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青城40年改革回眸4(基础设施篇)

 尚易爱诗 2019-05-09

1978年以前,共青城只有到米粮铺的简易公路5000米。城内只有一条逼仄的上海路。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共青人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编经织纬,内通外连,建成了一张规划科学、疏密有致的交通网,做美了一座由主城区、高新区和科教城组成的现代新城,城市框架,气势恢宏;居民小区,错落有致;现代产业,布局合理;山光水韵,生态绿色。一座现代化、国际化、低碳化的美丽城市矗立在鄱阳湖之滨,一个充满活力的幸福家园在赣鄱大地脱颖而出。

 共青城40年改革回眸4(基础设施篇)


外连道路的变化日新月异。公路方面,1981年,共青垦殖场自筹资金200万元修建共青垦殖场至杨桥路口的柏油路11.5公里,垦殖场拥有了自己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1995年,连接昌九高速公路出口的公路桥建成通车。2006 年,博阳河大桥竣工,2008年,金湖石山大桥竣工,两桥的建成使星子县的版图与共青城融为一体。2011年,南连北拓,南湖大桥竣工,共青城向南直通江益与永修;往北向德安拓展,共安大道通车。铁路方面,1992~1993年,德安县米粮铺乡和永修县江益镇划归共青垦殖场管理,共青城辖区内拥有两个铁路站点,即米粮铺站和江益站。2010年9月20日,昌九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共青城火车站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成为昌九走廊除南昌站和九江站(南昌站和九江站为一等级火车站)外的第三大站,从共青城到南昌、九江实际用时均不超过35分钟,实现了共青城人的“铁路公交化”。

 共青城40年改革回眸4(基础设施篇)


城内道路的联通更是从纵横交错逐渐形成回环往复的人性化路网,非常便于市民的出行。

 共青城40年改革回眸4(基础设施篇)


南北走向的道路,1993年建成南湖大道和陵园大道,南湖大道从共青酒厂直通共青学院,陵园大道从鸭鸭大厦直至东城。2010年直通德安县的共安大道通车。另外,纬九路、九仙大道城区东经一二三路也都建成通车。东西走向的道路,2001年共青大道竣工,共青城的脉搏直接从昌九高速公路口与全国路网连通。2005年发展大道竣工,该道路让共青城城区内正式形成了一个立体交通网络。2013-2018年,在这些道路的基础上,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和科教城的路网又与主城区一起构成了一个立体交通网络。

 共青城40年改革回眸4(基础设施篇)


共青城作为一个在地图上不曾存在的名称,转眼间成为中国道路经络上的一个重要俞穴,使共青城的脉息与全国路网络息息相通,最根本的原因是得力于基础设施规划的创新引领,而这创新的思维中又隐含着数十年来共青城改革者所具备改革精神。

共青城40年改革回眸4(基础设施篇)

道路框架的编织与水电通讯的延伸,隐含了改革者的深远智慧。

随着道路框架的编织与拓展,必然导致人力资源、居民消费和资本配置等生产与生活要素在市场的发育与繁荣中不断地延伸,可以说,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改革者最有力的抓手。共青城的道路等基础建设在40年的改革岁月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证明了共青城改革成果的辉煌。

共青城40年改革回眸4(基础设施篇)

共青城40年改革回眸4(基础设施篇)

共青城40年改革回眸4(基础设施篇)

共青城40年改革回眸4(基础设施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