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王朝876年:长安一个帝,中原一个王,东南还有一个王

 金色年华554 2019-05-09

接上回书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十二月,大唐朝廷诏书正式下达,封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正所谓官方吐槽最为致命,“草贼”这一潮流词汇彻底享誉大唐上下。

朝廷还额外调拨禁军步兵三千,禁军骑兵五百给宋威,并诏命其余五镇节度使均受宋威差遣。

这一下平卢节度使宋威可谓是真正的升职加薪,未来不久后干掉王仙芝和黄巢,就可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大唐王朝876年:长安一个帝,中原一个王,东南还有一个王

一面是,坐拥数万草贼与麾下二十四将的“草头王”与“菊花黄”;

另一面是,带着八千五百精锐部队和节制六镇兵马的招讨使。

大战一触即发!

(上篇文章链接:谁说年过半百,就要行将就木?他55岁起兵,60岁攻破长安自立为帝


3.草包、草头王和菊花黄的那些事儿

大大出乎朝廷意料之外,王仙芝与黄巢率领的草军流动作战能力特别强,他们遇到带着八千五百精锐部队和节制六镇兵马的“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宋威,料想打不过,直接转战其他地方。

而其余五镇节度使只求自己境内安全无虞,“草寇”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也不上心。这就使忠武(今河南许昌)、宣武(今河南开封)、义成(今河南安阳)、淮南(今江苏扬州)和天平(今山东泰安)五镇兵马变成了一个个木桩子,而草军却是四处流动的洪水。

大唐王朝876年:长安一个帝,中原一个王,东南还有一个王

所以王仙芝与黄巢在流动劫掠中越来越得心应手,草军声势越来越大,而我们这位招讨使宋威大人,只会带着自己本镇平卢军(今山东潍坊)的人马疲于奔命追击,这结果毫无例外都是扑空,又扑空和再次扑空。

一开始五镇节度使还给点这位朝廷正式钦封的招讨使面子,结果空耗几个月,毫无战果可言,渐渐开始阳奉阴违。

时间来到了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四月,王仙芝和黄巢开始劫掠漕运官船,朝廷大惊,这是要断朝廷的粮啊!

一面诏令,宣武镇节度使(今河南开封)、感化军节度使(今江苏徐州)、泗州防御使(今江苏淮安)选精兵数百人,巡行运河沿岸,防卫漕运船只,每五日就要将漕运长安钱米平安状况上奏。

大唐王朝876年:长安一个帝,中原一个王,东南还有一个王

另一面下诏严厉斥责宋威讨伐草贼不力。

宋威在地方藩镇中本就声名不显,只是平卢军节度使,因为积极奏请诛杀王仙芝与黄巢,被朝廷提拔为招讨使,一步登天节制其余五镇。这一下被朝廷骂的狗血喷头,不仅其余五镇节度使幸灾乐祸,就连王仙芝与黄巢也笑掉大牙,不约而同两方面都给宋威起了一个又响亮又潮流的外号——“草包”。

整个四月、五月、六月,“草包”招讨使宋威都是在同僚和对手的嘲笑声度过的,但是宋威没有放弃,他咬着牙坚信着只要我碰见“草头王”王仙芝和“菊花黄”黄巢,我就一定能打败你!

七月流火,为了数万草军的口粮,“草头王”和“菊花黄”再次来到了河南道(唐朝行政区域: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与河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区)最富庶的沂州(今山东临沂),王仙芝和黄巢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流动作战,只认准了沂州富庶粮草充足,结果久攻沂州不克。

究其原因,数万草军毕竟是零时拼凑,没有经历过正规化的军事训练,仗着人多打顺风仗还行,遇到难度较高的攻城战就立马暴露问题了。

就在王仙芝和黄巢准备带草军撤走的时候,蛰伏已久的“草包”招讨使终于迎来了正面对决的机会,此刻的宋威心中狂叫:

终于找到你!还好我没放弃,幸福来得好不容易,才会让人更加珍惜。终于等到你!差点要错过你,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终于等到你!

结局毫无悬念,疲惫不堪+饿的够呛+撤退途中的数万草军,碰上了满血满蓝+主将疯了+训练有素的八千五百精锐部队。。。。。。

大唐王朝876年:长安一个帝,中原一个王,东南还有一个王

第二天“草贼兵败沂州”的消息已经遍布河南道大街小巷,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七月肆虐中原长达八个月的草贼终于第一次被朝廷击败,朝廷里宰相们和当今圣上唐僖宗都大喜过望,下诏大力嘉奖宋威,憋屈了三个月被人骂做“草包”的宋威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可惜“草包”就是草包,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外号。得意忘形的宋威没有下令追击残军,却自作聪明向朝廷宣布:王仙芝已死,数万草贼溃散而逃,叛乱已平,各节度使兵马可以遣散回归本镇。“大功臣”宋威因此得到了新一轮的赏赐。

宋威估计没有想到自己的脸被打得那么快,不到半个月,各地向朝廷上报王仙芝未死,草贼未灭,依旧在各地劫掠。朝廷大怒,这回宋威成为了官方认证的“草包”了。

朝廷诏令宋威戴罪立功第二次出任“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率领之前六大藩镇再次征讨草贼,结果各镇兵马都是刚回家不久准备休假呢,突然又被拉出来,怨气沸腾,于是兵马集结异常缓慢。


4. 风雨飘摇的晚唐朝廷与王郢起义的雪上加霜

天宝十四年(755年),大唐王朝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安史之乱,虽然用了七年的时间彻底镇压了安史之乱,但是盛唐的荣光一去不复返,“烈火烹油,鲜花似锦”已成绝响。

天下纷纷扰扰一百年,传祚至“姿貌雄杰”的唐懿宗李漼,昏庸残暴,朝令夕改,亲昵小人,弃用贤良,十四年间竟然任命了二十一位宰相,太监又开始嘚瑟。其堂兄唐武宗李炎创立的“会昌中兴(长达6年)”和其父亲唐宣宗李忱(绰号“小太宗”)创立的“大中之治(长达13年)”将近二十年积累下来的大好局面被昏庸的他葬送掉了。

大唐王朝876年:长安一个帝,中原一个王,东南还有一个王

唐懿宗李漼驾崩后,在宦官集团的操纵下,性格比其父更懦弱的十二岁小童李儇登上帝位,史称唐僖宗。李漼虽然昏庸,但也没有认太监当干爹,但李儇就可以,毫无节操地认大宦官田令孜认干爹,称呼他为“阿父”。

唐僖宗在位时期,政治早已腐败透顶,藩镇连年战乱,老百姓在腐败的朝廷和强横的藩镇双重搜刮下,早已是苦不堪言。

中原地区先后爆发的王仙芝起义和黄巢起义让衰微欲坠的晚唐王朝风雨飘摇,同年在东南沿海地区更是爆发了王郢起义,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乾符元年(874年)初,王仙芝起义在濮阳爆发

乾符二年(875年)四月,王郢起义在浙西爆发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起义在曹州爆发

王郢本为狼山(江苏南通市郊)镇遏使,隶属于镇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使别称,镇所在浙江杭州,辖区范围为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新安江以北)麾下。王郢起义原因主要来自与其顶头上司镇海军节度使赵隐的矛盾。

赵隐因贪小便宜拒绝给立有军功的王郢和其余六十八员军官封赏,只是蜻蜓点水般的加授虚衔,引起公愤。在王郢的挑唆和带领下,他们发动兵变,攻破镇所的武器库获得大量军用物资,然后迅速武装起来,依葫芦画瓢学王仙芝做劫掠营生,镇海军辖区富户颇多再加上王郢部队是正规官军出身,起义军人数没过多久就达到上万人,与王仙芝相比不遑多让。

但之后“菊花黄”黄巢与“草头王”王仙芝合流后起义军体量达到数万,加上诸多创新与潮流词汇的爆发(详情见本系列文章前篇,链接在页首)一度抢走了我们“东南王”王郢的风头。

但之后王郢攻占苏州、常州,并组建了自己的舰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海畅行无阻,劫掠范围从开始的镇海军辖区逐渐波及到浙江、福建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王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南王”,终于引起了朝廷的忌惮。

大唐王朝876年:长安一个帝,中原一个王,东南还有一个王

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在朝廷得到“草包”宋威传来王仙芝被诛杀,草贼已经溃灭,六大藩镇兵马可以遣返的消息后,不假思索不加怀疑地立马同意,除了之前咱们叙述的原因外,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要腾出手来对付“东南王”王郢。

朝廷任命严州(今杭州建德)刺史高杰为左骁卫将军,并兼任“沿海水军都知兵马使”,正式打响征讨“东南王”王郢的第一枪,双方舰队在东海大战,虽然高杰并未取胜但也没有大败,这就使得自起兵以来就一直顺风顺水的王郢忧心忡忡,这才是真正的硬骨头。

加上此时又听说中原的王仙芝被剿灭,王郢一下慌了神,但毕竟是在官场混过的人,马上想出来应对之策。王郢通过贿赂与温州刺史鲁寔搭上线,通过鲁寔向朝廷表达试图重归朝廷并重获任用的意愿。

半月不到,王仙芝未死,草贼重新在中原驰骋的消息就传到朝廷的耳朵里,迫于局势压力下,毕竟比起东南沿海,中原腹地更为重要。

朝廷因此同意了王郢的请求,但附带条件是王郢解散军队到长安面圣后,另行安排官职。王郢又不傻,当然不会答应,继续通过贿赂温州刺史鲁寔与朝廷讨价还价延缓进京一事,就在此时,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打断了王郢和朝廷的拉扯。。。

怨气沸腾的六大藩镇兵马迟迟没有集结完毕,中原防务空虚,“草头王”王仙芝和“菊花黄”黄巢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回他们没有在死磕富庶的沂州。

大军转而望向西边进发而去,他们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大唐王朝在中原最富庶的一个地方

——东都洛阳。

大唐王朝876年:长安一个帝,中原一个王,东南还有一个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为羚羊飞渡原创系列历史文章《晚唐悲歌》的第二篇,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和关注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评论、转发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