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别人家好有钱!”你的回答,决定孩子的格局

 anyyss 2019-05-08

作者:逗号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ID:xdfjtjy

这两天,“幼儿园老师要求学生拍自家车”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深圳一家幼儿园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家长给孩子拍一张以“我家的车”为主题的照片,用于装饰班级的主题墙,同时要求学生站在自家的车旁拍照。

老师还特别强调,是家中的真车,不是玩具车。

孩子的作业,让家长惶恐。他们认为幼儿园侵犯了家庭的隐私,更担心孩子会因车辆的档次被区别对待,对作业都表示反对。

新闻一出,质疑声扑面而来。

网友纷纷表示,孩子的心灵是最纯净的,童年不应掺杂攀比。

有的甚至感慨,没个好车都不敢生孩子。

有的不禁发问,这让家里没车的孩子,情何以堪?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会比较。也许孩子不懂“贵贱”,但他们会被外相所吸引。

当班级主题墙上贴着不同档次的车的照片,他们的内心早已暗流涌动,比较谁家的车更好,更漂亮了。

而家里没车的小孩,大概只想做个隐形人默默躲在角落吧。

看起来一件不是很大的事情,却极有可能让孩子受到伤害。

而这些伤害积少成多,最终会变成一把利刃,为孩子的一生埋下隐患,让生命之花黯然失色。

攀比,使孩子在悄悄物质化

生活中,我们常常是看到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甚至想要比别人更好。

其实,孩子也一样。

育儿专家表示:

攀比是孩子比较常见的行为,且攀比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趋势。

由于孩子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他们往往都是从外在物质的东西上去相互对比。

他们会比较谁的玩具多,谁的衣服好看,谁的零食好吃,甚至会因为我们班上谁谁谁都有,去要求父母满足他们的从众心理,而这些其实是孩子的攀比心在作祟。

若是不给孩子合理的引导,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一种攀比,一种虚荣心。

之前看过有这样一则新闻,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个小孩因为攀比心太重,看到同学上下学都是爸妈豪车接送,觉得自己家的车是破车,太丢脸,就闹脾气,不肯上学。

于是,妈妈为了给孩子扳回“面子”,向闺蜜借豪车接送孩子上下学。

无论是开着豪车,还是骑着电动车,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相同的。但孩子难免也会有攀比心,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从而产生心理落差。

只要有比较,就有差距。

如果父母一味纵容孩子的虚荣心,无疑是一种毒药,滋长了孩子攀比的坏毛病。

久而久之,孩子的攀比心理就会越来越膨胀,在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中迷失自己。

攀比,不仅伤孩子,还伤父母

电视剧《私房钱》中,小惰因家里没有车在幼儿园被同学嘲笑挨打。

爸爸问:“到底为什么打架?”

小惰说:“是班上的同学嘲笑我们家没有大汽车,我急了就和他们打起来了。我当时的样子可丢人了。”

妈妈看到他额头上的大包,心疼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

为了小惰不再被欺负,即使家里并不宽裕,他们还是提前了买车的计划。

孩子的世界原本是宁静、简单而美好的,可是一旦掺杂了攀比,他们的生活就不再“和平”,我们会为孩子被欺负而担忧,也会在经济上面临力不从心的煎熬。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这么写道: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是啊,生活一旦有了攀比,处处皆烦恼。攀比,不仅伤孩子,还伤父母。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稚嫩的自尊心,而攀比恰恰是伤害自尊心的推手。

而父母也会在攀比大战中,为名利所累,劳神伤财,无心享受生活。

但其实,我们都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放下攀比,你会发现生活里的一地鸡毛也可以轻舞飞扬。

生活不是攀比

攀比,犹如我们心灵的“蛀虫”,一旦任其日渐肥硕,将被其吞噬,苦不堪言。

那么,如果孩子爱攀比,我们该怎么做呢?

   父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孩子,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是有残缺的,很多都只是停留在模仿。

孩子最初是模仿父母,又因年龄小,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模仿都是不分对错。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不攀比,为孩子作出表率,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去年,一位家长因开跑车接送孩子上学被踢出班级群。

老师在群里艾特他:“最近有家长反映说你开跑车接送孩子,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

其他家长纷纷附和,有的甚至提出,让这位家长再买一辆普通的车。

这位家长回复:“钱是我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想给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对?如果开跑车就是攀比,那你们的孩子是不是太脆弱了?另外,我凭什么再买一辆“普通”的车来为你们服务呢?”

随后,他就被移出了群聊。

其实,攀比的是家长,他们没有坦然接受贫富差距,以为只要不让孩子看见,孩子就不会攀比。

但如果家长对家境自惭形秽,遮遮掩掩,对他人则各种眼红,孩子又怎会自信?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所有的物质都是灵魂的载体,对物质重视,是因为灵魂没有爱,他们的爱只能化为有形的物品。

父母内心富足,平常心对待物质条件,做到不攀比,那么,孩子在面对条件优越的孩子时也会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化攀比为动力

心理学上,把攀比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向的,一类是负面的。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人都是向往拥有美好的生活。

孩子有追求,本身没有错。孩子要东西,也不是什么坏事,刚好是家长的机会。

比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没问题,只要孩子写多少作业,或者学习表现更好,或者养成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家长就可以给孩子买,以此来鼓励孩子。

攀比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竞争,只要适度,攀比也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孩子都是愿意努力的,我们要善用孩子的诉求,并引导孩子将比较的目标从物质条件转到学习能力、才艺培养、个人品格上。

   告诉孩子,成功要靠自己创造

一次在小区楼下陪女儿玩滑梯时,听到了一个小男孩和妈妈的对话。

小男孩说:“妈妈,小君家好有钱呀,他自己都有iPAD了。”

这位妈妈淡淡地说:“宝贝,你也会有的。无论小君家有多少钱,用多好的东西,都不是他自己挣的,有什么意义呢?”

小男孩问:“妈妈,可我还这么小怎么才能挣到钱呢?”

这位妈妈说:“你可以帮爸爸洗车,帮妈妈做手工作品卖。”

不得不说,这位妈妈的回答很高明,既没有抑制孩子的欲望,又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尝到自己挣钱实现目标的喜悦,增强自信。

此外,我们还可以正向地引导孩子,告诉孩子,人家凭什么那么有钱,住那么好的房子,开那么好的车,有那么好的生活条件,那肯定是他的爸妈很努力工作。

生活并无完美,人与人之间一定会有差距,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成功需要自己创造。

鲍勃·迪伦说:有些人能感受到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

孩子,完美的是想象,不完美的是生活。

愿你在琐碎生活里感受到从柴火堆里开出的是玫瑰花。

愿爱与陪伴,是你平淡生活中的来日方长,也是你成长中的欣喜雀跃。

愿你的生活里,少一点攀比,多一点美好,少一点浮躁,多一点从容。

关于作者

作者:霄绮,一个少女心满满的妈妈,爱文字,爱动漫。一边一本正经,一边天马行空,愿执笔走天涯,归来仍少年。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