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京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之《梅》(作品选自:易从网)
【寒崖野涧中,香气透穹窿。 百战身如铁,由他雪与风。】
文人画家对自身的文化修养要求很高,讲究全面发展,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在创作题材上, 文人画家多写梅兰竹菊,其因梅兰竹菊的“四君子”之风易抒发文人墨客之胸怀,,既可即兴泼墨作画,又可随意咏诗赋词,相得益彰。
郑晓京三尺横幅写意梅花图《梅雀》(作品选自:易从网)
【不须脂粉与胭红,卌载磨成老画工。 淡墨疏花三五朵,展看扑面是春风。】
在中国画中,“四君子”是画家都爱画的题材。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是中国人借物喻志的重要对象,分别代表着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代表着中国人对审美人格境界的追求。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 文人们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郑晓京三尺竖幅写意作品《涧兰》(作品选自:易从网)
【饮露餐风卧雪霜,荒山野壑是家乡。 高标异韵无人见,寂寞幽幽自抱香】
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环境,甚至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下,但画家们对于梅兰竹菊的“君子”之风的喜爱是一样的。古今 文人墨客的梅兰竹菊画作,虽然风格不尽相同,寓意略有差异,但是总体来说,经历千百年的锤炼、浓缩,现如今写意梅兰竹菊的程式已成既定。
郑晓京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之《菊》
【甘伴野篱栽,香寒蝶不来。柔枝霜里弱,偏向冷秋开。】
菊有傲骨嶙峋之态,能一枝独秀,挺立于秋风中,不畏严霜。又喻晚节。菊,花之隐逸者也,令人忘虑消愁,怡然自得。

郑晓京《菊花砚台》(作品选自:易从网)
菊,又名延年、寿客等。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多年栽培的历史。菊花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深秋季节,百卉凋零,唯有菊花霜中争艳。经过严霜后,才能等到花开,这也许就是被称为傲骨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