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庙在清徐孟封镇尧城村中,四周田畴铺绿,一马平川,未来的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将搬到尧城村不远的西边。尧庙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年间重建,现存的建筑都是明、清至民国重修的。庙中树木葳蕤,荫郁披洒,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尧庙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东院落由牌楼、尧王殿和观音堂组成,西院落由戏台、娘娘殿及左右配殿组成,是一个多种信仰、多种格局的建筑群。传说尧帝修建了陶唐城堡,是尧帝最早立国建都的地方,后因水患迁都至平阳(临汾)。而尧帝的遗存成为后世凭吊的地方,古人尊祖敬贤,尧帝有“其仁如天,其知如神”的神明特性,后人在尧都的旧址上建庙祭之,为血缘之根、精神之魂所系。
尧王殿是尧庙的核心建筑,明代正统年间修建,距今已有550多年,是尧庙最古老、最高大的建筑,坐北朝南,伫立在1米左右的高台上。建筑通高12米,重檐歇山顶,素瓦覆顶,琉璃瓦剪边,殿四周有2米多宽的回廊,由20根木柱支撑,其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平面基本呈方形,殿内正中塑尧帝坐像一尊,羲叔、羲仲、和叔、和仲4人则分列两旁侍立。
此殿拍案叫绝的就是它的“无梁”架构,殿为“三无”建筑:无金柱、无平棋天花板、无梁架,檐顶斗拱向里伸出,斗拱层层叠涩,直逼殿顶中心,形成繁密复杂的藻井,井心为太极八卦。密密麻麻的斗拱层层化解了屋顶重力,替代了梁架的承重功能。古人大匠运斤,不计其烦,优美的建筑后面,既有智慧,也有态度。
观音堂是尧庙的另一个无梁建筑,是非木构的砖制无梁殿,其位于尧王殿西侧,坐北朝南,由青砖层层叠涩而成,重檐硬山式,琉璃瓦剪边,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观音堂,面阔4间,偶数开间实属罕见,里面供奉有大慈大悲观音像。上层为3开间的大雄宝殿。整个建构是属于佛教体系,是尧庙的另一种信仰所在。
娘娘殿又叫“圣母庙”,在西院里,是一个半封闭的四合院,由正殿娘娘殿,东西配殿、火神庙组成。正殿三开间,单檐硬山式,里面供奉着尧舜禹的母亲塑像。梁架上墨书尽染,书写的皆为扶梁施银功德之事,是需要仰视的木质“功德碑”。东山墙上有圣母驾凤出行图,色泽艳明,画感凑付。
倒座戏台坐南朝北,素瓦卷棚式三开间,立于砖制高台上,其始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现存戏台为1995年在清代遗构基础上重修的。枋额敷满彩绘,栱眼壁饰有吉祥花卉,雀替为活灵活现的双龙,尧庙的木雕精粹汇聚于此,次间匾额下装饰有9块方格画,画意美感十足。
看门的大爷年岁近耋,耳聪目明,爽朗开明,无儿无女,孤居庙中。他的看庙费是文物局每月300,村里救济150,年终文物局再给600的奖金,一年收入也就6000的样子。我甜言蜜语把他哄得眉开眼笑,我要求开大殿,他说:“你的要求很全面啊!”他不厌其烦,一个殿一个殿的开锁落锁,并不停的对我说:“看看,老汉我跑上跑下不容易吧。”
============================================================================
这是第二次去清源文庙了,位于县城赵家街,方向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二进院落,环境改善的很清爽了。现存的建筑,中轴线上有状元桥、泮池、戟门和大成殿,及东西两边的配殿。文庙建于金泰和三年(1203年),由知县张元德所建。现存的建筑元、明、清几朝均有修缮。
山西早期金元文庙也遗存不少,其中金代的有潞城李庄文庙、平遥文庙、和清源文庙。金朝是北方女真人完颜氏所建的王朝,金世宗完颜雍和金章宗完颜璟祖孙两人对汉文化很尊崇,“泰和”是金章宗的年号,其即位后,提倡儒术,尊孔重教,广建文庙,顶礼膜拜于先圣,女真人也接受了这个汉家传统的文化符号。
清源文庙的泮池、状元桥依旧淤塞着。戟门原来被砖包砌着,2016年和旁边的东西侧殿都恢复了旧制。其面开三间,素瓦单檐歇山顶,蓝色琉璃瓦剪边,明清遗构,梁架上依旧有清晰可鉴的乾隆16年的墨书以及彩绘云龙等。
金代大成殿是文庙的灵魂建筑,
2009年第一次来时,大殿没有隔扇门,如今配套成功。大殿伫立在不高的月台上,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檐下柱间、补间开有斗拱7朵,四铺作出单杪。大殿虽多次维修过,但依然荡漾着着宋金遗风。里面梁架结构规整,东墙上嵌有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重修文庙碑。
迎宪村武庙又名“火神庙”,和文庙是左邻右舍,庙坐西朝东。一进院子,木构歇山门楼古旧沧桑,很值得一看。当年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彭雪枫还到过火神庙,给成成中学的学生们作报告,让孩子们踊跃报名参加“义勇队”,为抗战作贡献,因此火神庙也镂刻着一段红色记忆。
============================================================================
狐突庙也是第二次去了,它毗邻高速,去是打酱油的心态,路过顺便一下,并没有对它抱有希望,因为很多驴友都被拒之千里之外。我第一次还进了院,此行光景和众生大同小异了。庙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开则万事大吉,没钱挣,还得负责监管进来人的行为,所以破庙不开成为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