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林春 安吉的竹海,宜兴的竹海,在蜀南竹海面前,那应当是小巫见了大巫!“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这位名叫傅庞如、不知是古是今的诗人写的诗,或许不是写的蜀南竹海,但用到这里却十分贴切。 这是一个无垠的竹,无垠的海,无垠的天。红楼梦上说碧海情天,在这里,碧海是竹,天无晴而有情。 汽车蛇行在山道上,把我们往竹海深处送去。在安吉,在宜兴,看竹海,都是走的上山路。在这里,却是从山顶往下走。竹海有景点124个,其中一级景点15个,二级景点19个,竹海素以雄、险、幽、峻、秀著名,其中天皇寺,天宝寨、仙寓洞、青龙湖、七彩飞瀑、古战场、观云亭、翡翠长廊、茶花山、花溪十三桥等景观被称为“竹海十佳”,我们去看哪一景?“只在此山中,山深不知处。” 或许是夜间下了点雨,除了看得清眼前的竹子,其他所见都是烟雨朦胧,浓烈的雾在竹海深处不断地翻滚,好多次以为是湖泊,可那是实实在在的天。而我们的头顶上不断巴答巴答地有雨水往下滴落,空气中含着雨气,实在是太新鲜了。 曲折盘旋,海拔不断地下降,刚才还是“天”的地方,现在成了“地”,我们就不断从这爿地走向那爿天,又从那爿天走往那爿地。朦朦胧胧中,天与地浑然一体,棵棵竹子都是 长在地上,也长到天里。真的好像是仙境! 蜀南竹海位于四川长宁、江安两县毗连的南部连天山余脉中,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万余亩楠竹覆盖大小28座岭峦、500多个山丘,绵延起伏,逶迤苍莽,宛若烟波浩渺的绿色海洋,故名“竹海”。相传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到过蜀南竹海,发出“壮哉!竹波万里,峨嵋姊妹耳!”的赞叹。乡人闻讯纷纷前来献酒,诗人激动地说“秀色已使我醉了!”于是,他兴奋地在石壁上书写了“万岭箐”三个大字。至今竹海内仍有两个乡名叫“万岭乡”和“万里乡”。竹海植物繁多,仅竹类就有楠竹、人面竹、绵竹、香妃竹等58种。据说,竹海中溪流纵横,飞瀑高悬,湖泊如镜,泉水清澈甘冽。可惜,我们到的那天,这一切都被浓重的雨雾掩埋得一丝不见。我们见到的,却是一路上摆摊叫卖的首乌、灵芝、竹荪、竹蛋之类,还有就是金毛狗,说是专治风湿病的,只是我感到太多了,怀疑有假。也幸亏没有风湿病,所以连价钱都没问。生活在这样的竹海中,相信风湿是很容易得的,也理解了这里的人为什么总是喜欢吃辣椒、喝辣酒了。 我们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一个叫做仙寓洞的地方。据说这里最早是道教修炼地,后来佛家又来凑乎,最终道佛一家,成为仙寓之地。这一带山势回环,丹崖如削。从悬崖边的小径上去,上行百余米方达洞口,洞高,进深约,内有石刻佛像和道教神像40余尊。说是洞,其实只是悬崖作顶,山体为壁,没有一间房屋,没有一间门楣,也没有烟火炊具,真是苦了这些苦行僧、苦修道。这让我想起安徽九华山上地藏王菩萨,他一生修行,就是没吃过人间烟火,吃的都是黄芪、柏精之类,最终修成肉身菩萨,历千年不化,至今仍端坐着接受信众的礼拜!他们也是这样吗?不过肯定还吃了不少竹类食品,那可是取之不尽,食之不完的。 仙家自有仙家的活法。但无论怎么活,能活在这绿竹如涛,万竹生风的仙境,即使吾等凡夫俗子,也不枉一生。仙寓之所,无论从何方位,的是观赏竹海的好地方。山崇岭峻,竹波荡漾,风光奇特,我突然想起唐人郑谷的一首咏竹诗,好像就是眼前景致的现场纪实:“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四川的春天比江南早多了,蜀南的春天更早,我们面对的是初春的竹海,又恰逢烟雨之日,悬崖顶部的流水像几把雪白的拂尘,奔泻直下时带着一种美妙的音响,如果这里还有钟磬,和合起来,一定是天籁般的动听;脚下的石径湿滑无比,崖壁上尽是苔痕癣迹,许多叫得上或叫不上名字的春花从雨雾中看过去,让人心羡自然之美的同时,心生礼佛敬道之情。竹成海,海生风,风携雨,雨生雾,雾生烟,烟生情,情生恋,恋思仙……可惜这里没了老道,也没了方丈,更没有仙人指路,白白辜负了我一番超凡脱俗、求仙问道的修行之念。 告别仙寓洞,眼前又是另一片天地。石阶一路湿滑,傍山依壁,时上时下,时缓时陡,天宝寨横空出世。说是寨,其实只有十数位乡人在那里沿途摆摊设点,叫卖那些金毛狗与竹子的土特产,并没有人家居住。当地陪同者说天宝寨原来是土匪的老窝,剿匪是很费劲的。看看天宝寨的形势,不禁很钦佩土匪的眼力。寨长,高,宽左右,洞的顶部均系岩石构成,人称挂板壁,即像板一样直立,上不来,下不来。寨子多为半边洞,依洞而建,曲折奇特,内有独具匠心的13道坚固的石寨门,易守难攻。其实这个寨子建于1862年,是为了防御太平军石达开入川的。石达开会到蜀南竹海来吗?依我看这里更适合做土匪巢穴,民国初年确曾匪盗为患,又曾作为防匪要寨。真正让我不会忘记的,不是天宝寨更适合做什么,而是雕凿在悬崖上的《三十六计》浮雕图,构图新颖,刀功精细,线条流畅,布局合理,游客既可领略古代兵寨特色,又可欣赏大自然瑰丽的景色。是的,我在这里就看到了抚琴西城的孔明,还有围魏救赵、瞒天过海的神奇,还有那美人计中丰乳婀娜的美人……虽然不知道浮雕刻于何时,为何人所为,但我还是非常欣赏这种创意,在饱览美景美色之余,再来欣赏人文精粹,让脑际和胸中翻滚起浓浓的历史神话和军事、政治、社会风烟,在另一片天地里驰骋徜徉,是兼得了鱼与熊掌一样的惬意的。 带着一脚黄泥,带着一身汗水,带着一路烟雨风雾的“宜爽”,也带着拥抱美人式餐秀心境,我们走进一家农家菜饭馆,一道道上来的都是带竹字的菜肴,竹笋、竹胎、竹衣、竹蛋、竹荪……我都记不清它们的名字。小酌着叁叁酒,只知道这一桌“竹氏盛宴”可能令我终生难忘,因为我不知道我今生还会不会来此竹海深处,来了还会不会再吃到这样的“竹氏盛宴”。微醺之际,我忽然想到蜀南姊妹娥眉山的东坡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名言,正因为受了东坡影响,我的书房外还真的栽了一盆竹。当我从这里回去,再坐到书房,看到那盆竹子时,从它“宜烟宜雨又宜风”的绰约中,一定会次次翻卷出蜀南的无垠竹海无垠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