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

 jingx 2019-05-09

2010年10月24日,宁波市的竹洲大讲堂邀请李玫瑾老师来宁波二中讲座,听了三个小时,不虚此行

李老师不但是犯罪心理学家,还是出色的儿童心理学家。

整理笔记,贴出来,跟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何为“心理抚养”?

          --------从一个心理学实验说起

感觉剥夺实验,人需要心理刺激,不是喂饱了就完事的。

如何看待家庭教育的问题?

家庭健全≠健全的家庭教育

北京李磊案——原因“父母管太严,妻子争强好胜”。

“太严”的解读:如果从小都很严,不会有此言,肯定是之前松,后面严,那就是之前不是父母带,爷爷奶奶带,10岁左右管不住了,后面父母带,因此有了转折感。(家庭依恋关系的不连续性)

今年几起幼儿园、小学校园袭击案——社会问题归结于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要归结于早年,早年问题归结于家庭问题。家庭造人,需要知识和理念。

家庭已经到了危险的状态,打工、留守儿童,城市里能跟孩子一起吃三顿饭的家庭有多少?住房方式也影响家庭。

修复工作:12岁前妈妈不离开,青春期爸爸不离开。

要像爱眼睛一样爱护家,家要和谐,要顾家,否则违背人性。

第一: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

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

问题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人格问题和心结问题,后者可以通过咨询解决

任何生命都是过程,

任何过程都有开始,

生命发展是轨迹式,

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心理上有力量的人都很谦和

暴力倾向实则意味着怯懦,凡是极暴力的人,大多内心怯懦,是曾有过恐惧感的人。

最容易感受到恐惧的年纪:12岁以下,年纪越小,依恋越多。

熟悉对小朋友很重要,越是弱小,重要程度越高。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亲情和安全。

当孩子过了15岁后,身高接近成年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父母的努力都会变成泡影。

第二,未成年人是被动弱者

他的问题身边成人造就

抚养人对被抚养着有:

生命决定权

物质提供全

照顾权

个性决定权

 

“我,是怎么来的?”

我的胃口——喂出来的

脾气——带出来的

观念——唠叨出来的

残忍——孤弱无助熬出来的

无耻——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即使孩子走出、自杀、犯罪,看似孩子的选择,却是父母行为的结果。

什么样的背景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先审视自己

第三: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保障

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的抚养

教育是有台阶的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

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交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找保姆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男孩小学阶段会相互比较

小学后期到中学阶段,父亲在身边的孩子不被欺负

1岁前女性要亲自带孩子,以自闭症为例,生理遗传不必然发病,自闭症是心理疾病,孩子在1岁内脱离过亲人的实现,一旦被惊吓,1岁内封闭所有的感觉通道,抗拒陌生人。

第四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聪明用来做恶危害更大

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第五: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他人资源远远超出个人的智力资源

成功的人一定是有责任、能合作的人;能自制、能付出的人,而合作、责任、自制、付出,均为性格,不是智力。

第六: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被尊重的孩子更有自制力

未被善待,不会去温情对待他人

第七:改变孩子行为先改变大人行为

“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

教育孩子的知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做父母不需要文凭,但要了解成长的知识。

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们要能够先发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

孩子依恋你,才会接收你的教育。

孩子依恋你,你才对其有心理控制力。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形成关键期

0-6岁:6岁前对孩子说“不”,3岁前情感抚养,3-6岁开始说不,越早说不,越有利

孩子的性格取决于6岁前的有意而为

抑制任性:6岁前说“不”

防止“压抑”:鼓励说出理由

克制冲动:诱惑与条件同予

防止自私:食物训练法

防止娇气:游泳等体育锻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