而痛益甚矣。两脚之气血既壅滞不行,则周身之气血亦不宣通,郁而发热;气不宣通则不周于表,故洒洒恶寒,而证类伤寒矣。” 南宋时《济生方》论述脚气时称:“黄帝时名为厥,两汉之间,名曰缓风,宋齐之后,谓之脚气,其名虽不同,其实一也。”可见中医之云脚气,外症或痛或痹,未见有云痒者。一个为真菌寄生之皮肤病,一个为湿热内聚之症,其殊云泥,却不知何时为混也。

上考《金匮》历节之节有言及脚气病者:“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右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后代医者以为晋宋以前言缓风无有言脚气者,故以之后人伪入,故吴谦编《医宗金鉴》不收此方。然考医理,脚气应该说是历节之在于脚者,两者治疗的原理大方向应该是一样的。仲景游医四方,历节南方寒湿多患,焉知南方俗语方言无有言脚气病者?贸然以为“其误显然”,多少有些不够严谨。而云“香港脚之名,始于晋苏敬。”却无人置喙。此言晋者,当是后晋也。苏敬,唐末人,编《唐本草》者,或者可至后晋时。然殊无记载其在后晋之事迹,故知此当是唐之误也。孙思邈《千金方》中便有论风毒香港脚方者云:“魏周之代,盖无此病,所以姚公《集验》殊不殷勤,徐王撰录未以为意。特以三方鼎峙,风教未一,霜露不均,寒暑不等,是以关西、河北不识此疾。自圣唐开辟,六合无外。南极之地,襟带是重,爪牙之寄,作镇于彼,不习水土,往者皆遭。近来,中国士大夫虽不涉江表,亦有居然而患之者,良由今代天下风气混同,物类齐等所致之耳。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香港脚。”可知起于香港脚的叫法实际起于晋时衣冠南渡,当是当地方言所谓。从这个方面讲,可能晋以前南方早有叫脚气而云香港脚者,《金匮》有关脚气所云,自然不是伪入的文字了,而是此方采于南方,便用了南方本地方言说法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那比现在所言香港脚以“香港地区发病率高而得名”要早得多,因而意思上或者也应该决然不同。 有言香港之地,乃贸香之所,上好沉香所出也。或云古云香港正合今香港之地。然南方印尼泰国越南马来,皆多贸香之所,而唐时并无香港之地,故古言香港,当泛指南方贸香之地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