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博物馆_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下)

 hsgzlgg 2019-05-09

《仿古山水图册》(六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水墨/设色   尺寸(内):纵25.5厘米 横17.4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皆画小景,四幅水墨,两幅设色,均有对题。或画双松秀林,掩映山斋,烟岚弥漫;或画巨岩树木,水阁架溪,流水淙淙;或画危崖临江,古寺楼阁,云山雾绕。全册构思新颖,笔墨娴熟。多以披麻皴画山石,用笔圆浑沉厚,用墨纯净温润,颇尽清幽之致。尤其第六开拟张僧繇没骨山,为董氏所创没骨设色山水,笔法高古简逸,设色典雅清丽。本册虽无年款,但从笔墨风格判断,应是其盛年精构。







《仿古山水册》(八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元年(1621)

质地:纸本设色   尺寸(内):纵26.3厘米 横25.5厘米

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藏 

       此册为董其昌1621年游杭州归途中所作,分仿杨升、卢鸿、惠崇、米芾、李公麟、吴镇等唐宋元名家。笔法熟稔,丘壑布局自成一家。设色妍丽雅致,精工之极又具士气,有“绚烂之极,终归平淡”之境。董自对题,综述其所仿的名迹流传或释其画理。经王时敏及其子王掞鉴藏。董作此册时,王时敏年方三十,可知王氏于此受益匪浅,其早作与董颇似,即便74岁晚作《杜甫诗意图》册之设色亦合董氏此册之法。







《峰峦浑厚图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绢本设色   尺寸(内):纵21.2厘米 横159.5厘米

收藏单位: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卷画江南秋色,峰峦临江,延绵迭嶂,松柏苍翠,红叶点点,曲渚茅屋,小桥与轻舟相呼应,云海与山岭共磨荡,一派秋高气爽、景致宜人的意境。画法仿黄公望浅绛山水,以披麻皴画山石,赭墨浅绛着色,加之青绿、朱砂,墨气秀润,意境开阔。用笔苍润,功力深厚,当属作者中年得意之作。题识为董氏论画名句,收录入《画禅室随笔》。本卷经程祖福、周怀民所藏。














《书画图册》(八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暦四十六、七年(1618/1619)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21.1厘米 横13.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经营匠心,树木、山石各得其所,虽不着色,但满目炫然,高华浑朴。用笔精到,皴染结合,墨色晶莹,如银类雪。纸为镜面砑笺之佳楮,董氏于此尤为精心,可谓心手五合,为董氏典型佳构。册中所仿主要是元人笔意,唯有一页题为“仿赵千里”,可见董氏对“北宗画”的一些大家仍能加以学习,并吸收融合为己所用。“戊午”“己未”为1618/1619年,作者时年64/65岁。






《楷书阴符经府君碑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四年(1624)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5.1厘米 横143.4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本卷前半节书《阴符经》。董氏观赏颜真卿《多宝塔碑》有感,遂以其笔意临米芾《阴符经》,然米书少了结尾“八卦甲子”等二十余字,董氏字数则更少。后半临徐浩《府君碑》,董氏定此碑出自李邕、徐浩自书,并将欧阳询、欧阳通,及徐峤之、徐浩喻为“唐之羲、献”。徐浩与颜真卿为盛唐丰满刚劲书风的代表。1624年,董氏70岁,其楷从娴熟渐返生拙,有人书俱老之趣。光洁的镜面笺,滋润生秀,纤毫毕现。


《秋山积翠图扇页》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金笺设色   尺寸(内):纵18.6厘米 横57.0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本图山色萧索,明净如妆,有“秋山摇落人肃肃”之感。画法上用笔简净,勾皴明晰,设色艳丽高华,所谓:炫烂之极,乃归平淡。为董氏重彩山水佳构。董氏倡导“南北宗论”,于水墨画着力尤著,其“南宗”画家多属此类,而“北宗”画家则多善画设色之作。董其昌设色则兼收赵伯驹、赵伯骕、赵孟頫、仇英等人之长,并托拟张僧繇、杨升没骨画法。创“以真率当彼钜丽”的设色山水,对后世影响极大。


《青卞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四十五年(1617)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224.5厘米 横67.2厘米

收藏单位: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轴虽题为仿董源,但令人联想到被董氏题为“天下第一王叔明画”的王蒙《青卞隐居图》轴。本图师法王画中耸立中正的主峰构图,并出以王氏典型的牛毛皴法,此法脱胎于董、巨的披麻皴。董其昌较多借鉴了董巨画派的矾头留白,而山顶平台法,则出自黄公望,远景则出以米氏云山法,灵动虚和,体现了其融汇古人的艺术追求,属其精心之作。

《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六年(1626)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2.1厘米 横284.7厘米

收藏单位:辽宁省博物馆藏 

       褚遂良为“初唐四家”之一,其《枯树赋》为630年所书,原迹不存,仅有刻本传世,《听雨楼帖》所刻尤精。董其昌刻《戏鸿堂帖》亦收。此卷用洒金笺临,书于1626年,董氏72岁。虽为临书,但自家笔意时有流露,结体疏朗,气脉贯畅。开始笔势柔缓,温雅自如,进而渐趋迅疾,连绵相属。褚书劲挺腴润、摇曳多姿,美如瑶台婵娟,对董氏书风影响颇大。董氏于褚书《褚摹兰亭》《文皇哀册》等无不广泛学习。



《赠珂雪山水图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六年(1626)

质地:绢本水墨   尺寸(内):纵21.1厘米 横723.2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1626年,董氏72岁。此图以米氏云山为基调,熔铸董巨、黄公望诸家技法,画云蒸霞蔚、山色空濛的江南景致。笔力沉厚,如锥画沙,于松秀中透露老辣;墨色丰腴,似润春雨,由飞白而突显蕴藉。据董氏题“珂雪写山水有惠崇、巨然法,以此图赠之”,应是看到僧珂雪常莹之作有感,而在未尽书卷后画此相赠。北宋画僧惠崇小景山水得到董氏推崇,并多次临仿。此轴缩宏阔江山为小景,故视董氏寻常画风有所差别。













《仿巨然山水图卷》(与陈继儒书画合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8.7厘米 横143.7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本卷前段为仿巨然山水图卷。据董氏自题,前一年秋天,其于惠山获倪瓒题诗巨然小景一件,遂仿其意。用笔以董、巨披麻皴为主,兼有黄公望笔意,远景结合米氏云山,而构图则兼倪瓒特点。笔墨沉着老辣,已颇有晚年特点,应为其70岁后所作,题诗见倪瓒《清閟阁集》。后段为陈继儒行书七律两首,题为《钱侍御小辋川》,收入《明诗钞》。陈氏所书与董画无直接关系,应是后人有感于二人友谊而集配。




《行书李供奉赠怀素草书歌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8.2厘米 横136.1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为董氏于洒金笺纸上书李白赠怀素《草书歌行》。虽不像狂草那样奔放跌宕,但是全卷笔意连贯,行气舒畅,墨彩华润。整体风格于娴熟精美中透露出生秀隽雅,又不失浑厚沉着。卷后王时敏题跋引用苏轼论书,认为书法备于正楷,溢于行草,而此卷体现了董其昌坚实的楷书功力,故能沉着痛快兼得。从全卷书风看,应是董氏75岁后晚年精意之作。






《秋兴八景图册》(八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四十八年(1620)

质地:纸本设色   尺寸(内):纵53.8厘米 横31.7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设色八景,其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思纵横,参乎造化。笔墨与意境,可谓无不臻妙。唐王维曾言“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而对于董氏超迈之性情,用右丞之评,确为妥贴。题句录有杜甫、陆游、白朴等人名篇。董氏曾言“诗不必画合”,然视其笔墨性情所透露的高华雍容之意,与婉约典雅之诗词意韵仍为一境。作此册董氏时年66岁,参合唐宋元各大家,设色尤受赵孟頫影响,为其代表作。








《仿古山水册》(十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元年、三年、四年(1621/1623/1624)

质地:纸本 水墨 设色   尺寸(内):纵56.2厘米 横36.2厘米

收藏单位: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册中七帧有纪年,分别是1621、1623、1624年,董氏时年分别为67、69、70岁。此数年间,董氏先赋闲于松江,再应朝廷之召,又南下搜集史料,往来于北京、江南间。据题知,董氏观摩多种宋元名家作品,或感怀名家诗词,师法广泛,系仿李成、燕文贵、赵孟頫、王蒙等人。有三开着色,虽非重青绿,但色彩绚烂,古雅华丽。上博藏《秋兴八景图》册之尺寸、风格与此相近,皆为盛年期成熟画风之代表。











《行书东坡词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元年(1621)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14厘米 横54.3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轴为董其昌辛酉年(1621)六十七岁所书。吴湖帆署“万历辛酉,公五十七岁”当属误题,彼时应为明代天启年间。董氏早年学颜真卿《多宝塔》,又改学初唐虞世南。后以唐书不如魏晋,遂仿王羲之《黄庭经》及钟繇《四表》,凡三年,自谓“已逼古人,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此轴行笔结体圆融浑脱,以“二王”行草为体,而笔势放纵处多有米芾特点。此轴保存了万历间装裱原状,尤为难得。


《宝华山庄图册》(八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四十八年至天启五年(1620-1625)

质地:纸本设色   尺寸(内):纵29.4厘米 横22.8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有数页乃董其昌画于1620年,后又于1625年补绘并题跋。跋中称画于宝华山庄归途道中,并赠送给王时敏。王、董两家系儿女亲家,时敏次女嫁董幼子董祖京,于1639年完婚。由此册题跋可知,天启五年(1625)董其昌便已经称呼王时敏为“老亲家”,则双方已为幼年子女定亲。此册虽然名为仿古,实则多出己意。水墨润泽华滋,设色光艳古雅,为董氏晚年杰作。




《行书燕然山铭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6.6厘米 横261.1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为董氏晚年以米芾笔意所书《燕然山铭》,钤“宗伯学士”印,故至少是1623年董氏70岁后作品。此卷绫本,较一般的学米之作更加沉厚,墨色清润,肌理亦显生涩稳重。与原文相比,董书有多处改写词句,并有错别字,这在董书中较为常见。董氏偏爱米书,于仿米最为得意。米芾写过几本《燕然山铭》,董亦多次临写。至于此卷系临摹哪本米芾书《燕然山铭》,卷后有张运题跋考释。


《行书寄陈眉公诗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四十七年(1619)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5.9厘米 横112.7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分前后两段,共抄七言律诗四首。所用纸张光洁坚实,应为董氏经常提及的镜面笺。



《丁卯小景图册》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七年(1627)

质地:金笺水墨   尺寸(内):纵23.6厘米 横14.7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共八开,皆有对题阐明画意。乃董其昌临仿荆、关、巨然、高克恭、黄公望、倪瓒等人笔意,或写常熟虞山拂水亭台之景,实皆出于己意。笔墨明洁浑融,浓淡两宜,锋颖纷披,干如秋风裂木,润若春泉莹石,一种高华典丽之气盎然。1627年,董氏时年73岁。董氏经过早中年广泛地师法古人、潜心造化,此期绘画正处于融会贯通的升华阶段,着意于用笔墨形式表达对传统与山水的自我理解。


《临颜真卿裴将军诗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三年(1630)

质地:绫本   尺寸(内):纵52.5厘米 横643厘米

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藏 

       本卷董其昌临颜真卿《裴将军诗》,一改颜书原作楷、行、草各体混书而为行书高头大卷,其大字行书以米法为多,如本展《行书天马赋》卷、《行书岳阳楼记》卷等。而以颜体为法者,于其传世作品中实属罕见。通篇行气疏朗,用笔沉着豪迈,气势撼人、梗直磊落,骨格盎然有力拔千钧之势。内容与颜书原刻稍异。1630年,董氏时年76岁,系其晚年代表书作之一。




《书画合璧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七年(1627) 万历四十七年(1619)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画心:纵28.2厘米 横119厘米 书心:纵29.3厘米 横108.8厘米

收藏单位:辽宁省博物馆藏 

       前段为董其昌画米氏云山。据题知董氏认为董源好画烟景,烟云变没处便与米氏云山相似,董又从米芾《潇湘白云图》悟墨禅三昧,此段所画正似潇湘景致。远处山岚缥缈,苍苍莽莽。近处岗峦林木,明丽洒落。沙洲汀渚,草木尨茸。江边一泓清溪入江,湘水凝然不动,宛如明镜。后段董氏楷书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行笔圆劲,布局疏朗。画于1627年,董氏73岁;书于1619年,时年65岁。两段系后人集装。

《行书临阁帖册》(八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八年(1635)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5.2厘米 横29.6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本册董氏81岁临《鄱阳帖》《郁郁帖》《散情帖》《极热帖》《冠军帖》等五帖,皆出自《淳化阁帖》。“二王”,尤其是王羲之对董其昌一生书学影响甚巨。董氏临仿《阁帖》虽多,但亦指出:“《阁帖》,赝蛰居半,自宋时已采集多舛。”“书家好观《阁帖》,此正是病,盖王著辈决不识晋唐人笔意,专得其形,故多正局。” 此册俊秀疏朗、凝炼遒劲,又融以颜真卿的端庄谨严,为其晚年人书俱老之佳作。





《行书李康义传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四年(1624)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6.5厘米 横333.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系董氏为友人李鲁生之父所写传记。前冯铨引首,后魏广微、朱延禧、陈名夏、钱谦益等题。李、魏、冯于天启朝依附魏忠贤,陈、钱二人明亡后均降清。董氏为人不立崖岸,平和易近,故未卷入晚明复杂的党争。朱延禧曾藏本展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为董所赏。冯铨藏王献之《十三行》并刻《快雪堂帖》,与董氏交往颇多。此卷行笔遒劲,神凝气足。署“礼部左侍郎”,应为1624年,董氏70岁。





《山水图册》(八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三年(1630)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24.4厘米 横16厘米

收藏单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1630年,董氏年76岁。犹摹写巨然、米芾、倪瓒等宋元名家。笔力圆浑沉厚,水墨浓淡交融。其中四开有董自题,两开对题。题中,董氏回顾了五十余年的绘画历程。此册每页皆钤有“男祖源珍藏”朱文印,以及“黄”字朱文残印,本展《秋兴八景图》册亦有此两种印,乃董其昌第三子董祖源,及董祖源子董黄中用印。可知此册乃董氏自藏之作,用以子孙课读。




《乔木昼阴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90.8厘米 横28.8厘米

收藏单位: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轴受米芾、米友仁父子开创的“米氏云山”影响,水墨积染营造山体背景,晕散的横式米点表现不同的色调及纵横深度,云气流动,水雾氤氲。米氏父子为文人画典型代表,在“南宗”画中具有衔接作用。董其昌自青年即有关注,将其技法与图式概括为以层叠横点堆成圆锥形山体的特色。米氏山水多横卷,董则常出以立轴远景,实为创举。后世所学,实际上都是经董氏改造的图式。


《溪山樾馆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158.4厘米 横72.1厘米

收藏单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轴古树矗立,山峦蜿蜒,巨石高耸。系临仿自董源《溪山樾馆图》,董其昌曾于京城观摹过此画,对董源风格的把握,体现于繁密的披麻皴、层迭的苔点。构图出自己意,方棱危耸的岩体,来自王维画作的启发。画于光洁的熟纸,层次丰富,墨气氤氲,有夏山蓊郁之感。董源是董其昌构建“南北宗论”的关键性人物,也是实际可追寻的“南宗”风格。此轴曾为纽约藏家穆思所有。


《栖霞寺诗意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六年(1626)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133.1厘米 横52.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画于1626年,题于1627年,是董氏72岁精意之作。题唐代权德舆《栖霞寺云居室》诗补空,既非专为此诗而作画,亦非对栖霞寺的纪游写生。董氏题识称权德舆此诗是“诗中画”,意境高逸。主要以董、巨披麻皴画山石肌理,又杂以王蒙细密的牛毛皴笔意。对山石侧面构造的描绘,远景的倒悬式山岩,莹润的墨色与清晰的体积感,参考了王维画风。此轴构图繁复,层层递进,在生拙秀逸中体现出苍润老劲的特点。


《岚容川色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元年(1628)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139厘米 横53.5厘米

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画于1628年,董氏73岁,次年重题赠友。前景画坡石丛树,隔江冈峦高耸,山后远峰绵延。将平远、高远、深远之“三远”构图和谐统一于画幅。据其自题,系追想沈周《岚容山色图》笔意而作。但此轴笔墨特征不同于沈周常见的笔势苍劲、墨气淋漓,而是出入于王维、董巨及元四家之间,体现了古雅秀润的趣味。符合董氏追求的“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的特点,为其晚年超越古人、自我成家的代表作之一。


《锡山烟霞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97.2厘米 横48.9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轴参拟倪瓒构图与笔墨。近景杂树石坡,山亭寂寥;中景平水无波,淡荡空旷;远山溪壑婉延,曲径通幽。画法以倪氏折带皴为主,行笔松灵秀逸,参以黄公望墨法之浑融,故腴洁而不枯硬,明朗而不呆滞,为董氏70岁后佳构。倪瓒系“南宗”画中重要代表,董氏“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与倪瓒气质相近,故其一生仿倪尤多。董氏此轴题画诗见于多处,为“一诗多题”之例。


《行书宝鼎歌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绢本   尺寸(内):纵197.7厘米 横46.6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1604年,董其昌游杭州西湖,购得宝鼎挟归,乃以“宝鼎”名书斋。1609年临古辑成《宝鼎斋法帖》,其题语专录班固《宝鼎歌》并详述原委。由此,《宝鼎歌》成为董氏书作中所喜题材之一。本轴以颜体为本色,行气疏朗,筋骨腴润,沉着痛快,得颜氏端庄浑厚之意。与台北故宫《楷书什之干斯》轴系同一阶段作品,皆为耋耄80岁左右作品。董氏中晚年仿其他书家楷书时,亦常参以颜体,对其偏爱有加。


《仿赵孟頫秋山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设色   尺寸(内):纵107.1厘米 横46.4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董其昌曾言,赵令穰、赵伯驹、赵孟頫三家合并,虽妍而不甜;董源、米芾、高克恭三家合并,虽纵而有法。“两家法门,如鸟双翼”。证以是作,其旨有焉:笔墨秀拙高华,设色轻盈典丽,可谓精工与士气兼备。应为董氏七十岁后设色佳作。董以水墨为主,但设色画也深刻反映了他的文人画思想。董氏虽提倡“南宗画”,“三赵”尤其是赵孟頫对形成其青绿山水风格功不可没。题诗收录于《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遥岑泼墨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225.7厘米 横75.4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轴系董其昌作品中少见的巨幛大幅,乃其晚年佳构。章法较为简洁,以空白江面蜿蜒曲折由下而上贯穿,将视线从近处引至远方。左右开合,笔墨无多。仅画坡树三株,远山几抹,但给人以浓郁而不繁琐、开阔而不空疏之感。融合了董源、米氏云山的画法,笔力劲韧,绵里裹针;墨色淋漓,气势饱满。董氏自题要熔铸“王洽泼墨、李成惜墨”的矛盾,从心所欲不逾矩,才能达到笔无妄下之境界。


《楷书崔子玉座右铭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132.5厘米 横53.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轴楷书崔瑗《座右铭》,内容符合士大夫行为准则,故为董氏屡屡书写。《石渠宝笈》收入数件董书《座右铭》,其中《明董其昌书座右铭一轴上等天一》即此轴。本轴以颜体为底,结体宽博,用笔厚重,又参以柳体笔意,故坚挺硬朗。字势左俯右扬,部分主笔长出,兼有黄庭坚笔意。董楷以颜体筑基,融会贯通晋唐宋元各类楷书。本轴展现了其楷书成熟期的风格。


《北山荷锄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绫本水墨   尺寸(内):纵111.7厘米 横56.3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轴近景画坡石丛树,枯木高出其上;中景左边横出平台坡渚,小亭临江孤立;远景则山石层叠,冈峦逶迤。构图基本从倪瓒图式而来,但于经营布局上增加山峦层次,较倪之萧索更多苍郁蒸荣气象。画法上,以倪氏折带皴为主,兼以黄公望柔和的披麻皴笔意,虚实结合,松秀灵动。吴湖帆跋称其“天机流畅,刚健婀娜”。从书迹与画风上看,应为董氏中晚年之作,吴氏定为70岁左右,大致不差。

《书画合璧卷》

作者:董其昌 吴伟业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五年(1632)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27.2厘米 横210.4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简介: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1631年榜眼,入清,官至国子监祭酒。擅诗歌,与董其昌交游,所作《画中九友歌》即以董为首。此卷董画天真烂漫,老而弥坚,题识为其论画名句。1632年,吴氏过虞山,为瞿式耜作《东皋草堂前歌》。跋中“稼翁”即瞿式耜,“牧斋”为钱谦益,皆董氏艺友。明亡后吴氏再过虞山,瞿氏草堂破败,遂作《后歌》,并应其长子伯申之请,书两歌跋于董氏画卷后。








仿古山水图册(八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金笺设色   尺寸(内):纵31.2厘米 横24.1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简介:

董其昌中后期绘画艺术境界在于集大成而自出机杼,在充分继承古代文人画尤其是元代文人画精髓后,于理论与实践上双双完成了历史性超越。董氏特别喜欢在金笺、砑纸上作画,这种不易渗墨的纸性易于表现并记录用笔过程中轻重缓急、浓淡干湿、使转提按的精微之变化。此册山峦之秀、树木之拙与秀拙的笔性交融,气息高洁典雅。从画格、书风上分析,当为70岁后作品。




《行书黄庭内景经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5.1厘米 横321.1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节录《黄庭内景经》第八至十三章,然字句多有出入。“心部”少最后一句;“肾部”少半章,并有残破。镜面笺,光洁宜书,墨华滋润。仿《圣教序》笔法,兼有米芾风格。董氏于道藏中喜爱《黄庭经》,曾多次书写。其题识云:“此篇日诵数过,不必入圜打坐,亦长生之助也。”将诵读经文视为养生的途径,其内容亦深受董氏欣赏。卷无年款,从书风判断应是董75岁后晚年作品。经清缪曰藻等递藏。













《画稿册》(二十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28.9厘米 横45.7厘米

收藏单位:波士顿美术馆藏 

       本册画稿尺寸、形式不一,构图亦不完整,应是董氏平日随意钩摹用作笔记。所画各种树、石、皴、染,米家云山、倪云林折带皴石,提纲挈领,拈出要诀。其笔墨凝厚,天真烂漫,精气弥漫,当为董氏晚年七、八十岁老到用意之作,晚于本展《集古树石图》卷。本册无董氏本人款印,然有董氏艺友袁枢二子袁赋谌(1633-1689)、袁赋诚藏印。本册不仅具有绘画示范意义,且对研究明末画谱、画稿出版,亦具重要价值。











《行书项墨林墓志铭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八年(1635)

质地:纸本   尺寸(内):

收藏单位: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卷系1635年董氏81岁时为项元汴所书墓志铭。董与项氏及其子孙数辈交谊,诸生时即与项氏长子项德纯友好,前往项家游玩,并被项氏“引为同味,谓相见晚也”。董曾数次前往嘉兴访项氏“天籁阁”,其《画禅室随笔》亦云“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并从项氏处购得《鹊华秋色图》卷等名迹。此卷系项元汴去世46年后,其次子项德成请董氏所写。书法苍劲有骨,纯熟圆融,集终生所学而显自我本色。



《行书临各家书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七年(1634)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90.8厘米 横2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本卷前段为董氏晚年临古之作,书于1634年,其年80岁。分别临书颜真卿《争座位帖》、欧阳询《九成宫碑》、杨凝式《韭花帖》、怀素《律公帖》四种。后段纸张颜色、质地与前段不同。内容讲述致仕后,日与陈继儒游览峰泖,鉴赏书画的悠闲生活。董氏致仕于1634年四月,从其书风来看,应与前段书写时间接近,为后人配装成一卷。展现了董氏晚年真、行、草各体面貌,用笔浑厚老辣,又不失萧散飘逸。 钱镜塘捐赠








《行书节录孙过庭书谱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7厘米 横153.6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虽仿孙过庭,而二王风神之秀逸、颜书骨格之盎然。所用砑纸光洁细腻,用笔凝炼遒劲,丝毫毕现,神完气聚。此卷分成两部分,前为行书节录《书谱》,后为论画一则,应系后人集装。钤“宗伯学士”印,应是1623年董氏69岁擢礼部右侍郎后所作。董氏终生临古,涉猎广泛,以二王、颜真卿对其行书影响最大。在中晚年成熟期,尽管兼容并蓄各大家,但在字里行间流露的仍是王书、颜体家数。






《行书圆悟佛果禅师法语册》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八年(1635)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19.1厘米 横13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董氏81岁所书。圆悟克勤(1063-1135),宋高僧,俗姓骆,赐号“佛果禅师”,参黄檗、临济宗派。董氏自青年时即热衷禅学,于曹洞宗最为契合,又兼修净土宗,曾批阅永明《宗镜录》一百卷,大有奇悟。中进士后,日与陶望龄、袁宗道游戏禅悦。方外之交有莲池、紫柏、憨山等名流。董以禅论书画,遍参各家,解脱畦径。方燮跋云,董书开悟于米书,归宿于颜体:“磕着触着,无非平原妙处。”确为的语。





《四印堂诗稿册》(三十二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6.5厘米 横15.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为董其昌自书诗文稿,大都收入《容台集》,如《天马山游眺》、《咏紫茄》、《游善权洞》等。通篇书风行草间杂,风神自然,行笔流畅,为董氏诗稿原迹孤本。此稿朱丝栏界,有董氏诸多跋语,皆为谈艺之语,颇具史料价值。署款年份不一。提及的事件最早的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春自闽中归;最晚在董氏卒年崇祯九年(1636)。本册经钱镜塘收藏,有吴湖帆题签。


《古篆印章辞册》

作者:董其昌、陈继儒、夏树芳、单恂、钱邦芑等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金笺   尺寸(内):纵20.5厘米 横9.3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为董其昌、陈继儒、崔弘应、张一鹄、钱邦芑、单恂、眭明永、夏树芳等七人为明末杭州篆刻家陈元长的篆刻集所题跋文。董其昌生平用印丰富,由此册题跋可知董氏与当时印人、收藏家之间的交往情况。董推崇陈元长,认为何震“丰神不足”在陈氏之下。从董氏此跋可知,陈元长曾经为他刻印。其他同时代篆刻家如吴迥、程远、汪关等人与董氏皆有交游。


《楷书自书先世诰身册》(十七开)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8.5厘米 横1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本册董其昌抄录朝廷所颁先世诰身,乌丝栏界格。册前为曾祖父董华、曾祖母高氏告身。册后为父董汉儒、母沈氏告身。无款识钤印。结体端庄,用笔沉稳,是其融汇颜书的佳构。通篇神凝气聚,天真烂漫,当系80岁左右书。潘奕隽题跋赞道:“余见文敏书不下千余本,而小楷不易不觏,此书先世告身尤为用意之作,精深华妙,原本钟太傅,洵有观止之叹。”


《楷书自书敕诰册》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九年(1636)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9.9厘米 横30.8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为赐董其昌及其妻龚氏的诰身,董自书录。跋中认为此仿颜真卿自书诰身,并忆及颜书曾被韩世能收藏的情况,又简述了本人仕宦经历,因诰封而感到自豪。本展另一件《楷书自书先世诰身》册,乃诰封董氏曾祖父母董华与高氏,及父母董汉儒与沈氏。两册格式、书风一致,应书于同时。据此册所署1636年三月十五日,董氏82岁,乃去世前半年。结合数本告身,可了解其楷书早晚之风格变化。


《关山雪霁图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八年(1635)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13厘米 横142.1厘米

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藏 

       本卷作于1635年,董氏81岁。纸幅狭小,高不盈尺,据董氏题识可知,系用案头小侧理纸。参考的是自藏关仝《关山雪霁图》卷,以其画中诸景改写。虽称学关仝,然熔铸宋元各家笔墨,已成自家面目。画面布置繁密,笔法清劲,墨色清润,荒率秀逸,为其晚年精劲之作。关仝于画史上与荆浩并称,所画皆为北方峻厚山水,但是董氏倡“南北宗论”,认为荆、关都属“南宗”巨匠。董之画史观念于此卷正可得以展现。





《细琐宋法山水图卷》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九年(1636)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25.3厘米 横111.4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为董氏画付幼子董祖京收藏。用笔秀润天成,晶莹剔透,以元人笔法销融宋人丘壑,脱尽廉纤刻划之习。1636年,董氏82岁。晚年董其昌可谓人书俱老,炫烂之极,归乎平淡。据自署:“重九前二日”,应为目前所见传世董氏最晚手迹,可谓绝笔。本展有故宮藏董氏《关山雪霁图》卷,其后冒襄题跋称“丙子八月吾师(董其昌)仙逝”,另据董氏传世多件真迹署款于八月之后,可证冒襄回忆董氏卒月有误。



第三部分  一代宗师--董其昌的艺术影响和作品辨伪

       由于董其昌的特殊地位,明末清初之画坛,大都离不开对其画学思想的继承,造就了以八大、王原祁、石涛、恽寿平、吴历、龚贤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艺术家,可谓画派林立、群星璀璨。随之产生的,便是董其昌赝品空前泛滥的现象,世称“烂董”,系古书画鉴定中又一个绕不开的重点与难点。

       本部分不仅包括上述受董其昌影响的主要画派、画家之作,且关注与董氏书画代笔、作伪相关的艺术家;同时,不回避对某些传世名品真伪公案之呈现,旨在为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提供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

《各体古诗十九首卷》

作者:董其昌(改定宋珏)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绢本   尺寸(内):纵29.3厘米 横600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为董其昌56岁书,与日本藏董氏《仿各家书古诗十九首》册为“双包”。卷后有周亮工题跋,与其笔性不合,内容出自周氏《赖古堂书画跋》题宋珏《摹董文敏各体十九首》卷。以此卷和董氏56岁左右其他真迹对比,书风相去甚远;而与宋珏传世诸体书迹进行对比,结体、笔性皆吻合。故此卷系明代书画家宋珏于1610至1632年间临摹“册页本”,曾经郑簠、周亮工鉴藏,被人割去宋珏款署、周亮工真跋冒充董作。卷前起首“自娱”印亦为宋氏自用印。












《楷书七言诗扇页》

作者:周亮工   时代:清   创作年份:康熙元年(1662)

质地:金笺   尺寸(内):纵16.9厘米 横51.7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周亮工(1612-1672),号栎园等,河南祥符人,移居金陵。富收藏,工诗文书画,著《赖古堂书画跋》。周氏诸师友如杨文骢、龚贤、钱谦益等,皆是董其昌艺友,故对于董氏“倩他人代笔”“纵容僮仆以赝相易”“购其真迹者得之闺房为多”等事时有耳闻。本扇作于康熙元年(1662),与董其昌款《各体古诗十九首》卷后题跋同一年书法,经比对,后者题跋系伪添赝书。周氏书法擅长诸体,风格独特。此扇上款“子翁”为宫伟镠(1611-1680)。




《行书诗翰札页》

作者:宋珏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8.5厘米 横21.2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宋珏(1576-1632),名一作瑴,字比玉,自号荔枝仙、莆阳浪士,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国子监生。兼善诸体,尤长八分,擅画山水,又能摹印,称为“莆田派”。札中“小有”为李长科,与恽向、杨文骢、沈颢、王鉴等为艺友。“密纬”其人不详,与宋懋晋亦有交往。本展宋珏《临董其昌古诗十九首》卷,被后人截去本款,冒充董作,仅卷首留宋氏“自娱”印。以宋珏传世诸体书迹与之比对,真相不辩自明。


《楷书元日书怀二首扇页》

作者:宋珏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17.1厘米 横54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宋珏(1576-1632),名一作瑴,字比玉,自号荔枝仙、莆阳浪士,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国子监生。兼善诸体,尤长八分,擅画山水,又能摹印,称为“莆田派”。札中“小有”为李长科,与恽向、杨文骢、沈颢、王鉴等为艺友。“密纬”其人不详,与宋懋晋亦有交往。本展宋珏《临董其昌古诗十九首》卷,被后人截去本款,冒充董作,仅卷首留宋氏“自娱”印。以宋珏传世诸体书迹与之比对,真相不辩自明。

《山水图册》(十开)

作者:董其昌(存疑)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四年(1624)

质地:纸本设色   尺寸(内):纵42.1厘米 横28.9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旧定董其昌作品,广为学界征引。然而细究本册,通篇笔墨枯涩,甚至细碎乏味,墨韵干涸,无董氏明洁腴润、雍容高华之笔墨。书法结体较似,然用笔使转犹豫,多放而不收,与董氏凝炼遒劲之笔性尚有较大距离。整体而言,属董氏赝品中上乘。“甲子”为天启四年(1624),董氏70岁。本展有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仿古山水图》册,上博藏《行书自作李康义传》卷、《楷书阴符经府君碑》卷皆作于此年,可相参看。






《行书舞鹤赋卷》

作者:董其昌(存疑)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四十二年(1614)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31.4厘米 横354.1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本卷笔法较为娴熟,墨韵亦颇自然,惟乏董氏圆劲凝练、古朴厚实之意致笔性。结体稍显松懈,线质飘忽,乏稳重与端庄意致。此年董氏书法作品,可参考题丁云鹏《临石刻米芾像图》轴(故宫藏)、题顾懿德《山川出云图》轴(天津博物馆藏),本展自题《烟江叠嶂图》卷等。天启三年(1623),董其昌擢礼部右侍郎,古称“少宗伯”。本卷“甲寅”为万历四十二年(1614),故知卷中钤“宗伯学士”白文印亦与史实不符。




《仿北苑溪山行旅图轴》

作者:董其昌(存疑)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三十三年(1605)

质地:绢本设色   尺寸(内):纵124.6厘米 横53.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轴山石造型、经营布置尚可。惟用笔了无风韵,结构刻板,色墨交融不自然,无通透明亮之墨韵,当非真迹。款署与董其昌50岁左右书风不符。“乙巳”为万历三十三年(1605),董氏51岁。此际,董其昌出宋入元,参融董巨、元四家,代表作有本展的《烟江叠嶂图》卷、《仿梅道人山水图》轴等。此期董氏书法,可参考题王羲之《行穰帖》卷、题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题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等。


《疏树遥岑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金笺水墨   尺寸(内):90.7厘米 横35.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轴与故宫《林和靖诗意图》轴“双包”。本图清润之墨气扑面而来,透亮晶莹,可谓迥出天机、秀润天成;线皴刚柔相济,无笔不转,腴润鲜妍,下笔便有凹凸之形,其妍秀生拙之气韵,丝丝入扣,摄人神魄。尤其是金笺,最能充分记录抒写过程中起伏、使转等微妙变化,可谓笔迹与心境无间,呈现了董氏典雅雍容的笔性之美。款书寓较浓二王意,可定为其50岁左右出入元四家、整合传统笔墨,探索笔墨与丘壑的辩证关系——即“笔墨”论形成期之佳构。


《林和靖诗意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四十二年(1614)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88.7厘米 横38.7厘米

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采用深远法构图,林木葱郁,溪水相映,峰峦起伏,茅屋小桥点缀于山林之间,据画上题识,此轴系以黄公望法写林逋诗意。本展有上博藏董其昌《疏树遥岑图》轴,与此图构图、笔墨相似。此外,故宫博物院还藏有董氏另一本《林和靖诗意图》轴,绢本设色,本幅右上画家书此林逋七言诗,并述作画原由:“云林(倪瓒)有补和靖诗图,因写此,董玄宰。”本图左上有董氏1620年再题。



《仿宋元山水图册》(八开)

作者:董其昌(存疑)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六、七年(1634/1635)

质地:金笺设色   尺寸(内):纵31.3厘米 横23.9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甲戌”“乙亥”分别为崇祯六、七年,董其昌80、81岁。此册所仿古代艺术家皆为董氏画学中的渊源,且用董氏偏爱的金笺。山石树木造型扎实,笔墨使转娴熟丰富;款书结字用笔,亦与人书俱老的晚年书风十分接近。此类作品,以往一般视同董氏真迹。然整体而言,本册造型过于刻板,笔墨稍显冗沓细碎,缺乏董氏冲和浑融之笔致意韵。款书不够端庄拙厚,略显稚弱而乏骨肉停匀之态。应属晚明松江画派仿董之作。






《仿古山水册》(十二开)

作者:恽寿平   时代:清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23.8厘米 横34.3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恽寿平(1663-1699),字正叔,号南田, 江苏武进人。初工山水, 后以花卉名世,“清初六家”之一,有《南田画跋》。此册用笔古拙,苍茫秀润。其中一开仿董其昌,系观“毗陵半园唐氏所藏董宗伯小册”后所作。“半园唐氏”为唐宇昭(1602-1672),唐顺之孙,工诗善画,富收藏。恽寿平曾为王时敏赏识,其伯父恽向亦为董氏艺友,故恽氏能对董其昌艺术思想体晤极深。






《行书董其昌画旨册》(十开)

作者:冒襄   时代:清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15.8厘米 横10.1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冒襄(1611—1693)字辟疆,江苏如皋人,清初著名文学家。间擅绘画,著《水绘园集》等。其生于仕宦之家,十四岁编诗集《香俪园偶存》,董其昌为之作序,期待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为“明末四公子”之一。书画师从董其昌,本展冒氏题董其昌《关山雪霁图》卷称“吾师董文敏公”。本书册作于1680年,冒氏年70岁,亦系目前所见较早节录董其昌《画旨》的传世墨迹。




《王维诗意图册》(十二开)

作者:项圣谟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八年(1635)前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12.1厘米 横15.6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项圣谟(1597-1658),字孔彰,号易庵等,浙江嘉兴人。祖父项元汴筑有天籁阁,为乃孙提供了饱看古书画的良好基础。同时,项圣谟与董其昌、陈继儒、李日华等交游密切,与董氏更有师生之谊。本册以元人法运宋人丘壑,笔墨厚实,造型生动。董氏曾评其画:“虽其天骨自合,要亦功力深至。所谓士气、作家俱备。项子京有此文孙,不负好古鉴赏。”册后有李日华题,据李氏卒于1635年,知为项氏39岁前的早年作品。







《顾绣花鸟虫鱼册》

作者:韩希孟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绫本   尺寸(内):纵30.3厘米 横23.9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上海顾名世家女眷精于刺绣,世称“顾绣”。韩希孟,顾名世孙媳,作品称“韩媛绣”。此册绫地彩绣花卉鱼虫,有韩希孟款印。运用了参针、齐针、滚针等针法,以写实手法表现了“画绣”神韵。尾有1636年董其昌、1639年陈子龙题跋。据董其昌跋,知韩希孟丈夫旅仙为董氏弟子,其人不详,本题可补画史不足。亦见董氏于“顾绣”“女红”等工艺美术的关注,以及其绘画对顾绣山水风格的影响。












《新安五家合作冈陵图卷》

作者:李永昌、刘上延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十二年(1639)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29.2厘米 横385.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李永昌,字周生,安徽休宁人,善丹青,精鉴赏。书画皆学董其昌,且形神皆似。刘上延,字宾仲,新安人,流寓芜湖。史载其书画仿董,后即为其代笔。本卷李、刘二家山水以倪、黄为宗,笔墨淡雅,款书俱似董氏。董其昌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巨大,不仅包括清初四僧、四王、金陵画派,还有杭州蓝瑛的武林画派,吴门后学的沈颢、邵弥等。董氏于徽州交游广泛,影响了程嘉燧、查士标、刘上延、李永昌等人,实有开新安画派之功。





《行书致汪道昆札页》

作者:顾凝远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   尺寸(内):纵29.4厘米 横22.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顾凝远(生卒不详),江苏苏州人。擅长山水,喜蓄古玩文物,又精于画理,著有《画引》,其中提出,画道至明成、弘、嘉靖间曾兴起于吴郡, 万历末而复衰,“幸董宗伯起于云间,才名道艺,光岳毓灵,诚开山祖也”。顾氏画师董巨,出入荆关。作为吴门后学,其画学思想完全接受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歙县西溪人,与莫是龙、董其昌为艺友。


《山水图册》

作者:叶欣   时代:清   创作年份:

质地:绢本设色   尺寸(内):纵12.5厘米 横16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叶欣(生卒不详),松江华亭人,流寓金陵。擅山水,“金陵八家”之一。此册笔墨清秀、设色淡冶。明清之际,各地区的画风呈现出互动的潮流,风格新颖而多样。叶欣本是松江人,亦深受董其昌文人画思想的影响,又选择金陵作为其艺术的滋生蒙养之地,其山水近师姚允在,参以金陵地貌气候,形成了淡远静谧的独特画风。册后有沈颢与王鉴题跋,称赞此册“绣淡精微”,属于“南宗画”的脉络。




《佘山游境图轴》

作者:董其昌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六年(1626)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98.4厘米 横41厘米

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画于天启六年(1626),董氏72岁。画面山石起伏跌宕,层林叠翠,草屋隐现;笔势秀逸简淡,转折灵变,墨色分明,是董氏中晚年平淡天真风格的代表。据董氏自题,此轴为纪游佘山之景。佘山位于松江西北,据南宋杨潜纂修之《(绍熙)云间志》载,古代有佘姓者居此,故名。佘山有东西两峰,董氏好友陈继儒即隐居东佘山,此轴题跋中提到的“顽仙庐”即为陈氏所筑。




《佘山游境图轴》

作者:董其昌(存疑)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六年(1626)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100.3厘米 横46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轴与故宫藏《佘山游境图》轴尺幅、构图、款署基本相同。从笔墨诸方面看,此轴类似董氏风格。然以董氏笔墨风韵检视,其用笔琐碎、使转单薄、墨色枯燥,与凝练蕴藉、墨韵高华的董氏风神气质距离较大。且树石结构时露拘谨刻板,无董氏之精准与自然,未达到笔墨与结构的完美结合。款书亦徒具形似,飘忽单薄,与董氏书法水平与个人风格非同日而语。本轴曾经晚清松江人叶珪、张昀递藏,定为清代摹本。




《水乡山色图轴》

作者:董其昌(存疑)   时代:明   创作年份:

质地:绢本设色   尺寸(内):纵151.0厘米 横49.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轴笔墨滋润,结构严整,层次明晰,然与董其昌含蓄蕴藉的笔性不符。“董玄宰画”之款书,位置局促,使转过直,缺乏董氏圆劲内敛、丰富多变的特点。钱象坤(1569-1640),字弘载,号麟武,会稽人,崇祯初拜礼部尚书,后与何如宠并相。其传世墨迹甚少,有上海博物馆藏《行书札》传世。经比对,此轴钱氏所题书为真,故疑为题他人之作,惜原作者款署已割,伪添董款。亦属松江派风格,作者待考。


《横云山图轴》

作者:董其昌(存疑)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二十五年(1597)

质地:绢本设色   尺寸(内):纵90.9厘米 横34.0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丁酉”为1597年,董其昌43岁。此轴仿黄公望浅绛山水之法,淡雅不俗,小楷古朴端庄,故易与董氏真迹混淆。此期董氏书画,可与《燕吴八景图》册(42岁)、题赵令穰《江乡清夏图》卷(42岁)、《婉娈草堂图》轴(43岁)、题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43岁)等相较。本图山石结构松懈,主宾不甚分明,用笔锋芒过于外露而显拖沓零碎。款书与同期董氏行气渐变为疏朗、结体愈演为左低右扬等个人风格不符。


《石磴盘纡图轴》

作者:董其昌(存疑)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四十四年(1616)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94.0厘米 横44.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轴颇具董氏笔墨三昧,总体而言,墨胜于笔,略有草木华滋意韵,惟结构缺乏谨严法度而略显平板。远近勾搭,空间感模糊不明。笔多而层次少,墨韵缺乏透明感。款书水平较差,忸怩作态,笔弱无力。“丙寅”1626年,董氏72岁,可参看本展同年作品《栖霞寺诗意图》轴。“丙辰”1616年,董氏62岁,此年董书有题杨明时《仿倪瓒山水图》轴(故宫藏)等可比对,真伪一目了然。


《云间诸家书画散页》

作者:释常莹、陈廉、蒋霭、吴振等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十年(1639)

质地:金笺设色   尺寸(内):纵28.5厘米 横20.2厘米不等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此数页作者皆为“松江派”代表。吴振,号竹屿,华亭人。蒋霭,字志和,华亭人。画山水学沈士充,苍劲似之。释常莹,字珂雪,华亭僧人,画山水笔墨流丽,气格秀逸,世传其为董其昌代笔。顾懿德,字原之,华亭人,顾正谊侄。陈廉,字明卿,赵左弟子。陈梦莲,号古淡,陈继儒长子,画梅花法似其父。沈有邑,生平不详,亦为松江画家。上款“范斋”生平不详;李瞻麓,字长倩,江苏兴化人,李春芳曾孙。










《高山流水图轴》

作者:赵左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三十九年(1611)

质地:纸本设色   尺寸(内):纵121.3厘米 横39.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赵左(生卒不详),字文度,松江华亭人。工山水,与同里宋懋晋俱学画于宋旭。师法董源,兼有倪、黄之意,画云山能出以己意。其与董其昌亦师亦友,世传为董氏代笔人之一。此轴画高松幽涧,悬瀑飞泉,高士抚琴。赵左的画风,主要有二种。一为仿董氏风格,二为自家面目。此轴属前者,用笔与其平时劲挺迅捷、灵动松秀的画风相比,稍加含蓄内敛,故有沉着厚实的韵味。


《滋兰树蕙图轴》

作者:杨明时   时代:明   创作年份:万历二十五年(1597)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357.8 厘米 横102.3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杨明时(1556-1600),字不弃,安徽歙县人。工诗词,擅书画,为吴廷兄弟所知,邀入都门。吴廷选刻《余清斋法帖》,杨氏助其选定钩摹上石并题跋。本图绘古木竹石、兰菊荆棘、石岸峭拔,有赵孟頫、文徵明遗韵。据考,当为杨客于吴氏余清斋中所画。“丁酉”为1597年,杨氏时年42岁。1598年,杨明时与董其昌同观天历本《兰亭序》卷(故宫藏),反映了董其昌时代的鉴藏风气。


《山村停舟图轴》

作者:吴振   时代:明   创作年份:天启五年(1625)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78.3厘米 横47.6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吴振(生卒不详),字符振,松江华亭人。山水秀润,法黄公望,松江派代表,为董其昌所赏识,世传为董氏代笔人之一。此轴峰峦层叠,松竹掩舍,雨霁舟泊。画法细腻明洁,墨气滋腴,风格近似董氏工整秀逸一路。上款“君俞”为唐献可,乃唐顺之(1507-1560)曾孙。唐氏后人皆能秉承家风,亦为董氏艺友,极富收藏。董氏曾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遭焚三十年后,其残卷(即《剩山图》)为唐炗购得。


《云山图轴》

作者:叶有年   时代:明   创作年份:康熙二年(1663)

质地:金笺水墨   尺寸(内):纵80厘米 横39.4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叶有年(1590-1669),字君山,松江华亭人。幼学沈士充,与蒋蔼等皆称“入室”,董其昌独许叶氏“有元晖晻霭郁葱之气”,世传其为董氏代笔人。“癸卯”为康熙二年(1663),叶氏时年74岁。此轴仿元人高克恭笔意画云山溪居,笔墨润泽生拙,确实接近董氏趣味。与董氏作品相较,唯树石结构处交代不够明晰,笔墨颇多含糊,有些用笔略显琐细松碎,缺乏爽利凝厚的意味。


《长江万里图卷》

作者:沈士充   时代:明   创作年份:崇祯元年(1628)

质地:纸本设色   尺寸(内):纵28.2厘米 横1011.6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沈士充(生卒不详),字子居,松江华亭人。出宋懋晋门,兼师赵左。为董其昌画学忠实的继承者,亦是董氏重要代笔人。此卷极为董其昌称赏,董亲自作题:“吾松画道,自胜国时,须溪曹云西及张子正、朱寿之之后,无复嗣响。迩年眼目一正,不落吴门习气,则自予拈出董、巨,遂有数家,赵文度、沈子居为巨擘。”可见其颇为得意,且自居其功,当仁不让。好友陈继儒亦附和作题,也认为沈氏等人的成就,皆出于董氏的指点迷津:“狮子一法乳,散为诸名家。”









《仿古山水册》(十二开)

作者:恽寿平   时代:清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23.8厘米 横34.3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恽寿平(1663-1699),字正叔,号南田, 江苏武进人。初工山水, 后以花卉名世,“清初六家”之一,有《南田画跋》。此册用笔古拙,苍茫秀润。其中一开仿董其昌,系观“毗陵半园唐氏所藏董宗伯小册”后所作。“半园唐氏”为唐宇昭(1602-1672),唐顺之孙,工诗善画,富收藏。恽寿平曾为王时敏赏识,其伯父恽向亦为董氏艺友,故恽氏能对董其昌艺术思想体晤极深。


《山水花鸟册》

作者:朱耷   时代:清   创作年份:康熙三十三年(1694)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 37.8厘米 横 31.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清初“四僧”之一。明末清初之画坛,无论是注重在笔墨中实现心境与表现的四王,还是侧重以天地为师的石涛等,大都是对董其昌“笔墨论”进行各取所需式的个性化演绎与创造。如龚贤发展了积墨法,八大则凝炼了董氏用笔、用墨精髓,加之禅意空间与生动造型,皆属得以升堂入室、进入艺术自由王国之彼岸者。此册系朱耷69岁时所作,笔墨凝练,为其精品佳构。





《仿高克恭云山图轴》

作者:王原祁   时代:清   创作年份:康熙三十五年(1696)

质地:纸本设色   尺寸(内):纵113.6厘米 横 54.4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清初“四王”之一,有《麓台题画稿》等。王时敏师从董其昌,系董氏画学的忠实践行者。王原祁一生屡屡提到家渊:“画之有董巨,犹吾儒之有孔颜也。余少侍先奉常并私淑思翁(董其昌),近始略得津涯。”本图仿高克恭云山,而多出本家体貌。笔力雄健,色墨交融,系其精心用意并用于赠送长子王謩的佳构。“丙子”为康熙三十五年(1696),王氏55岁。


《木叶丹黄图轴》

作者:龚贤   时代:清   创作年份:康熙二十四年(1685)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99.5厘米 横64.8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龚贤(1618-1689),字半千,江苏昆山人,寓南京。以山水名家,“金陵八家”之首。著《画诀》《龚半千授徒画稿》等。此轴为其67岁所作,写雨后秋山、霜林茅屋,用墨简淡,颇具倪黄旨趣。龚贤曾随杨文骢在金陵拜会董其昌,并学习董氏画风,善用积墨法,独树一帜,以其墨色浓淡可分白、灰、黑三种。龚氏晚年,用笔渐趋严谨工整,墨色也不似中年之浓。


《湖天春色图轴》

作者:吴历   时代:清   创作年份:康熙十五年(1672)

质地:纸本设色   尺寸(内):纵 123.5厘米 横 62.5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少时学诗于钱谦益,学画于王鉴、王时敏,故亦深受董其昌影响。后入天主教,继至澳门进耶稣会,前后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三十年。此轴画于1672年,吴历41岁,系为比利时传教士鲁日满所作。鲁氏字谦受,为比利时耶稣会士。图中河堤春柳,禽鸟翔集,群鹅嬉游,色彩明丽。吴氏取景设色,也受到惠崇《江南春图》卷、赵令穰《湖庄清夏》卷等名迹的影响。


《丹青宝筏图轴》

作者:吴伟业   时代:清   创作年份:

质地:纸本水墨   尺寸(内):纵77.8厘米 横63.3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藏 

       董其昌的影响力体现在鉴藏、书画、理论多方面。吴伟业虽是诗人、文豪,不以丹青擅名,却全面接受了董其昌的绘画观念。此轴恪守“南宗”,主要师法黄公望,构图平正,用披麻皴。以鹿角、蟹爪、圈叶、点叶,描绘各类杂木。笔法尚简,墨色从淡,气息淡泊典雅。有王鉴题,叙述了“南宗画”主要脉络,并认吴伟业为绍续此派的重要人物。吴伟业曾作《画中九友歌》,董、王二人皆是“九友”中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