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杭州的桥依城而生、依城而兴、依城而名,而杭州也因一座座的桥,变得更美丽、 更富活力、更具文化气质。
杭州之桥,不可胜数。如果问哪些桥能代表一些杭州的气质,承载部分杭州的文化,下面这些桥,也许值得回味。 跨湖桥 杭州文明史的已知原点 跨湖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位于湘湖的狭腰处,四周青山环抱,每逢皓月当空,便呈现“跨湖夜月”的美景。 2002年,跨湖桥畔发掘出了距今约8000年的独木舟,这一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界——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年代最久远的独木舟,它的重现说明早在良渚时期之前约3000年,杭州大地上已经出现人类文明,同时,也有力证实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断桥 民间传说的“取景地” 断桥几乎是所有来杭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人们来断桥,除了因为这里是西湖深度游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受到《白蛇传》的吸引。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来到断桥取景,真山真水间,流传千古的传说更鲜活了,而杭州也因为可歌可泣的传说,成为青年男女心目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之都。 广济桥 塘栖古镇的幸福桥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塘栖古镇上,那座七孔石拱桥如彩虹般横跨运河水面,深深扎在古镇的根脉之中。有人说广济桥高峻挺拔,是塘栖古镇的“龙鼻”。 以前,塘栖民间有“走桥”的习俗,在元宵之夜走的桥越多,得到的福泽就越深厚。如今,广济桥吸引的何止是当地居民,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踏着桥面的宽厚石阶,来到水北街,尝尝塘栖大肉粽、细沙羊尾、粢毛肉圆,领略古镇风情。 六部桥 南宋历史的亲历者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南宋御街与中河路交会处,一座千年古桥安静地守在凤山水门之内,它的名字叫六部桥。南宋时期,这里是六部官员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因此,老百姓叫它“六部桥”。 南宋灭亡,元代建立,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南宋朝廷的六部自然不复存在,六部桥也被改名为“通惠桥”。如今,六部桥早已恢复旧名,它现在正对的,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西泠桥 千载名芳留古迹的文化之桥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说起西泠桥,人们往往联想到南齐时期的诗伎苏小小。然而,西泠桥相伴的何止是这一缕香魂。 离纪念苏小小的慕才亭不远处,就有义士武松墓;与武松墓隔桥相望的是烈士秋瑾墓;登桥向东南方看去,孤山林和靖墓仍隐逸在林间;下桥沿北山街西行百余米,岳王庙的门墙便映入眼帘:一湖柔波,杭州有;一身硬气,杭州也有。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泠桥相连的孤山上有座文澜阁,它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西泠印社就在西泠桥东。 拱宸桥 千年漕运的杭州枢纽 拱宸桥是古运河漕运的一个关键节点。不知从何时起,这里成为古运河的杭州终点,也成为从水陆进入杭州的入城口。漕运在古代是商业的一种象征,同时也衍生出了特殊的漕运文化,这使得拱宸桥地区有着一股特殊的历史文化气息,平静而灵动,恰如运河之水波澜不惊却日夜流淌。 如今,拱宸桥的水陆枢纽功能已经消失,但属于它的历史底蕴仍在那里,与护桥的趴蝮一起,守望着那片水、土、人。 斗富桥 功臣与佞臣的佐证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南宋年间,岳飞大破金兵的时候,手下有个将军叫王佐。他用苦肉计说降了陆文龙,把金兀术打得大败。从此他缺了一只胳臂,不能再打仗了,岳飞便保举他做安乐王,皇帝还答应他在杭州城内造一座王府养老。 安乐王的王府就造在河边。动工的时候,泥沙、石灰、石板、木材堆满河埠,来往的摆渡船也被占用,老百姓没法过河,心里很生气,便编出歌儿来唱:“安乐王,安乐王,为你安乐大家忙!” 王佐从军中回到杭州,得知了这件事情。他想:我一个人要那么大的王府做啥!不如拿这些材料在河上搭座桥,好让大家方便些。于是,他就吩咐工匠,先挑扎实的青砖石板,在河上搭一座大桥,剩下的材料,随便造两间房子做王府。 百姓听说不造王府先造桥,大家都来帮忙。人多力量大,不到一个月工夫,便在河上造起一座宽阔平整的大桥。河上有了桥,往来很方便,老百姓一高兴,又编出新歌儿来唱:“安乐王,好心肠,造座大桥通四方。” 你唱我唱,一传两传,安乐桥越来越出名。消息刮进宰相秦桧的耳朵里。秦桧心里很妒忌,他说:“造一座桥也扬名!我如今就造它三座,一座比一座阔,一座比一座高,跟你王佐斗斗富,看你强还是我强!” 于是,三个月之后,在安乐桥同一条河上,并排造起了三座桥。秦桧很得意,亲自给这三座桥取了名字,叫做“斗富一桥”、“斗富二桥”和“斗富三桥”。 桥是给人走的,一条河上有一座桥就够了。要造那么多做什么!老百姓恨死了秦桧,都赌气不走他的那三座斗富桥。 因为杭州话中,“斗富”与“豆腐”差不多,老百姓取笑秦桧,就把那三座桥叫做“豆腐桥”,一直叫到现在。 钱塘江大桥 我国现代桥梁史的里程碑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钱塘江大桥今年已经79岁高龄,作为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桥梁,它是现代桥梁史上的重大成就和里程碑。 1934年8月8日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同年12月23日炸毁,钱塘江大桥还没“吃”上“百日宴”。1946年,大桥开始修复,1953年恢复使用,这座“桥坚强”连续服役53年。如今,钱塘江大桥依旧身板硬朗,担负着交通功用,同时也见证着杭州的国际化“城长”。 复兴大桥 创新活力之城的咽喉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复兴大桥一头是杭州极具历史文化气息的南宋皇城遗址,另一头是极具创新活力的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轻的复兴大桥成为连结这座城市两个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咽喉节点。 有人曾用延时摄影对着复兴大桥拍摄了一天。摄影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城市蓬勃发展的脉搏不断跳动——成熟的人居环境、密布的高新企业、浓郁的创业氛围——杭州的创新活力随着车流的南来北往,形成有力的呼吸节奏。 文=极客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