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过一类题为“孩子拖沓,怎么办?”的公号文章,出尽奇招告诉家长,如何养出高效能、有效率的孩子。 我们也看过另一类公号文章,题为“尊重孩子的磨蹭,优秀的父母都允许孩子慢慢来”,建议家长,不要过度焦虑,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是个慢活儿,着急是没有好处的云云。 一位家长给我留言:“家长普遍感觉非常矛盾,一边要尊重孩子的慢,一边却为孩子的拖沓感到烦闷,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常说一个人有人格魅力,什么是人格? 人格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叫气质,它是与生俱来,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受遗传和生理因素影响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 哪些词汇描述气质呢? 安静、冷静、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动作缓慢 气质具有稳定性,它在多种场合都一贯如此。 所谓慢性子,是人的气质,是爹妈给的。 人格的另一个部分叫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哪些词汇描述性格呢? 勇敢、胆小、勤奋、懒惰 性格是人格中涉及社会评价的内容,受环境影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所谓拖延,是人的性格、行为特点,是养育环境、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是个慢性子的人还是个急性子的人。 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M.)和罗森曼(Roseman,R. H.)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A型人格和B型人格”的概念。他们发现许多冠心病人都表现出一些典型而共同的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是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常有时间紧迫感等等。他们把这类人的行为表现特点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TABP),而相对缺乏这类特点的行为称之为B型行为(TBBP)。 我们可以借用这个概念去厘清所有家庭成员的人格气质。 步骤: 1、每个人写出自己的10 条优缺点,优点+缺点=10 (如果孩子还不懂写,家长可以代写) 2、根据后面的表格,给自己的优缺点标上A或B 3、总结计算一下,10条优缺点里是A多,还是B多,就可以粗略知道自己是慢性子的人,还是急性子的人 爸爸和妈妈都是A, 孩子B, 父母要——
爸爸妈妈中有一个人是B,孩子B 相同气质的人比较容易理解和沟通,父母中谁和孩子人格气质一样,就要主动负责和孩子沟通,甚至主动负责管理孩子的日常生活。 拖延的学术标准解释是,个体明知有害却仍自愿推迟执行任务的一种不理智行为。 拖延是一种主观的行为模式,无关孩子的气质。无论慢性子还是急性子的孩子,都有可能因为不良的教育方式被塑造成拖延症。 拖延不仅会对人的情绪、学业表现以及社会成就等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会降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更有甚者会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失败恐惧来自孩子从事活动时,因为预期自己可能达不到目标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焦虑反应。 比如孩子小时候穿衣服,吃饭,刷牙,或干别的什么,家长按照自己的时间和习惯来催促孩子或者挑剔孩子, “你看,又没穿好。” “能不能把碗里的都吃干净啊,怎么老是剩米饭?” 诸如此类,孩子很容易产生失败恐惧。那些追求完美主义的家长很容易培养出有失败恐惧的孩子。
孩子对自己的自我效能感越高,拖延行为越少。人遇到困难有两种选择:一是迎难而上,一是逃跑。什么情况下人会选择迎难而上?当ta评估过自己的能力能够胜任任务,能够完成任务时,就会迎难而上。 人的评估体系会受什么影响? -- 自身行为成败的经验 成功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历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 他人言语的感化 家长对孩子常说的, “加油哦!” “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等。言语劝说因使用简便而成为一种常见的提高效能感的办法。 -- 人的心理状态 · 焦虑过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 · 疲劳和烦恼会让人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任务; · 成功时的积极情绪和失败时的消极情绪也会使人的自我效能感发生变化; · 心情紧张、过分激动也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对小孩来说,怎么增强ta的自我效能感?让ta吃好睡好,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让ta体验成功,体验经过努力付出,去收获成果。孩子亲身体验比父母说一万句“你真棒”要强百倍!
自我管理就是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律性。这需要家长从小训练孩子,时间观念强的孩子,很少出现拖延。 比如:定时吃饭睡觉,说好了看五分钟动画片就只看五分钟等等。
孩子自己设定任务,和家长硬塞给他一个任务,孩子一定是完成自己的任务比他人的任务要快。中国教育里,他人任务占99%。老师布置的,家长布置的,培训学校布置的,孩子一直是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为拖延症的产生埋下很多隐患。
对任务的喜好程度,也是孩子是否拖延的原因,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对自己喜爱的事物通常都非常积极。 拖延是很多问题综合后的表征,就像感冒、咳嗽、发热是表征,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抵抗力低下才是问题核心一样,家长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的“拖延”是否合理?是人格气质就是慢性子,还是主观上就是拖着不做,拖黄了算? 找到问题核心,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