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其章:《人物谭》书话

 芸斋窗下 2019-05-08

《人物谭》 图/今晚报


  去年托朋友从香港买回柳存仁的《人物谭》,1952年9月香港大公书局初版(定价二元五角)。我花了五百元,心里盘算着这书里会出现上海沦陷时期的人物和秘闻吧。柳存仁对于沦陷时期的经历一直讳莫如深,别人问起他也是绝口不答。越是这样躲躲闪闪读者越是好奇,难免胡乱猜疑,真不如周黎庵坦言“就是怕死嘛”来得干脆。芸芸众生谁不怕死?怕死之心人皆有之,周氏高明,一句话省了多少废话。 

  《人物谭》写作于1950年到1952年,是柳存仁在香港某报开的专栏,每篇两千字上下。“心凉了一半”是只看过题目的感觉,其实柳氏所谈人物多是近现代人物,如蔡孑民、章炳麟、董康、张菊生、程砚秋、知堂、鼎堂(郭沫若)、废名、巴金、徐志摩、吴宓等。柳存仁好像有一条准绳,可以谈有沦陷区生活的人(如董康、周作人),但绝不涉及沦陷区具体之事。柳存仁所写近代人物,多为他见过面的。譬如“蔡孑民(元培)先生是我父亲和我现在的母亲结婚时候的证婚人,这事本不值一提,但我记得父亲在婚前一日告诉我说,明天证婚他要请一位‘怪人’盖即这位鹤卿太史是”。 

  柳存仁写道:“得见到章太炎的时候已经很迟,换句话说,已经到了先生隐遯在苏州锦帆巷的时期。”与高等人物交谈,问答稍不得体,就会使自己陷于尴尬之境。柳存仁写道:“那一天,先生的书斋摊开了两三幅籀隶对联,墨迹才干,是先生应允上海宁波同乡会义卖去捐给抗日的义勇军的。那用笔真是洁净苍遒得很!我的好奇心动了。忽然发问起来:‘请问老伯,写篆隶,写不写甲骨文呢?……甲骨文,罗雪堂他们提倡的那一套!’潜叟瞪了我一眼,但已经来不及了。事后我十分追悔。”讲到董康,柳存仁说,“先生实在是一位很风趣,而且也喜欢和青年们接触的人。我记得,我第一次和先生谈话,先生便谈到明朝的士大夫专门喜欢私刻淫书,认为是伪道学的压力应有的反动”,“董先生亲笔写的字是很‘劣’的,所以有他的‘瘦金体’墨宝的人,我想,很应该值得骄傲。我是没有的。许多认识先生的人,当然会有。可是你们得留神,不要那正是先生的同乡代笔人姜老先生所弄的玄虚。多少年来,许多商务印书馆新书的封面,也是这位姜先生写的”。 

  柳存仁似乎没有近距离见过徐志摩,诗人坠机身亡的1931年柳存仁才十四岁,可是这不妨碍柳存仁将徐志摩描绘得如此细致:“什么是志摩的人格的秘诀呢?是身体上的么?也有一点。可是体格比志摩更有力,更美貌的人至少有好几千人,却没有他十分之一的魅力。他的鼻子距离真正的美显得太大了些,他的眉毛也很难说,他的嘴也有点逾格,牙床骨望着太浊。不,他的迷力是在别的地方的。”(《徐志摩和梁遇春》)想起一则影坛传闻,马龙·白兰度与索菲亚·罗兰配戏时,曾嫌弃她鼻毛太长命其剪短。听说柳存仁年轻时是玉面郎君式俊男,所以有资格挑剔徐志摩五官的缺陷,尤其是那句“牙床骨望着太浊”,也许张爱玲这位“毒舌”也说不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