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高不赏,白起之死的宿命

 金锣山 2019-05-09

白起善战而少有败仗,后世出了一位同样保持不败记录的人物,这就是被坊间称为“兵仙”的韩信。韩信在死前大呼: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虽然韩信的事例在后,但也可以看做白起命运的提前预演。

如何保持不败记录?

在《战国策*西周*苏厉谓周君》中说了这样一个段子: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楚国神射手养由基箭法出神入化,能够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树叶,每次都是百发百中,从未失手。养由基对此极为自豪,经常在众人面前表演,不曾想有一天却遇到一个碰瓷的,并且利用射箭这个话题给他上了一课: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今公破韩、魏,杀厚武,而北攻赵,取蔺、离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老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个再高明的射手总会遇到各种意外,或是力气用尽、或是弓箭不趁手,一旦失手名声就会大大跌落。这个时候要想保持自己的最佳形象就是少射或者不射,所谓献丑不如藏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进入近代,我们可以更加微观地去了解战争,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常胜将军,由于对古代的美好幻想加上记录的缺乏让我们认为古代有常胜将军,这是一种误解。

长平之战后白起有没有这种顾虑呢?这个时候白起战功已经达到人生的巅峰,赏赐也不在话下,保持不败记录并且流传后世显然也是一个诱惑。

功臣的反噬

天上不会掉馅饼,有野心才会有动力,然后行动起来就有了功劳。秦昭王早期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和能干的舅舅,被压抑的情景必然在其心里留下深刻记忆。

权力是个独一无二的蛋糕,容不得别人分享。白起征战沙场,杀伤无数,此时的白起已经是左右一国存亡人物了。捋捋白起的功劳,昭王白起的忠诚是否也打起了问号?那就要看接下来白起听不听话了。

长平之战后白起准备一鼓作气彻底灭亡赵国,可是昭王却因为秦国自身消耗太大而下令休整,白起与昭王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借此机会他就回到秦国养病休假,或者让秦王自己去检验一下他的决策。


果然,不幸被白起言重。死后余生的赵国和受到刺激的六国竭力抵抗,邯郸久攻不下。秦王只好放下姿态去请白起出马,而白起却十分不给领导面子,死活不接手。军事上的失败让秦王很窝火,而白起的不合作让秦王下不来台。这时候若是有人代为缓颊也许事情还有转机,一句风凉话传到秦王那:早听我的就不会这样了!

帝王是不会有错的,手握重兵已然是秦王的心病,既然不能有巨大能量的人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只有除去了。


 白起的遗产

也许是白起的教训太过深刻,在伐楚的时候王翦完美地解开了这个死结:多求田地以自污。在王翦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是否会为白起的命运而叹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