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油画经典:神女与情书

 山爷wzs0718 2019-05-08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书画艺术与收藏

里昂·弗朗索瓦·科梅尔:《阿拉伯神女》Leon Francois Comerre: An Arab Beauty

保罗·委罗内塞:《珀尔修斯解救安德洛墨达》 

Paolo Veronese:Perseus Rescue Andromeda

保罗·约瑟·雅明:《布雷恩和他的战利品》 

Paul Joseph Jamin:Brenn et sa part de butin

画中的布雷恩很像是成吉思汗的将领,在征服欧洲的战争中回到住处查看他的战利品。傲慢无比的布雷恩站在门前,咧着嘴巴狂笑着。布雷恩双脚浸满了鲜血,滴滴答答顺着台阶流入室内。室内是他抢劫的财宝:贵重衣物、金器、珠宝和几个衣衫不整女人;让人瞩目惊心的是珠宝之中还有一个男人的头颅,这是也领赏的凭证之一。

 彼得·保罗·鲁本斯《伊克西翁和聂斐烈》 

     Peter Paul Rubens:Ixion and Nephele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的茨根小城一个律师家庭。9岁时随父母移居佛兰德斯,定居安特卫普。父亲去世后,母亲送他进一所拉丁文学校学习,他能阅读古希腊罗马书籍原著。1608年,与名律师兼人文主义者布兰特结婚,画家为妻子画过不少著名的肖像,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伊克西翁原是特萨利的国王,他听说临邦有一位公主聂斐烈,生得十分美丽,就要求国王狄奥尼斯将女儿嫁给他。狄奥尼斯文迫于他的强大,不敢不答应。于是,他便向伊克西翁索要一大笔聘金。伊克西翁口头上答应给聘礼,并假意邀请狄奥尼斯参加一个宴会。然后他设计将狄奥尼斯推入火坑烧死。伊克西翁的罪行激怒了全国所有的人,他走投无路,逃到了宙斯神那里,宙斯宽恕了他,让他进入天堂。不料他在天堂竭力追求宙斯的妻子天后赫拉。宙斯愤怒至极,罚他下地狱,缚在一个永远燃烧和转动的轮子上。

 彼得·保罗·鲁本斯《朱庇特和卡利斯托》 Peter Paul Rubens: Jupiter and Callisto

    朱庇特(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由于阿耳卡狄亚王的女儿卡利斯托生得美貌无比而爱上了她,为了得以亲近她,朱庇特变成狩猎女神狄安娜,与她接触。画面中,化为狄安娜的朱庇特,在抚弄卡利斯托。

彼得·保罗·鲁本斯:《塔克文和卢克蕾提亚》

 Peter Paul Rubens:Tarquinius and Lucretia

    苏佩布是罗马王国的第七任国王。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塔克文,这个塔克文王子按照他父王的指令,带领一支军队在阿尔代亚驻防。当时,阿尔代亚一带还没有城镇,只是一片荒原。带兵驻守荒郊野外的日子单调无聊。王子和他的亲随们常常夜里甚至深夜骑马回罗马玩乐。塔克文王子听说有一个叫做卢克蕾提亚的少妇非常美丽,于是他就在夜里去卢克蕾提亚的家里造访。不明就里的卢克蕾提亚,只能对王子表示“欢迎”,卢克蕾提亚确实太美丽动人了。过了几天塔克文王子忍不住了,他带着亲随第二次在半夜骑马来到卢克蕾提亚的家里,他担心以卢克蕾提亚不服从,就手持匕首,当场割断了卢克蕾提亚的女仆的咽喉,女仆死在了卢克蕾提亚的床前,然后他威逼卢克蕾提亚服从了他的心意。事后卢克蕾提亚自杀了,消息传遍了罗马王国,愤怒的罗马军人和市民,拿起刀剑,赶走了国王及其全家,建立罗马共和制度国家。一个女人的自杀,颠覆整个罗马。

 弗朗西斯科·海耶兹:《维纳斯和两只鸽子》 

   Francesco Hayez:Venus Playing with Two Doves 

  弗朗索瓦·布歇《欧罗巴的梦魇》 Francois Boucher:The Rape of Europa

弗朗索瓦·布歇:《日落》 Francois Boucher:The Setting of the Sun

    取名为《日落》的这件作品,以其喻意表现画题,而这一切则是由裸体去体现。布歇在这里,以惯用的甜腻手法,刻划了如瓷器细腻的女裸肌肤与躯体,以迎合当时贵族的享乐心理时尚。就技巧而言,《日落》的手法与技巧是非常娴熟的,但是,内容空泛,精神苍白;以展示女裸体的美感为题旨的《日落》,却走向了充满血欲的刺激与诱惑,这是罗可可画风最常见的现象。

 弗朗索瓦·勒穆瓦纳:真理、时间与谬误和嫉妒 

  Francois LeMoyne:Truth from Falsehood and Envy

       这幅画如果观察得不仔细,特别是如果不知道作品名称的话,一般可能会误以为这又是那种“抢婚”题材的作品。那种以半裸女人、勇武男人、动作场面、激动氛围为母题的组合,已经在艺术史中重复了成百上千次。可这幅画里,男人手里的大镰刀、地上女子手中的面具,均是明显的象征符号,西方的观众心领神会:这是一副“寓意画”,就是说在表面义之下,尚有象征义和引申义。

       画中,首要问题是人物关系问题。“真理”好辨认,真理总是赤裸裸的,有衣服也不能好好穿着,所以这名裸女符合18世纪标准的小胖肚腩。拯救她的“时间”一副大叔的面貌,不仅手握镰刀,背后还插着翅膀,显示他的不俗身份。按照西方俗谚,“真理是时间的女儿”,所以这里不是抢婚、是父亲救女,一派正大光明。

    “虚伪”也比较好认,手里拿着掩饰的面具,身上还裹着绫罗绸缎。“谬误”画得比较模糊,在背景处,是个男子的样貌。好似“谬误”与“嫉妒”引诱了“真理”,“时间”赶来援救,打败一对狗男女,可以把女儿带走了。

    “寓意画”是很有趣的思想史考古材料,通过画面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结构、理解他们对社会经验的解释方式。譬如,“真理”为什么是女的而不是男的?如果是男的,强健如阿波罗,无往不胜,多简单。

       显而易见,18世纪启蒙时代的法国人对真理的力量很是怀疑,这才安排了一个女儿身。再者,就绘画艺术来说,当时主要还是为了满足男贵族对女性的窥淫癖,“真理”她纯洁美好并赤裸裸的,正好来当主角。“真理”既然是女的,就具有女人的脆弱,遭劫遭抢遭嫉妒遭蒙蔽皆有可能。派个王子来帮忙?不妥,“真理”哪里能受感情干扰、特别是“真理”怎可以失身?于是只好给她造个爹,亲情是最大动力,而且,老得让人放心。没听说过“真理之母”,只有“时间是真理之父”。

      这种“设计”其实很有哲学意蕴。17世纪的乐观者相信“真理必胜”,所以弥尔顿认为,把“真理”与“谬误”搁在角斗场上,取胜的必然是“真理”。可是18世纪的理性主义者深知,“真理”战胜“谬误”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是很长的时间。到了19世纪,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言及:“至于说真理永远战胜迫害,这其实是一个乐观的伪误,人们相继加以复述,直至成为滥调,实则一切经验都反证其不然。…真理所享有的真正优越之处乃在这里:一个意见只要是真确的,尽管可以一次再次或甚至多次被压熄下去,但在悠悠岁月的进程中一般总会不断有人把它重新发现出来,直到某一次的重现恰值情况有利,幸得逃过迫害,直至它头角崭露,能够抵住随后再试图压制它的一切努力。”

 弗朗索瓦·勒穆瓦纳《洗浴》 Francois LeMoyne:Woman Bathing()

       这是一幅描绘贵族阶层少妇与少女在公园中沐浴的油画,作品富于装饰性,人物刻划生动,服饰色彩艳丽,描绘的人体丰腴健美,体现出贵族的人生理想与审美时尚。就画家而言,其思想具有艺术进步和贵族颓废生活的双重性。

上图,弗朗索瓦·帕斯卡·西蒙·杰勒德《丘比特和赛姬》

Francois Pascal Simon Gerard:Cupid and Psyche

         画中人物Cupid (丘比特)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Psyche (赛姬)是希腊一位国王的三公主,美得不受尘世污染。故事源自希腊神话,相传赛姬拥有绝世的美色,使得维纳斯大为嫉妒,遂令儿子丘比特用他那枝无人抗拒的箭,欲使赛姬爱上世上最丑恶的怪物。但丘比特对赛姬一见钟情而无法下手。不久,祭司告诉赛姬的父母,这少女注定要成为神怪的新娘,所以国王、王后忍痛将赛姬留在山顶上。当她在哭泣的时候,一阵风吹过来,将她抱到一座壮丽的宫殿,冥冥之中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服侍她,赛姬从未看清主人的模样,他只在晚上造访她,黎明前就走了。过了一段时间,她请求丈夫允许姐姐们来探望她,丘比特答应了。当她的姐姐们看到赛姬过这麼好的生活时,嫉妒之心油然而生,她们鼓励赛姬去看清楚丈夫的模样,教她带著一盏灯和一把刀,如果看到是妖怪就把他的头砍下来。赛姬趁丈夫熟睡时将灯点燃,发现是一个美少年,但一滴蜡油滴下惊醒了丘比特,丘比特伤心的说:“爱情不容有丝毫怀疑”……然后就展翅飞走了。赛姬又伤心又后悔,到处寻找丈夫,最后在丘比特的暗中帮助下通过了维纳斯层层的考验,得到宽恕而成为丘比特的妻子,当然,也获得了永生。

弗兰克·卡多根·库柏:莫莉公爵夫人

Frank Cadogan Cowper:Molly Duchess

 安德斯·佐恩:《水波轻拍》 Anders Zorn:Vagskvalp

        佐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欧最具国际影响的瑞典画家、雕塑家。1860年2月18日生于莫拉,1875年入斯德哥尔摩皇家美术学院,1881年毕业后到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及巴尔干半岛等地旅行作画。在巴黎和伦敦逗留期间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启发,开始研究光与色的关系。自此以后,他的画面清新明朗,笔法畅快。他最初以一个水彩画家的面貌步入画坛,1888年后转作油画,很快成为欧洲知名画家。1896年,他回到莫拉,给瑞典绘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佐恩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的水彩画笔法轻快,色彩清朗,造型准确。《在沃纳划的船上》、《两位女士作画》等作品充分反映出他在绘画领域的成就。佐恩自始至终取材于平凡的生活和景物,最喜欢画烟波浩淼的湖泊、白雪皑皑的丛林和在无垠的原野上生活的居民。就连他那横决一世的女人体也从不离开日常创作的环境,也不采用职业模特,而是从当地女青年中挑选。因此,现在他的人体画被看作瑞典的民族绘画,是某种北欧女性的象征。雕塑家罗丹对佐恩的评价是:“无论在什么时代,佐恩都不愧是一位真正的绘画大师”。

        这幅画佐恩用明暗对比的手法,以丰富的色彩,描绘了水波轻拍的河岸风光。提水的妇女、轻摇的小船、远处的丘陵与村落,都显示出画家关注现实生活、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美的素材。远景水边恋爱的男女,给此画增添了诗情画意。这幅作品洋溢着画家对明朗、欢乐生活的赞颂。 

克努特·埃克沃尔《渔夫和塞任》 Knut Ekwall:The Fisherman and the Siren

         画中人物Siren (塞任)是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鸟的女海妖,外表异常艳丽,有魔力无比的嗓音,常用美妙歌声引诱水手渔夫,令船触礁沉没身亡。

         在埃克沃尔的这幅作品中,再现了女妖的法力和诡秘,画中香艳无比的塞任已经控制了这个渔夫,渔夫失去理智表情痴迷,塞任正用力把他拖入漩涡之中。画中的漩涡很可怕,神秘又不可抗拒,暗示着某种力量和势力是无法战胜的。

  费德里科·安德烈奥蒂:《固执的求婚者》 Federico Andreotti:The Persistent Suitor

 弗朗索瓦·布歇《秋天的田园风景》 Francois Boucher:An Autumn Pastoral

        金色的阳光,串串晶莹透亮的葡萄,秋天带给人们的无限生机。画面中,英俊的牧羊少年正在给心爱的姑娘喂葡萄吃;不远处,牧羊少年的同伴和温顺的羊正在偷偷的看着这温馨的欢愉的一幕。布歇以高压浪漫的笔触描绘了这幅优美的图画,带给人们浮想联翩的爱的憧憬。

  弗朗索瓦·布歇《朱庇特和卡利斯托》 Francois Boucher:Jupiter and Callisto

    这一幅以描绘女性美的神话题材的油画,可以作为构图上的一个教材。朱庇特由于阿耳卡狄亚王吕卡翁的女儿<宁芙>卡利斯托生得美貌无比而爱上了她。为了得以亲近她,朱庇特变成女神戴安娜,与她接触。在画中,化为戴安娜的朱庇特,在抚弄美女卡利斯托。戴安娜是月神和狩猎女神,在她头上有一月形头饰,脚下画有猎物和弓箭。卡利斯托袒露出左胸,细嫩白净的肌肤与身上衣物的繁复褶纹,构成强烈的造型美。总构图是一个使人悦目的稳定三角形:一对美丽的女性,在野外席地亲昵,她们不象是郊游,象坐在豪华宫廷的沙发上。这种装饰与夸张气氛,又被树上和地上的几个天使所幻化。这几个天使形象有的飞栖在树枝上,一个伏在狄安娜的膝前。幻想性与虚饰性正是洛可可油画的主要特色。

 弗朗索瓦·布歇《莱斯秘密花园》 Francois Boucher:Les confidences pastorales

 弗朗索瓦·布歇《情书》 Francois Boucher 

    两个闺中密友在讨论一封接到的情书,画面深处是蓝蓝的天空和郁郁葱葱的树林。这幅画没有什么神话故事背景,画中描绘的人物也是布歇常见的风格。

 弗朗索瓦·布歇:《德蓬帕杜尔夫人》 

  Francois Boucher:Portrait of Marquise de Pompadour

    布歇画了大量神话题材和裸体女性画以外,还画了不少宫廷人物肖像,其代表作品就是《德蓬帕杜尔夫人》。德蓬帕杜尔夫人原名是让·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她是路易王朝第一美人,而且是才女,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接着成为国王的私人秘书。路易十五封她为蓬帕杜尔侯爵夫人。布歇进入路易十五宫廷之后,被指定为蓬帕杜尔夫人的绘画教师,这是布歇为蓬帕杜尔夫人所作的肖像画中堪称最佳的一幅。布歇在画中充分表现了这位显赫一时的夫人形象,珠光宝气,雍容华贵。高傲而又目空一切,又集聪明美丽于一身,活灵活现于画布上,给人以强烈深刻的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