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忽必烈与“斩秋风”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19-05-08

 元世祖忽必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为蒙古帝国大汗(最高首领),元王朝的建立者。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1279年统一中国,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忽必烈听说海的对岸的日本是一个“黄金之国”。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

“在这个岛上,到处都可以发现黄金,其国人每个人都拥有许多黄金。”

“这个国王的一大宫殿,完全是用纯金建成的,像我们欧洲人的房子和教会的屋顶是用铅板葺顶一样,这个大宫殿是全是用纯金葺顶。”

(马可波罗著、爱宕松男译注《全译东方见闻录,之二》,平凡社,2016年版,183-184页)。

因此忽必烈一直觊觎日本,他曾多次命令其附属国高丽派使节去日本,1267年,高丽派遣起居舍人潘阜携带蒙古国书和高丽国书到日本,居住六个月,无果而归。1268年正月,受忽必烈派遣的高丽使节到达日本太宰府,向日本朝廷和镰仓幕府等递交了《大蒙古国皇帝奉書》等,但是没有得到回信,1269年2月,忽必烈派遣四艘船,约70多人的人大型使节团到了对马,但是日本方面拒绝接待使节团,在与日本方面争执之际,使节等把对马岛民塔二郎和弥二郎带走归去。


1838年完成的《天保国绘图》之“对马国”

蒙古使等与他们带来的塔二郎和弥二郎去见元朝皇帝忽必烈,忽必烈大喜,以为他们是日本方面派来的使者,据《高丽史》卷史卷二六记载,忽必烈对他们大为夸奖,说:你们国王听从朕的命令让你们来到这里再回日本,你们不畏艰难险阻,入不测之地,生还复命,忠节可嘉。于是大大地赏赐了他们很多锦帛绸缎等宝物,并让他们参观大都宫殿。两个日本人见了后大赞:臣等听说有天堂佛刹,说的可能正是这样的宫殿。元人还带着二人去参观当时燕京的万寿山玉殿和燕京多处城阙。

大都为元朝都城。突厥语称为汗八里(Qan-baliq),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

大都全景

当时塔二郎和弥二郎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宫殿呢?据1275年,到达了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北),并被忽必烈带到大都,留在元朝当官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记载:

“宫殿四面有巨大的大理石台阶,人们登上这个台阶,从地面走进大理石的走廊,又进入了一个宫殿。宫殿的大厅和各个房间都在内壁的金箔上描绘着贵妇人、骑士、龙、禽兽和各种各样的美丽的图画,天花板亦被装饰得富丽堂皇,镶嵌金箔和图画。大厅非常广阔,容纳6000人举行大宴会绰绰有余,房屋多得难以置信,宫殿之美和规模之大无比壮观,能够掌握建造得比这更加美好的设计与建筑技术的人恐怕在全世界什么地方也找不到了。房顶上是朱、绿、碧、黄和各种各样的颜色,制作无比精巧,完全像水晶一样光芒四射,在四面的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

(马可·波罗著、爱宕松男译注《全译东方见闻录,之一》,平凡社,2016年版,283页)

而当时的万寿山更是美不胜收,据元末陶宗议《南村辍耕录》所记:

“万岁山(即万寿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阳,金人名琼花岛。中统三年(1262年),修缮之。其山皆以玲珑石迭垒,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引金水河至其后,转机运斗,汲水至山顶。山石龙口,注方池,伏流至仁智殿后,有石刻蟠龙,昂首喷水仰出,然后东西流入于太液池。山上有广寒殿七间,仁智殿则在山半,为屋三间。山前白玉石桥,长二百尺。直仪天殿后,殿在太液池中圆坻上,十一楹,正对万岁山。山之东也为灵囿,奇兽珍禽在焉。车驾岁巡上都,先宴百官于此。”

塔二郎和弥二郎在燕京大开眼界,大受款待。

1269年9月,元朝以护送塔二郎和弥二郎归国为名,又派高丽人组成的使节团与塔二郎和弥二郎一起到了日本太宰府。

今天的太宰府市街地

1271年正月,蒙古派日本信使秘书赵良弼及忽林赤、王国昌、洪茶丘等40人的使节团经高丽到日本。

1272年1月,赵良弼从日本回到高丽,并带回12名日本使节,高丽国王元宗派这12名使者途经高丽访问了大都。

忽必烈前后6次(包括未到达的)派使节团来日本,但是仍不见日本归顺之意,于是1274年开始攻打日本,以失败告终。

1275年(建治元年至元12年)2月,又派使节团访日,正使礼部次郎杜世忠,34岁,应为蒙古人;副使,兵部郎中何文著,38岁,“唐人”;计议官,撤都鲁丁,维吾尔族人;书状官,杲,维吾尔族人;通译,徐赞,高丽国人。

这些使者到达日本后,被带到了镰仓,竟然被当时的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时宗下令在江之岛的龙口刑场斩首。

 龙口刑场遗迹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自古以来交战双方的规则,据说在春秋时期就是这样。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古代蒙古也是如此的,其实日本古代也是如此,甚至日本古代有水战时不射杀水手及舵手等非战斗人员的不成文的战争规则,但是北条时宗却下令斩了他们,为什么将他们问斩,历史上有种种说法,有的说他们详细地记录了日本的地貌和国情等,有“间谍”之嫌,而作家井泽元彦在《逆说日本史之六-中世神风篇》中认为:“他们的头衔 ‘宣谕日本使’‘宣谕’一词有面对‘你们这些愚蠢的日本家伙’的意味,因此触怒了北条时宗。”

其实“宣谕”这个词没有井泽元彦说得那么严重,《三国演义》第十回中曰:“帝在楼上宣谕曰:‘王允既诛,军马何故不退?’其实“宣谕”就是皇帝对属民宣布其旨意的意思,但是这也可能触怒北条时宗,北条时宗也可能是“斩使以示威”。

日本当时也没有把斩使者的消息通知元朝,是与这些使者一起来的高丽水手们有的逃回了高丽,元朝才知道了这个消息,忽必烈大怒,决定了第二次征讨日本。

据说临刑之前,日方为元使准备了纸笔,让其留绝命诗留念。其中杜世忠、何文著、徐赞三人都留下了辞世诗,何文著所做作诗云:“四大原无主,五蕴悉皆空。两国生灵苦,今日斩秋风。”

“斩秋风”是一句禅语,来自于佛教思想。佛教认为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为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被称为“四大”,并认为“四大”皆从空中而来,因此万事万物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人的身体既然也是一种空相,那么斩人也与斩风没有什么区别。

这句与“斩风”相关的禅语流行在中日之间,经常成为人们遭遇生死关头常常吟诵的一个关键词。

何文著这首诗脱胎于东晋时前秦名僧僧肇。僧肇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卒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精于老庄及佛经,为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高足。据宋僧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记载,僧肇不从前秦王姚兴之命,为姚兴所杀,临刑前他吟诵一首诗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是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镰仓末期的廷臣日野资朝(1290-1332)为后醍醐天皇谋划讨伐幕府,但一个参与举兵的武士在枕边将讨伐计划说给爱妻听,走漏了风声,正中元年(1324)日野被捕,临刑前他吟诵辞世歌一首:“五蕴假成形,四大今归空,将首当白刃,截断一阵风。”

中国禅僧无学祖元在日本非常有名,他在1279年应北条时宗之邀来日,是镰仓时代镰仓禅寺圆觉寺的开山祖。他的一首诗叫做《临剑颂》(日本人称其为《示虏》),更是千古传诵。这首禅诗曰:“乾坤无地卓孤筇,喜得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据说是南宋末年,元军进逼温州,包围了雁荡山能仁寺,众人逃离后,祖元安坐在元军刀丛之中并凌然不动,并吟得这首禅偈。元将听了无学祖元的禅偈,竟有所警悟,没有杀他。

圆觉寺境内陆图(《新编镰仓志》)

而在元军袭来的时代,北条时宗正与无学祖元学禅,并为其建立一寺“圆觉寺”,其谥名为“佛光国师”。

据铃木大拙的《禅与日本文化》一书,当接到蒙古人渡过了筑紫海袭来的准确报告时,他(北条时宗)又出现在佛光国师面前,他说:

“生涯中的一件大事终于到来了。”

佛光问道:

“你打算如何对待此事呢?”

时宗振其神威:

“喝!”

他叫道,好像是喝退了眼前群集而来的数万敌兵。

佛光悦然说道:

“真狮子儿,方能狮子吼。”

这正是时宗的勇气。依此勇气,他面对由大陆渡来的具有绝对优势的敌军,勇敢地将其击退。

(铃木大拙《铃木大拙说禅》,张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132页。)

由此可见,“斩春风”或“斩秋风”这句禅语,不仅凝结着中日战时的使者(或准使者)的不同的命运,而且还与中日间的历史复杂地纠结在一起,而如今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常立寺,供奉有元朝使节杜世忠等五人的五座塔“五轮塔”,被称为“元使五人塚”。这座寺庙有著名的梅花“垂梅”。

 常立寺元使塚

冰冷的石碑,在无声中永久诉说着无辜的生命凄然凋零的故事,他们不是空,而是一段令人潸然泪下的历史,梅花低垂,无声的悼念那段永远哭泣般的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