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一次性打火机了,一般商店卖的、餐馆送的、购物附赠的都是一次性塑料打火机。作为生活日用品,即便我们不抽烟,但家里常备上那么一两个,关键时刻还真能派上用场。 打火机取代了从前的钻木取火、打火石/火镰、火柴、火种盒,成为了我们用来生火焰的工具。那么关于打火机,你又了解多少呢?打火机到底有怎样的发展历程,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每个时代,人们都试图设计出更好的取火工具,以便用最好的方式获取火。打火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燧木取火的原始时代。古代取火工具成为“燧”,有金燧、木燧之分。金燧取火于日,木燧取火于木。人们在行军或打猎的时候随身携带有取火器,《礼记》中便有“左配金燧”、“右配木燧”的记载,表明晴天时用金燧取火、阴天时用木燧取火。 到了魏晋六朝,已经有以石敲火了。用铁片与石头相撞,在下方放置“火绒”,当火星落到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柳宗元诗:“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而我们更为熟知的成语“电光石火”,便是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般稍纵即逝。 现代打火机的鼻祖,可以追溯到16世纪欧洲出现的火绒盒和亚洲发明的打火铁盒。这俩工具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用打火铁产生火花而引燃火绒。不同点在于火绒盒的打火铁是由链子栓在一边的,而打火铁盒则完全是一体的。 最早的打火机被称为火绒手枪,是在火绒盒和打火铁盒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在十七世纪中期人们发明了第一把火绒手枪,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用于取火的机械装置。 后来也发明了更方便携带的口袋式引信线打火机和火柴盒。 1823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萊纳,以他自己的德贝萊纳催化系统为基础,发明了德贝萊纳气体打火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把打火机。他把稀硫酸和铂棉放在容器中,利用器具实现了氢气硫酸相互转化,可让氢气燃烧起来,产生火焰。该打火机由于体积过大、带有酸液等原因,没有得到推广和使用。 1900年前各国都在努力地发明以各类方式引燃的打火机,例如:法国产的火活塞打火机、电化白热丝汽油台式打火机,以美国、德国、英国为主的雷管及击锤式煤油打火机、石蜡加磷丸的石蜡打火机,但是因为部分可能有危险,没法大面积推广。 1917年英国人阿尔弗雷德·丹希尔得知前线士兵想抽烟却常常因为火柴受潮而无法点火,发明了一款通过人造打火石摩擦生火点燃引火材料的打火机,逐渐普及并在多数场合取代火柴。这种打火机在经过改进以后到1924年才投入大批量生产,大多数前线的烟民们还没有来得及用上它,一战就已经结束。 1920年,法国出现了灯芯式打火机。灯芯是用硝石粉浸过的,容易被火花点燃,后来改成将灯芯浸在苯中的打火机,这种打火机有时漏燃料,且要经常更换灯芯。 而随着巴黎世界展览会发动机与第一辆汽车和最新的自行车同时参展,在迈入二十世纪的历史性时代,成熟的现代打火机也应运而生。在1947年之前所有的打火机都是以汽油(也就是的煤油)为燃料的。大概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手动型、半自动型和自动型。 这段时期很多大牌子的商家都看上了制造打火机这个商机,其中包括登喜路Dunhill、卡尔威登KW、Imco、Cartier、Zippo等等,其中IMCO更是打造了首款品牌打火机,被称为“燃油打火机鼻祖”。 1933年,维也纳人奥托雷奇和朱利叶斯维格拉第发明的电石气打火机燃烧嘴申请专利,丁烷气体打火机诞生了。然而直到卡尔文登在莱比锡交易会上把第一种丁烷气体打火机展现在大庭广众之下,这种采用新型燃烧嘴的打火机才被广为人知。 人们在二十世纪后期成功试制出滚轮式打火机和气体打火机,如今人们仍然广泛使用。而在此同时,打火机内部构造也在发生变化。人们逐渐发现了液体打火机和电子打火机的打火原理。现在人们使用最为普遍的是电子打火机,轻巧方便而且非常实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