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揭秘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不当盟主?

 鹿文康金 2019-05-09

字数:1557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就回乡组织军队,召集义兵,打出了“忠义”的旗号,“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乐进、李典、夏侯惇兄弟等一批大将都在这个时候投到曹操帐下。曹操实力渐强,于是假天子名义,发了檄文,遍告诸侯。且看曹操的檄文: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冲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从这份檄文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曹操已经有一定实力,即使诸侯不响应,他自己也能够独当一面,不需要再畏惧董卓大军。

2、这时期的曹操跟皇帝虽然不是很熟,但他已经在利用皇帝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在这份檄文里已初见端倪。

3、利用反对董卓、匡扶汉室的名义,名正言顺地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且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檄文发出后,各镇诸侯皆起兵响应,一共来了十七镇,浩浩荡荡,好不壮哉。包括袁术、袁绍兄弟,孙坚、孔融、陶谦、马腾、公孙瓒,刘备当时在公孙瓒帐下听调,也参加了这次联盟。可以说日后争夺天下的人,几乎都在其中。

既是同盟,必立盟主。

太守王匡曰:“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

谁最应该当选盟主?答案是曹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诸侯聚会的地方是曹操的地盘。正所谓“我的地盘我做主”,为什么要把盟主之位让给别人呢?

2、反董同盟的发起人组织人都是曹操。“众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操乃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曹操又提供地盘,又提供物资,他不做盟主,谁做盟主?

3、在各路诸侯中,曹操实力强大。在十七镇诸侯中,实力比较强大的有袁绍、袁术、曹操、孙坚,其他多是凑数。领导能力上,这些人中最强的应该是曹操。

曹操有诸多优势,盟主理应非曹操莫属。可是,王匡提议之后,曹操立马站起来说:“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历,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曹操自己不当盟主,反倒提议袁绍当,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曹操不想当这个盟主?曹操当然想当。但是曹操很清醒,他知道自己不能当这个盟主。

1、这是一个松散的同盟,来的各路诸侯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的同盟不会长久,势必破裂。当这种同盟的盟主,吃力不讨好,除了一个虚名之外,没有任何好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各诸侯之间矛盾重重,没把董卓打败,自己内部倒先打了起来。

2、曹操的目的并非当盟主,他只想借结盟之名增强实力和影响力,借反董之名招揽人才壮大队伍。这两点,不当盟主也能达到。

3、袁绍、袁术兄弟影响力比曹操大,兄弟二人的实力也不在曹操之下。董卓要废帝,袁绍当庭反对。

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的剑不利否?”

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敢于与董卓当庭对抗,袁绍的实力可见一斑。“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影响力比较大,各路诸侯更倾向于他。曹操把盟主这个虚位让给袁绍,一方面可以在众诸侯面前显示自己的大度,一方面又能结好袁绍。

反董同盟以孙坚、袁绍抢夺传国玉玺大打出手而告终。曹操在各路诸侯面前感叹一番,说什么“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天下之望。操窃耻之。”一席话说得袁绍“无言以对”。这样一来,曹操在诸侯中的影响力提高了,而袁绍的无能却被大家都看在了眼里。

曹操借同盟之名壮大实力和名声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已没有必要再留下来,所以“自引军投扬州去了”。

从曹操的这段经历,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不要被空头名声所诱惑。名头是虚的,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

2、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壮大自己的实力。“有实力才有话语权”。有实力,才有人铁了心跟着你混。袁绍没啥大本事,谁会服他?谁愿意跟着他这个盟主?所以公孙瓒才会说:“袁绍无能为也,久必有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