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射干,很多人都说自己认识,而且说他见过。我县直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野生的!野生同科植物到是不少,在没有开花,和挖出根茎之前,我是分辨不清的。如果是看见'扇形'叶的鸢尾科植物就认为是射干,往往是错误的。某乡镇医院的中药'小院'中种植的'射干'就是错误的。什么才是真正的射干?听我用图片说明: 仔细看图片,块根色黄。由于是栽培的我没有挖出来拍照。9月照片。 射干别称: 乌扇、乌蒲、黄远、乌萐、夜干、乌翣、乌吹、草姜、鬼扇、凤翼。 借用《中国植物志》照片,看花。 《中国植物志》:射干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斜伸,黄色或黄褐色;须根多数,带黄色。……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直径4-5厘米;花被裂片6,2轮排列,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钝圆或微凹。 特点我就记住了'黄色块根''花橙红色'的特点。从叶茎是很难分不清的。您能分清吗? 我拍照的射干。这是9月份照片。 凡是图片没有根茎,没有花的鸢尾科植物,如果问我是不是射干,我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或'不一定'。因为很多种鸢尾科植物与射干长的一个样! 药房射干饮片。色黄。 《中国药典》中的射干: 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DC.的干燥根茎。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用法与用量】3~10g。 再看一张射干根的特征:黄色块根。 前面说了,射干的基原植物常常认错,那么与什么植物不易分辨呢?回答是野鸢尾和其它鸢尾科植物。 野鸢尾,这种山沟很多。 附:白花射干:(野鸢尾) 白花射干,在《中国植物志》叫野鸢尾。这种我县野生的还不少,西村、万泉等沟坡都有发现。在《中国植物志》叫野鸢尾。 我县野生的:野鸢尾 野鸢尾别称:白射干(华北经济植物志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二歧鸢尾(中国植物学杂志),扇子草(河北),羊角草(江苏),老鸛扇(山西),扁蒲扇(陕西)等。我县有些地方叫'扇子草'。 野鸢尾的根中药叫'白花射干'。白射干不是药典中药。 《中华本草》有白花射干: 【性味】苦;辛;寒;有小毒 【归经】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止咳。主咽喉、牙龈肿痛;痄腮;乳痈;胃痛;肝炎;肝脾肿大;肺热咳喘;跌打损伤;水田性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入丸、散或绞汁。外用:适量,鲜根茎切片贴或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脾虚便溏者禁服。 没有开花,没有根特写的'鸢尾科'植物, 是不是射干?很难从外观确定 再看看公园和庭院中栽培的鸢尾花,有些可能是射干,有些就是鸢尾花;下图这种根本就不是射干,也不入药用,注意区分。 这种公园最多,是鸢尾花,不是射干,没有花的时候很难区分。 与上图是同一株植物,看根是白色的,不是射干。 就是公园这种鸢尾花常常有人说是射干! 作者声明:中医药的单验方虽然有很好的临床的疗效,但是也需要“辨证施治”,需要“望闻问切”(需要见面)。如需要使用中药,请咨询中医医师,谨遵医嘱。本文章不构成用药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