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肠道大会,带你了解小细菌如何大作为

 我爱你文摘 2019-05-08

5月4日~6日,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承办的2019中国肠道大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国内外专家围绕微生态、慢性病、母婴、动物、肿瘤、营养、中医药、新技术等肠道相关领域的全球新进展做了精彩报告。

中国肠道大会,带你了解小细菌如何大作为

在我们人体的肠道里,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各种细菌微生物,除了含量最多的水分外,就是这些微生物了。它们被称为肠道菌群,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上海交通⼤学微生物学特聘教授赵立平在报告中指出,肠道菌群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窗口,既受人体这个宿主的状态影响,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多位专家的研究报告表明,肠道菌群是众多疾病的诱因之一。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于君教授发言指出,仅有3%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发展为胃癌,但幽门螺杆菌影响了其它胃黏膜菌群形成的生态网络。至于其它细菌在胃癌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他们的研究还发现,有5种口腔致病菌在胃癌患者中明显增多,可能在胃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宏伟博士研究发现,生活方式与菌群共同体影响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长时间静坐容易患代谢综合征。

多位专家认为,肠道菌群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其中药物对菌群的影响既显著且时间长。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的Eran Elinav博士指出,肠道菌群一旦受到抗生素的干扰,即使服用益生菌也无济于事,而粪菌移植更有助于菌群恢复稳态。他们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是反映饮食对人体影响的良好标志物,由此制定的个性化饮食可以作为健康饮食。饮食规律、食品添加剂对肠道菌群和人体代谢有重要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甚至大于个体遗传背景的影响。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肠道》主编Emad El Omar报告称,除了抗生素外,一些非抗生素药物对肠道菌群同样具有广泛影响,其中精神类药物影响最大。良好的肠道菌群能够增强全身抗肿瘤反应的能力,如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等。同时,肠道菌群与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有关,可影响PD-1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效果。

中国肠道大会,带你了解小细菌如何大作为

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铎指出,中国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人群特点选择饮食模式。我国人民的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断下降、膳食脂肪摄入量上升,代谢疾病风险升高,是否需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需要谨慎评估。基于300多名健康中国人的饮食干预研究显示,高脂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粪便代谢和血浆促炎症标志物的不利影响更显著。他认为,由于我国正处于人民营养结构转变时期,营养指南应不增加膳食脂肪的摄入量。

上海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龚晋慷教授在《肠道产业在功能性食品领域中的机遇》的演讲中指出,便秘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对健康的危害大,但治疗难度很大。向大肠输送水分是治疗便秘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研发有效结合水分子、并向肠道输送水分的膳食纤维产品,当是治疗便秘的理想物质。此类产品已在研发,并有望在近期上市。

不过,有国外专家介绍,益生菌的功效颇具争议,到目前为止,欧美国家还没有批准任何一种益生菌疗法。

本届大会共举办了15个主题、170余场学术报告,同期举办第一届中国肠道产业大会,组织了7个产业主题的80余场演讲。参会人数4000余名。会上还向34名肠道相关专业研究生颁发了热心肠奖学金,发出《关于共同推动肠道产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

文 |吴卫红

编辑 | 余运西

校对 | 栾兆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