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花令——门

 guanghua4210 2019-05-08

今天我们来认识【门 mén】这个字。

【字形演变】

門,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房屋入口并列安装两“户”有的甲骨文省去房屋入口的上框

造字本义:名词,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承续篆文字形。简体楷书根据草书字形 整体简化,完全淡去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双“户”形状。

【书法名家

【字词释义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3.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4. 稽查、征税的关卡 。

    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5. 门前,门口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6.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

    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7.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8. 门径;诀窍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9. 家;家族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0.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1. 类别 。

    如:分门别类

  12.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

    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13.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

    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14.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

    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动〉

  1. 守门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量〉

  1. 用于炮。

    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

    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字的故事】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解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