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关乎了他的下一个巨大成就:广义相对论 2、广义相对论,空间是弯曲的⇒力学=几何学 爱因斯坦由一个简单问题开始:“如果一个人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他就不会感觉到自己的体重?”爱因斯坦透过这个简单问题掌握了重力基本特性:在加速度架构下的自然律和重力场的定律是一样的。这就是所谓等效原理(equivalence principle)。 透过等效原理,爱因斯坦重新思考关于光速的问题:光速会受重力影响,重力场会扭曲光线的行进路线。 但是,根据费玛最短时间原理,光线会采取两点之间最短时间路径,爱因斯坦再次得出一个令人震慑的结论:如果我们可以观测到光线以曲线前进,那就意味着空间本身是弯曲的!(光以曲线前进这一预测,已经被后人的无数次实验反复证明。) 爱因斯坦进一步得出结论:质能的存在造成周围时空的弯曲。 数学家黎曼早在1854年就提出了作用力与空间弯曲的关系,并提出了重力场论。爱因斯坦利用黎曼的研究成果,用数学形式表达了他自己的物理学新发现,这就是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 让我们再来追寻一下广义相对论的推导过程: 光线以曲线前进+光线走两点间最短时间路径⇒空间是弯曲的⇒“质-能”造成“时-空”弯曲⇒力学=几何学 爱因斯坦的伟大,止步于他的第三次尝试! 在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之后,他终其一生研究统一场论,寻找万物之理。简单说,就是试图寻找一个公式,能够同时描述光与引力。可惜,他最终没有成功。 爱因斯坦的“大统一理论”虽然恢宏,但并未收到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领一时风气之先的是另一套全新的理论: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量子力学的先驱们 整合了三种自然力 1925年,以玻尔、玻恩、薛定谔和海森堡为代表的一组科学家,已经对原子运动给出了几近完整的数学描述,我们称之为量子力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