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旅行君在看《上新了故宫》,想想上次去故宫好像已经是遥远的4年前,于是上周趁着天气晴好,就又去转了一转。 遥想四年前,还是带着相机去宫里采风,而这一次,就简单多了,一部小手机,拍完了全程。 本文所有照片均由努比亚X拍摄完成 4年不见,故宫新开放了很多区域,一个中午,只走了不到1/3的宫院。 不得不说,故宫真是一个常拍常新的题材,每一次,都能给我不同的灵感。 而40块的门票,也真是业界良心了。 这次拍的照片,有没怎么变的故宫,红墙、琉璃瓦,亭台楼阁金銮殿。 这次拍的照片,也有很多变了的故宫,殿堂里大量的主题展览,雕塑、书法无所不包,而它们,也丰富了我这次拍摄的主题。 于是,手机拍,手机修,就交出了这样的作品: 每张照片中出现的每一个元素,都不是凭空而来,全都是现场拍摄到素材,再后期用snapseed进行重曝处理。所以,这些照片,也算是实打实的100%故宫制造。 其实,处理这些照片很简单,就像标题说的,叠叠叠叠叠叠,就OK了。具体的方法,稍后就会讲到。 而旅行君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前期拍摄素材时的选择和思路。 玩这种重曝照片,你只需要记住两个原则: 1,你可以选择“保留高光” 2,你可以选择“保留暗影” 所谓保留高光,就是两张照片相叠加,同一位置,亮度更亮的部分被保留。 就像这张照片,两张照片叠加之后,因为天空亮度大于红门的亮度,所以,天空被保留。而红门的亮度大于暗影里面城楼的亮度,所以,城楼被保留: 而保留暗影正相反,就是两张照片想叠加,同一位置,暗度更低的部分被保留。 ![]() 就像这张照片,旅行君选择了三张照片进行叠加,分别叠加了佛头顶和佛下巴的位置,留下了佛的眼睛。原图的暗影部分被全部保留,而叠加部分,因为佛头的高光部分是白色的,那自然就被相对光线较暗(或者说色彩更重)的建筑所覆盖掉: ![]() 知道了这种照片的形成原理之后,你拍照时就有了目标 说几个窍门吧。 1,找阴影拍,因为有阴影,就可以用阴影来做文章。 ![]() ![]() 2,找逆光拍,因为在逆光之下,光差比会很大。 3,找光线对比度高的场景,对比度越高,光影反差就越大。 4,一定要留白,越多的留白,也就意味着后期越简单。 ![]() ![]() 所以,旅行君这次在宫里拍照的时候,就一直在寻找类似的场景。 比如,我在拍建筑的时候,会特意选择逆光,拍出剪影,而且,剪影的建筑一定要有轮廓感,有线条感,因为我知道,在后期的时候,我对这个建筑唯一的诉求,就是它的线条。 又比如,我在拍展品的时候,会特意注意留白,选择那些可以留白的作品,比如这幅书法,我在后期的时候,选择“保留暗影”模式,就可以将它们重曝在光线更亮的天空中。 ![]() ![]() 当你明白了这些原理,又拍了大量的素材。 最后的一步,就简单了。 用这张照片举一个例子: ![]() 首先用snapseed打开原始照片: ![]() 选择工具里面的画笔: ![]() 选择曝光,将曝光调低,涂抹阴影部分: ![]() 这是为了之后的叠加创造条件,涂抹的越黑,叠加的效果越好: ![]() 然后,选择工具里的双重曝光: ![]() 将第二张照片添加上去: ![]() 在叠加模式里,可以调一下,看看哪个选项符合你的要求,就用哪个: ![]() 最后再用蒙版工具,将多余的地方涂抹掉,就完成了。 |
|
来自: 寒江独钓d9g54i > 《摄影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