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少,指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不足3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根据临床表现属于“月经不调”、“全不产”、“断续”等范畴,是目前临床女性的常见疾病,日久不愈会导致闭经、不孕症,对妇女身体健康及家庭和睦造成一定的威胁。
王金权教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第28代代表性传承人。从现代医学角度上,他认为月经过少的发病原因首先是子宫因素,有先天子宫发育不良,如单角子宫、幼稚子宫等,和后天子宫器质性病变,如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等;其次卵巢因素,有表现为原发性闭经的单纯性腺发育异常,还有表现为女性40岁以前月经稀发或闭经、潮热汗出等的卵巢早衰;再次,内分泌有关的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调控因素,如PCOS是现今医学上的多发病、疑难病,以月经稀发、不孕症、肥胖、痤疮多毛为主要症状,是内分泌失调的一类疾病;另外是其他因素,如长期口服避孕药、服用雷公藤多苷等免疫抑制药物会抑制体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导致妇女月经过少或闭经。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相应疾病或其病因进行的,对于内分泌失调性月经过少多采用促排卵药、激素治疗,有短期作用,但治疗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
从中医学角度上,王教授对于内分泌失调性月经过少患者进行脏腑辨证:根据“肾为先天之本”、“肾阴阳互根”、“脾为后天之本”、“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之理,认为其与“肝、脾、肾”三脏,尤其是“脾、肾”相关。
此外特别注重周期疗法:认为在每个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都具有规律性的消长变化。如这种消长节律发生变化,则可导致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
在行经期子宫泻之不足,或在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子宫藏之不足,均会引起月经过少。因此对于月经过少的治疗,首在调经,调治时则要顺应月经周期的这种阴阳消长的规律,进行周期性的调理,称之为“调周法”。
行经期,周期第1~4天,经血溢,呈现“重阳转阴”,王教授采用活血调经法,去旧布新,用王氏调经种玉汤方加减;
经后期,周期第5~13天,血海空虚,子宫藏而不泻,呈现阴长的动态变化,呈重阴状态,王教授采用滋肾益血,调理冲任法,用王氏仙花送子汤方加减;
经间期,周期第14~15天,为氤氲之时,是重阴转阳,阴盛阳动之际,正是种子之时,王教授采用滋肾助阳,行气活血法,用王氏仙花送子汤方基础上加皂刺、红花等促排卵药;
经前期,周期第15~28天,此期阴盛阳生渐至重阳,王教授采用健脾益气、养血补肾之法,用方王氏益经汤方加减。
赵某,女,32岁,已婚,2014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人流术后经血量少2月。现病史:患者主诉人流术后经血量少2月。月经28~30天一行,行经2天,量少,约30ml。Lmp:2014年5月19日,行经至今,量约20ml,色暗红,质稀。现精神疲乏,腰困,纳少,二便尚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滑。B超示:子宫前位,宫体5.8cm×4.7cmX3.7cm,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居中,厚约0.5cm。右侧卵巢2.6cmX2.1cm,左侧卵巢2.9cm×2.1cm。提示: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2014年5月20日女性激素测定:E2:28.96pg/ml;FSH:7.56mu/ml;LH:4.20mu/ml;PRL:12.15ng/mg;T:40.08ng/dl;P:0.90ng/ml。诊断:月经过少。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调经。调经种玉汤方加减。
当归15克、川芎6克、炒白芍12克、熟地18克、香附10克、元胡8克、丹皮8克、云苓10克、官桂5克、吴茱萸6克、陈皮10克、坤草10克、甘草5克。
4剂,每日1剂,水煎服300ml,早晚空腹温服。
二诊:2014年5月25日。患者服药后,经量稍增,色暗红,行经时间转为3天。现精神好转,仍腰困,纳谷少,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治法:滋肾益血,调理冲任。王氏仙花送子汤方加减。
当归15克、川芎6克、炒白芍12克、熟地18克、五味子12克、沙苑子12克、女贞子15克、覆盆子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8克、仙灵脾10克、紫河车8克、黄精12克、陈皮9克、甘草5克。7剂。
三诊:2014年6月3日。患者服药后腰困、精神好转,纳谷增,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略沉细。Lmp:2014年5月19日,行经3天。治法:健脾益气,养血补肾。王氏益经汤方加减。
酒熟地30克、炒白术30克、当归身15克、炒山药15克、酒炒白芍10克、炒枣仁(捣)10克、枸杞子10克、醋柴胡4克、炒杜仲4克、路党参6克、紫丹参20克、何首乌15克、黄精12克、紫河车8克。14剂。
四诊2014年6月20日:患者服药后,腰困基本消失,纳谷香,二便调。Lmp:月经于18日来潮,行经至今,量较前增多,现约湿透3块卫生巾,色暗红。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继用2014年5月20日方4剂。
患者一诊时,行经第二天内膜5mm,较正常偏薄;雌激素28.96pg/ml,较正常值偏低。治疗中根据周期疗法,行经期在四物汤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元胡、香附、官桂、吴茱萸等以行气温经,行中兼养,因势利导,去旧布新;经后期以四物汤养经血,五子(五味子、沙苑子、女贞子、覆盆子、枸杞子)以益肾精,仙茅、仙灵脾以补肾阳,阳中求阴,促进卵泡的发育;经前期白术、山药以健脾生血,熟地养肾精,炒白芍、炒枣仁、沙参以阴中求阳,以杜仲养肾阳,柴胡升阳,同时疏肝理气,以促黄体成熟。通过周期治疗,改善了卵巢功能,提高了内分泌水平,经水量增多。
本文摘自温元英、王金权《王金权教授运用调周法治疗月经过少的经验》,特表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