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火力奇缺,为何不大量仿制日军的掷弹筒?

 昵称52908554 2019-05-09
图片
近年来,大量的抗战影视剧被拍摄出来,其中歪把子轻机枪与掷弹筒成为日军的代表性武器。日军装备的掷弹筒主要有两款,分别是大正10年式和89式掷弹筒,并且后者就是由前者改进而来。在抗战中,日军使用最多的是89式掷弹筒,几乎成为小队火力支柱。
图片
事实上,掷弹筒就是轻型迫击炮。它的威力比手榴弹大,但比迫击炮威力要小。对于熟悉制造掷弹筒技术的日本来说,其造价只有步枪百分之二十五。再加上掷弹筒重量轻、及时提供支援等优势,导致它在中日战场上几乎成为“神器”。
图片
实际上,中国军队也曾仿制过掷弹筒。长城抗战结束后,国府见识到日军掷弹筒威力。1934年,国府仿造日军掷弹筒,但是仿造出来的性能不是很好。因而没有装备部队,只是培养了部分技术人员。当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军为了弥补火力不足,再次仿造掷弹筒。1938年,国府仿制而出新型掷弹筒,并命名为民国27年式。
图片
当然,这款掷弹筒与日军89式掷弹筒还是有着差距。例如,国府仿制的掷弹筒就存在射程近、无瞄准装置等问题。毕竟技术不如别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整个抗战时期,国府兵工厂总共生产出四万多具掷弹筒,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军火力。
图片
在抗战时期,我军也吃过日军掷弹筒不少亏。因此,我军也仿造过日军掷弹筒。1941年直到抗战胜利,八路军累计仿制出来2500多具弹筒,新四军相对较少,只有200多具。在恶劣的条件下,八路军兵工厂还能生产那么多掷弹筒,实属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