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花令——深

 guanghua4210 2019-05-08

今天我们来认识【深 shēn】这个字。

【字形演变】

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探”的本字,表示伸手探穴。深,金文(水,潭)(罙,即“探”,伸手探洞),表示探测潭底。

造字本义:动词,伸手或用工具探测潭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木”

【书法名家】

【字词释义】

〈名〉

  1. (形声。从水,深声( 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深,深水。出 桂阳 南平,西入 营道。——《说文》

  3.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测土深。——《周礼·大司徒》

〈形〉

  1. 水深。与“浅”相对

    深矣远矣。——《老子》。注:“深不可测也。”

    深蒲。——《周礼·醢人》。司农注:“蒲蒻入水深,故曰深蒲。”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引申为距离大

    遥闻深巷中犬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指颜色]深暗 。

    如:桃红的颜色比粉红色更深

  4. 玄妙,深奥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易·系辞》

    又如:深微(深奥精微);深诣(造诣很深);深赜(深奥精微);深严(深邃严密);深隐(深奥隐晦);深迂(深奥曲折)

  5. 深刻;深远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而又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蔡元培《图画》

  6. [树林、宫殿等] 幽深; 幽静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奇秀深杳,不可殚。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失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深僻(幽深偏僻);深房(深邃的房舍);深閟(深邃静寂);深豁(深邃而空阔)

  7. 苛刻

    狱中多冤人,用刑深刻。——《后汉书·光武帝纪》

    又如:深酷(苛刻严酷);深故(执法苛刻严峻,故意加人罪名)

  8. 茂密 

    如:深林(茂密的树林);深莽(深密的草丛);深郁(茂密);林深苔滑

  9. 深厚;亲密

    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又如:交情深;深仁厚泽(深厚的仁爱和恩惠);深眷(深切的关怀、照顾)

  10. 历时久

    夜深忽梦少年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深秋

  11. 大,重大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资治通鉴》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清· 刘开《问说》

    又如:深恩(大恩)

  12. 深重;厉害、严重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副〉

  1. 很,甚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注:“深,甚也。”

    又如:深恐;深奸(内心非常奸诈);深企(非常仰慕);深娴(非常熟悉);深罪(很怪罪;过分责备);深韪(深以为是);深荷(深肥;承蒙)

〈动〉

  1. 深入、彻底、周详地研究 。

    如:深不下去;深帷(深入思索)

  2. 深挖 。

    如:决河深川;严城深池

  3. 测量

    彼将处乎不深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列子》

【字的故事】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解读: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友人。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为汪华五世孙,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后汪伦任满辞官,居泾县之桃花潭。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