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长治:从贫困村到示范村,这个村努力了很多年

 文野 2019-05-08

山西长治:从贫困村到示范村,这个村努力了很多年

太行山大峡谷一景。

八百里太行,山崖绝壁气势磅礴,山顶云海飘渺无边,峡谷里有个小村庄叫大河村,暮色朝晖与30年前无异,可是村民的观念境遇有着截然不同的变化。

旧时认为山大沟深是包袱,如今因青山绿水来致富。2018年,大河村成为山西首批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之一。这个太行山大峡谷深处的小村庄,正讲述着一个由穷变富、由乱而治,依靠旅游走出产业脱贫的乡村故事。

李小红家的脱贫希望

“鹏宇客栈,无线Wi-Fi”。

故事要从村民李小红家小二楼墙上的标识说起。

一层是两间瓷白的新房,玻璃擦得通透明亮。暖日的照射让房间里溢满舒适感。二层隔成了五六个标间,有大床房,还有两人到三人床。雪白的床单晃人眼,新式马桶、面池,热水器悬挂在屋顶,床头贴着Wi-Fi标识和密码。

冬天枯树叶落,小村里竟有这样整洁的民宿。令人咋舌的是,如此明亮的房子,笑容可掬的女主人李小红,竟然是村里的贫困户。“她是身体有病,家里三个孩子,男人在外头打点工,在村里主要是靠贷款开客栈挣点收入。”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周的解释打消了这疑虑。

眼下正是旅游淡季,来村里住宿的游客不多,许多村民都盼着寒冬早日过去,等到春暖花开,就有生意做了。大河村属于壶关县桥上乡,村里有259户人家,几乎家家开着小旅馆。即便像李小红一样的贫困户,也尽力贴息贷款投资盖新房,只有住宿条件改善了,才能留住太行山大峡谷的游客在大河村消费。

从认为“山大沟深是包袱”到“家家户户盼旅游”,这样的观念改变,生活变化,让大河等了18年。

山西长治:从贫困村到示范村,这个村努力了很多年

李小红家的农家客栈。

王文周的魄力与智慧

大河村头,一位带着灰色帽子的妇人挽着胳膊笑道:“以前觉得穷就穷在这山大沟深,年轻人去河南林县打工,没想到现在,全靠这过活了。”这话不只是大河村人的想法,即便是位于壶关县的太行山大峡谷,在上世纪70年代也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当地人认为山大沟深是包袱不足为奇。

产生青山绿水是财富的认知,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旅游业方兴未艾,太行山大峡谷内的红豆峡、八泉峡、黑龙潭等自然景观先后由民营企业承包开发。

随着景区的开发修建,王文周接到一个新任务,带领大河全村搞好接待服务以解决游客吃饭问题。 农家乐该怎么搞?大伙儿摇摇头。

“干部干,群众看”。王文周带头在自己家搞起了农家乐。他联合5户起步,一家10个床位。每张床位每天收5元钱。眼见收入越来越多,2001年,村里老百姓也跟上搞起来了,84户参加,搞了700多张床位,农家客栈迈出第一步。

山西长治:从贫困村到示范村,这个村努力了很多年

景区开发不是易事儿

旅游热激发出来的凝聚力

2002年,壶关县决定加快旅游开发,成立了“大峡谷旅游开发区”。随着大峡谷乡政府所在地酒家开业,大河村的主要客源被截走。村民们刚看到的希望又破灭了,望着个别村民因此发生争斗。

大河村是有名的贫困村,脱贫致富是全村上下所有人的梦想。2003年,中央加大扶贫力度。大河村紧挨着青龙峡,风景秀美、飞瀑鸣湍,不服输的王文周提出,由村集体共筹资金开发青龙峡!

“当时挺难的,我们有一部分扶贫资金,另一部分是举债,全村800多号人齐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你看咱脚下,石头排得整齐有序的步道,都是村民一块一块搬石头嵌进去的。”2006年,大河全村人参与到建景区、修水渠、铺步道中。大干阶段,天刚亮,村里人就扛着铁锹、石锤往工地走,身上的褡裢里带着衣服、干粮,一上午干活干累了,就拉起床单搭个棚子席地而睡。“大河人齐心,黑夜白天拼命干,大家非常不容易。”王文周道。

2008年,青龙峡对外开放,大河村民吃到甜头。2009年,全村又修起了唯一的宾馆,并依托峡谷里淅水河沟长落差大,开发了漂流。漂流项目的红火,不仅将青龙峡景区的旅游推到了新高潮,也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山西长治:从贫困村到示范村,这个村努力了很多年

青龙峡的漂流惊险又刺激

从贫困村成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村

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2015年起,大批扶贫干部下到乡里,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到了田间地头、锅台炕头。大河村的旅游发展,正是产业脱贫的活例子。

“一业带动多业上,多业辅助一业兴”的旅游产业链,使大河人不种地有饭吃,不出村有钱挣,实现了旅游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巨大变化。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800元,增长到2018年的近万元。

大河村由传统农耕型转变成旅游产业经营型的村庄,村民由从前的“无业”到“乐业”,由过去的外出打工到今天的返乡当老板。需要补充的是,2013年,大峡谷景区被省里确定为旅游资源整合和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景区,青龙峡与其他景区一同归到大峡谷景区统一进行管理,不变的是,大河的老百姓依旧可以吃旅游饭,只不过个体经营更加规范化了。

如今,大河村探讨的是如何能长远地发展家家有产业,“好多村民在城里有房,城里的房是房产,大河村家里有房是资产,我们要解决的是,长远地发展资产。”王文周说。

2016年,大河村作为山西首批退出贫困村的村庄之一,彻底告别了穷日子。2018年,大河村也成为山西首批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之一,并获得“2016-2017年度山西省文明村”称号。

“大河村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实现人均年收入达两万元。”王文周展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