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的《三字经》,为什么影响这么深?

 率我真 2019-05-10


《三字经》,是本世事百科,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到古今历史,三字一句,还求押韵,内容丰富,文字简洁。许多人读时倒背如流,尽管不完全理解,却久久怀念。

简单的《三字经》,为什么影响这么深?一、《三字经》的来源

这《三字经》,实际上是一个久久的积累,非一代、一人所作。它最早的作者,是宋代王应麟;明、清陆续有人补充;1928年,民国时期的章炳麟重新修订,后来先后又整理过几次新的《三字经》,却都没有传开与传下来,值得深思。

简单的《三字经》,为什么影响这么深?二、传诵知识

凡历史的东西,时代烙印总会有,但这是本传诵知识的文学,多数事例是好的,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融四岁,能让梨”,“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简单的《三字经》,为什么影响这么深?三、教育意义

此书讲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后,入题就是讲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个“贵以专”的教育宗旨,现在看,又是多么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母亲呢?前面已有“昔孟母”,这里就不再重复。“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都已是千古名言。

讲自然知识方面,“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简单的《三字经》,为什么影响这么深?讲社会知识方面,“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孙的儿子为玄孙,再往下还有来孙、仍孙、云孙、耳孙等。

要读的书,列入了从“训诂”到“四书五经”,“论语者,二十篇”,“孟子者,七篇止”,“作中庸,乃孔伋”,“作大学,乃曾子”,“诗书易,礼春秋”,然后还有其他“子”与“诸史”。

历史方面,“自羲农,至黄帝”,一直讲到民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几句就几个朝代。“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唯,朝于斯,昔于斯”。

简单的《三字经》,为什么影响这么深?四、全书精神

全书总的精神,是劝学,学而知,学而明,“犬守夜,鸡司晨(已是千古名句),苟不学,曷为人(何以为人);蚕吐丝,蜂养蜜(也已是千古名言),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学以致用,要行动),上爱国,下益民。”至于“扬名声,显父母”,一个人有了好的名声,当父母的脸上也光彩,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没有什么不对。药家鑫年纪轻轻就那样作恶,与当父母的教养能没有关系?他父亲感到“现在还在受刑”,这不是一般的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