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很多影视剧把崇祯皇帝塑造得“高大上”,认为崇祯皇帝成为亡国之君是生不逢时,是苍天无眼。 崇祯皇帝从木匠大哥手里继承皇位,长达十七年的时间里,宵衣旰食,崇尚节俭,衣食很简单,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这与大明朝的炼丹的嘉靖、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木匠皇帝熹宗相比,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他都算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更有人认为崇祯如果生在大明王朝前期或许是一代明主。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笔者认为,崇祯皇帝的所作所为全是表演,他根本不具备一个中兴之主的条件。 十七年的时间不算短,也是崇祯干了什么呢? 他在位就干了一件事,征税,征税,敲骨吸髓的对贫民征税。 尤其是他对那些官僚阶层束手无策,他对农民进行无情盘剥,面对天灾,庄稼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不但不赈灾,反而催征如故,终于把农民逼向了死路,逼向了造反之路! 如果崇祯皇帝以民为本,对贫苦百姓有一点恻隐之心,给他们一线生机,把镇压农民起义的粮垧拿出一部分来安抚百姓,不至于落了个最后被起义军逼得自己煤山吊死的下场。 崇祯皇帝眼里没有百姓,特别迷信武力,一直都是依靠镇压,当民不畏死的时候,武力也就失去了作用。 百姓是衣食父母,当失去了人心,军队也就不再服从号令,崇祯也就注定了亡国的命运。 有人会说,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时,大明王朝还有百万大军,仅在北京周边地区就有七八十万军队,可是崇祯皇帝命令这些将军们进京勤王,所有将领都作壁上观,看着大明灭亡,没有一人勤王护驾! 所以说,君王过于迷信武力,过于依靠军队,失去民心,军队将领也就打自己小算盘,保存实力,皇帝的命令也就完全失效。 当初,大宋灭亡时,还有文天祥率军勤王,崖山之战还有十万军民生死与共,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大宋是唯一没有亡于农民起义的王朝,大宋皇帝把重文轻武当作国策,他们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政权死磕了半个世纪,最后尽管灭亡,可是依然被百姓怀念。 可是大明王朝呢,崇祯皇帝执政十七年,曾经有一项改善民生的措施吗? 李自成为什么得到百姓拥护?李自成均田免赋,给贫苦百姓一个活路。 李自成能做到,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去做呢? 记得有一次,有位大臣建议康熙修长城,康熙说:“民心就是最坚固的长城,把修长城的银子拿来改善民生吧。” 是的,民众为什么造反,没有活路,是谁让他们没有活路的? 是崇祯皇帝!当崇祯皇帝竭尽全力用武力镇压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时,煤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就在等候着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