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老话为何这样说

 江山携手 2019-05-09
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老话为何这样说?
文/号外娜娜说历史 图/网络
俗语起源于民间,因为老百姓很多事情都得自己亲力亲为,所以流传下来了很多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积累的人生道理。今天小编要与大家聊聊的这句俗语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老祖宗们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总说每个年龄段就有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
就比如十几岁的孩子就应该是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的,又比如老话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等,这都是在告诉我们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应该遵循的东西。古代社会落后,科技和医疗条件也受限,而且古代还是以农业劳动为主,所以普遍来说,人们的寿命都补偿,60岁就已经属于高寿了。
在古代的农村,人们有三件大事,盖房、娶妻和生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农村的孩子也结婚相对较早,因此盖房子也要提早准备。那个时候,60岁属于高龄,50岁就是接近高龄,不管是身体还是精力都已经不比年轻时候,而且身体机能也有所下降折腾不起,因此,就有了“五十不盖房”的说法。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苗成长为大树都需要十年的使劲,又何况是抚养人长大呢。而且种树也是个体力活,需要挖坑、浇水,栽种。人到六十腿脚多有不便,何况体力不支,所以实在是不宜再做种树这种体力活了,伤到筋骨可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便有了“六十不栽树”的说法。
我们前面提到,古时候六十岁就算是高龄了,因此,七十岁更是一个比高龄还高龄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各项机能不断衰退,眼睛也看不清东西了,耳朵也听不清东西了。毕竟不比年轻时候了,针线活自然是做不了了。何况那时候的人们普遍接近,到了这个年龄段也基本不做新衣裳了,只要旧衣服是干干净净的就可以了。
而且,出于替儿女考虑也不想给家里太多负担,何况还不知道能再有多久寿命,因此新衣服能不做就不做了。于是便有了“七十不做衣”的说法。在古代来看这话确实有道理,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就不那么适用了。文化传承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不一定都是坏的,但也不一定都是好的,因此我们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