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G. Warren Swire 1906年——1907年在江苏镇江拍摄的老照片 大清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开放了长江流域的五座通商口岸,其中的一处,位于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镇江最繁华的市井,招呼着南来北往的商贾官宦、过客游子;这里,也曾是最繁忙的渡口,维系着数代王朝经济血脉的通和。这里,就是千年古渡西津渡。 己亥年的正月十三,阴霾了许久的天空终于放晴了。从马鞍山出发,沿着宁马高速转向沪宁高速,大巴飞驰两个小时后就到了西津渡。 西津渡景区位于镇江城西,依云台山麓修建的西津古街,因其依山而建,又有东侧象山的遮挡得以在战乱和炮火中幸存,并难得的躲过了改革开放加速期老城改造和建设之风的破环,保留下老街的魅力臻醇。 正值元宵佳节,整个景区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显得格外喜庆,虽然人比较多,但并不觉得喧闹嘈杂。一进景区,远远的就能望见山巅的仿元建筑云台阁。与之相呼应的山脚下,则是别具风格的西式建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英国领事馆旧址。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镇江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云台山一带被划为英租界,清同治三年在此修建了英国领事馆。整个建筑群由五栋楼房组成,青红砖相间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云台山脚下,典雅而端庄,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堪的历史。 现在的领事馆旧址已经成为了镇江市博物馆的所在地。馆内珍藏着不同时代的文物3万余件套,如西周的鸳鸯尊、春秋的双螭首三轮铜盘、东吴时的青瓷罐、唐代的“论语”玉烛、宋代的影青雕塑孩儿瓷枕、元代的青花瓷等等,都是稀世珍宝。 顺着博物馆后墙边,一条依山而建的栈道展现在眼前,这就是蜿蜒向西的西津古街。穿过一道雕花砖砌、步入“西津渡街”的券门,仿佛穿越了时光,中式阁楼、亭台、塔庙,沿着青石板古道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两侧,门里门外俨然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漫步在古街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古街上由东向西有四道券门,劵门的石额上分别题刻了:“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最大的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 千米长的古街中间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目前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最为完整、年代最为久远的过街石塔。佛教中,塔就是佛,游客从塔下的券门经过就是礼佛,是对佛的顶礼膜拜。元代藏传佛教盛行,古人煞费苦心地在不宽的古街中建造了这么一座过街石塔,可见当权者用心之良苦。 穿过石塔,沿着古街一路向西,山势起起伏伏,从半山腰放眼眺望,山脚下一座红墙灰瓦的戏台映入眼帘。戏台前的一潭碧水,让朱红与墨绿碰撞,尤为惊艳。此刻,珠圆玉润的唱腔悠扬婉转地飘入耳畔,余音缭绕。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名伶翩若惊鸿,在转身之间与千年之后的你我相遇。 而唐代诗人张祜的《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则把西津渡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只可惜当年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的距离,古渡码头作为渡口的功能也已丧失殆尽。 但是,保存完好的西津古街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追溯西津渡的历史,可以从六朝时期创始开始,之后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唐代的渡口客栈、品味宋代的观音洞、朝拜元代的昭关石塔和观音庙、还有明代的铁柱宫遗址、清代的英国领事馆和救生会等等。 一千米的古街上,不同朝代、不同文化的遗存和谐共存,宗教与世俗、人文与自然的交融交汇,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的历史长河,所以西津渡被游客们称为一部“活着的历史”,有着“唐宋元明清,一眼看千年”的说法。一条古街,就是一部令人品味无穷的历史长卷。 如果说,西津古街的精致和美历经千载仍随处可见,那么走到古街的尽头,则会给你带来一场舌尖上的盛宴。作为曾经南来北往、繁荣异常的古码头,天南海北各式美食数不胜数,而最有镇江特色的当属镇江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也就是锅盖面、香醋和水晶肴肉。 镇江锅盖面源于清朝,传说乾隆下江南时,面馆老板娘忙中出错,误把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了大锅盖,撂到面锅里,谁知煮出来的面条筋道可口,被乾隆连连夸赞而得名。西津渡古街中的锅盖面馆数不胜数,有一家李嫂锅盖面门头打出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点,不知是真是假,但是人气一直很旺。面汤分红汤白汤,配以各种荤菜和蔬菜,适合各种口味的游客,价格也从十元到几十元不等。 镇江的水晶肴(yao)肉,我们这里读作(xiao),是用猪蹄熬制后加工而成。肴肉既可作为筵席上的冷盆,又可切成块当早点吃,还可以用作面浇头,所以就有“肴肉不当菜”之说。面馆里就有肴肉配售,吃上一碗锅盖面,配上一碗肴肉是镇江最典型的一顿早餐。 在西津渡,与全国其他古镇不同的是,古街店铺里挂出的不是大大的“酒”字招牌,而是随处可见的“醋”。同山西的醋相比, 镇江香醋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久储不坏”闻名于世,不论是在面条里加一点香醋,还是在烧菜时滴几滴香醋,立刻让食用者胃口大开。 逛累了、吃饱了,在西津渡,一个转身踏进一处庭院,就能让时光沉淀。这样的院落就静静的隐藏在古街深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经千载,见证岁月流转,犹如时间长河上的一位船家,摆渡芸芸众生。 如果你此刻仍有精力,还有体力,不放沿着古街南侧的石阶拾级而上,登上不到百米海拔的云台山上,远眺古城镇江的全貌。 宋熙宁元年 (106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019年江南的连阴雨,让己亥年的春风来的比较迟,虽已二月底,岸边的垂柳依然未绿。但春水渐生、春林即盛,我在绵绵不息的西津渡,等着春风十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