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前 影响“军事实力”发挥的因素有很多,除过最为核心的将领水准、士兵素质、后勤保障外,两军兵力对比、两军兵种配置、气候情况、内政局面都会影响“军事实力”的发挥。 尤其是在没有现代化的思想教育、后勤保障、组织方式辅助下,古代军队“军事实力”发挥不稳定,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 具体到刘宋政权及其创建刘宋政权的刘裕霸府时期,义熙征战取得一连串胜利,发生在公元5世纪初,元嘉时期到彦之北伐发生在公元5世纪30年代初,一败涂地的“元嘉草草”则发生在公元5世纪50年代初,分别按照416年、431年、451年计,刘裕灭秦与到彦之北伐相距15年,到彦之北伐与元嘉草草相距20年。 如果从公元405年刘裕平定桓氏算起,405年到451年之间的跨度,已然接近半个世纪,这么一个下降速度,真心不快。 如果算上谢安谢玄编练北府兵,为东晋后期提供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就像孙坚之于孙权,那么刘宋军力的起算年份可能还应该上溯到公元379年。那么,以北府兵为核心的刘宋军力兴衰周期,也就成了(451-379=)72年。72年是什么概念?以三十年计一个世代的话,就是2.5代人哦。 经历了多则2.5代人(72年)的初兴(淝水之战)、爆发(义熙征战)、转衰(到彦之北伐)、溃败(元嘉草草)周期,以北府兵为军事基础的刘宋军力明明很规律,哪里下降快了? 如果真说下降快,352年灭魏370年被灭的前燕(从盛到衰18年),370年灭燕383年淝水的前秦(从盛到衰13年),384年建国395年参合陂的后燕(从盛到衰11年),以及前221年统一前207年亡国的秦朝(从盛到衰14年),才是真正的下降快,好不好?如果算上军事实力波动大的另一种情况——陡升,人家李世民公元618年七月浅水原大败到公元621年五月虎牢关巅峰,只有不到3年哦。 对比一下就更加明显了,刘宋的表现已经算是可以了,无论是战力上升还是战力下降,都不算快。 那么,刘宋的军力为何下降了呢?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义熙年间的刘宋军力,无论主君、高级官员还是北府兵素质都是一时之选,再加上刘裕在创建霸府、篡晋建宋的过程中,果断处理中枢政治与荆州地方的不稳定因素,以及谯蜀、南燕、后秦、北魏诸国的有机可乘、有虚可入,主客观条件都是有利因素远多于不利因素,自然胜战连连。 元嘉年间则因为刘义符、刘义隆、刘义康之间的权力摇摆,严重消耗了高级官员团队,也加剧了宗室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再加上富有作战经验的义熙兵将,在元嘉时期逐渐自然死亡(420-431-450),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逐渐强大,主客观条件全面转劣,元嘉时期的战力发挥自然比不上义熙时期。刘宋军事实力或者说军事表现,自然会下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