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医案译析0007:阳明不降案

 尚易爱诗 2019-05-09

【原文】鸿泰糖栈陈祝山,年约三旬,今年七月患伏暑病,延某医延医,服药四五日,不效,壮热头疼,胸闷咽喉作燥,口渴舌绛苔薄焦燥无津,大便七八日不通,溲赤脉数,盖暑热蕴伏肠胃热结之病,治法当先通大便,以解肠胃之焚,乃以生大黄二钱,元明粉三钱,枳壳、黄芩、麦冬、天花粉各二钱,甘草五分。此药服后,得大便两次,热全退,头痛亦轻,舌苔转白腻,脉缓不数,小便仍红,知饥欲食,乃易方以连翘、苡仁、佩兰、花粉、沙参、贝母等以解余邪,越两日,又复发热口渴胸闷,是余邪欲出也,以小陷胸汤合小茈胡汤,去人参、姜、枣,加连翘、青蒿,接服两剂,得汗而安,大凡应用硝黄之病,决非他药所能代,若畏而不用,必致缠延误事,但须辨认真切,用之有方,不可颟顸孟浪耳。

【分层译析】

1.【原文】鸿泰糖栈陈祝山,年约三旬,今年七月患伏暑病,延某医延医,服药四五日,不效,壮热头疼,胸闷咽喉作燥,口渴舌绛苔薄焦燥无津,大便七八日不通,溲赤脉数,盖暑热蕴伏肠胃热结之病,治法当先通大便,以解肠胃之焚,乃以生大黄二钱,元明粉三钱,枳壳、黄芩、麦冬、天花粉各二钱,甘草五分。

译:鸿泰糖栈陈祝山,年龄大约三十岁,今年七月患伏暑病,延请某医治疗,服药四五日,没有效果。病人身体大热而且头疼,胸闷,咽喉作燥,口渴,舌体红绛,舌苔薄,焦燥没有津液,大便七八日不通,小便红色,脉象急促,大概是暑热蕴伏肠胃的热结之病。治法应当先通大便,以解除肠胃的烧灼,就给他开了生大黄二钱,元明粉三钱,枳壳、黄芩、麦冬、天花粉各二钱,甘草五分。

析:这一段讲一诊时的症状与用药。主证为热结阳明,治疗方法也是非常恰当。

2.【原文】此药服后,得大便两次,热全退,头痛亦轻,舌苔转白腻,脉缓不数,小便仍红,知饥欲食,乃易方以连翘、苡仁、佩兰、花粉、沙参、贝母等以解余邪。

译:病人服用这些药物后,拉了两次大便,邪热全部消退,头痛也减轻了,舌苔变得白而且厚腻,脉象较缓,不再急促,但小便仍然是红色的,有了饥饿的感觉,想吃东西,于是我给他换了药方,用连翘、苡仁、佩兰、花粉、沙参、贝母等来为他解除残余病邪。

析:这一段讲述了二次诊断与治疗的情况,还是养阴清热,使肺胃肃降之气得以运行。

3.【原文】越两日,又复发热口渴胸闷,是余邪欲出也,以小陷胸汤合小茈胡汤,去人参、姜、枣,加连翘、青蒿,接服两剂,得汗而安。

译:过了两天,病人又发热口渴胸闷,这是残余病邪要退出身体,我就用小陷胸汤合小柴胡汤,去掉人参、生姜、大枣,加上连翘、青蒿,接连服用了两剂,病人出了一通汗,身体也就安和下来。

析: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实)清中焦痰热,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本可以收肝气,升脾气,调理脾胃功能,助正气以利于击退病邪,但医家换上了连翘、青蒿,用意在于直接清除余邪,还是以清除痰热为主要指向。余邪未清的情况下,一般是不能用补法的,要用也只能是极轻的份量,以反佐的方式出现为好。

3.【原文】大凡应用硝黄之病,决非他药所能代,若畏而不用,必致缠延误事,但须辨认真切,用之有方,不可颟顸孟浪耳。

译:大凡要应用芒硝、大黄等药物之病情,决不是其他药物所能替代的,如果害怕它们的苦寒峻烈而不敢使用,一定会导致拖延病情而误事的结果,只是医家必须辨证准确,确认无误,才可以使用。好药方也是必须使用方法得当的,切不可以糊涂草率啊。

析:这一段是医家自己发感慨。一病必有一对应的药物,如果不对应,就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这需要医家博学、求真、有胆略、有担当,言外之意,语重心长。也足见得行医之不易。

【总析】这一案与前面几案基本重复,所以不多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