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 最好的教养,懂得分寸与克制 来自国学生活 00:00 02:35 点上方绿标收听 主讲:北辰
「国学生活」,国学智慧,美好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最好的教养,懂得分寸与克制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 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 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 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数”(shuo)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侍奉国君(领导)过分殷勤,虽然显示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 你与朋友交往过密,甚至超越了隐私界限,那么,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尤其是都市里,原来的大杂院都拆了,建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这院里头一家包饺子、十家挨着都送到的事了,已经没有大院一起过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的情形了。 现代都市往往是同在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邻居都认不全。 那么,应该怎样与朋友相处呢? 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夫子告诉他说: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所以,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以友情的名义介入。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