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帮助孩子体验到生命深层的意义

 木香草堂 2019-05-10
如何帮助孩子体验到生命深层的意义

在心理学界和教育界,这两年总说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空心病”。这个概念是北京大学心里健康与教育中心的徐凯文提出来的。徐凯文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他在和大量名校大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感觉人生没有价值和意义,有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考入了北大,却因为不清楚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而在进入大学以后无所适从,有的就开始每天玩游戏导致挂科毕业不了。有的不玩游戏,但是不再想努力,关键是他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有的孩子在辅导老师和心理老师做了很多努力后仍然不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最终选择辍学回家。这真的是很让人痛心的一件事情。中小学生中也有很多孩子厌学甚至厌世,其实也是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相关。因此家长们或者说成年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是要帮助孩子体验到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其实就是生命教育。

如何帮助孩子体验到生命深层的意义

要想让孩子体验到意义感,首先我们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做家长的会发现,小孩子的问题特别多,而且常常会把我们问得哑口无言。两岁的时候,他刚刚会说话,就会常常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那是什么?”再大一点,到了四五岁,他就会问“为什么,我女儿有一次问我“妈妈,为什么天会黑呢?”还有一次,我们带他回老家,车在盘山道上从上往下开,她问道:“妈妈,为什么这条路像削苹果一样从上一直削到下面呢?”

我女儿小时候问我最难的一个问题是:“妈妈,世界上的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我搜肠刮肚给她讲生物的进化,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过了一段时间,她又问:“妈妈,我还是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来的?”我女儿问的问题其实好深奥,这是一个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我们探讨了很多次,最后我还是没能回答到她满意,后来我就带她去读书,让她从书里找答案,后来她才不再问我这个问题了。

好奇心是孩子和世界联结的方式,他看、他听、他感知、他用小小的头脑思考,但是每天都还是会有很多不明白的事情,所以他就会不断发问。如果你细心一点的话,你会发现孩子问的问题都非常深奥,是和事物的本质有关系的。如果我们家长可以认真对待孩子的这些问题,孩子在不断得到答案的过程中,他会越来越明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明白世界上有太多的奥妙需要去探索,他就会把自己的能量用在探索上,而不会沉迷于某种虚拟的游戏中。

而我们有些家长在孩子问问题的时候,要么是敷衍,要么就只给孩子一个表面的答案,这些都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好的方式是和他一起讨论,反问他是什么让他对这个问题好奇的,这样我们就会有更深层次的发现,孩子也会比较满意。


如何帮助孩子体验到生命深层的意义

 让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把孩子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有意思

现在的孩子有些实在是太闲了,课余除了玩手机和Ipad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就我所知有些孩子每天可以很快完成学习任务,空下来的时间很多

这种情况如果在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一写完作业就会去帮家长干活或者找小伙伴疯玩,无论是帮家里干活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疯玩,和生命的联结都是非常紧密的,那种存在的感觉会让生命非常有活力。而现在的孩子不行,写完作业只能呆在家里,家长又不让他帮忙做饭干活,他可能喜欢踢球啥的也许还别的兴趣爱好,但家长担心玩物丧志,不让孩子做那些跟学习无关的事情,这就导致孩子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不学习的时候,孩子就体验不到生命的感觉了。

我的女儿小时候不迷恋电脑和手机,我觉得就是因为她兴趣非常广泛,很多有趣的事情都会占去她的时间。我女儿从小喜欢读书,课余时间她只要捧起书,就会一口气读下去,大把的时间就被占了,玩电脑的时间相对就少了。同时,我女儿也喜欢手工制作,这些都会让她感觉非常有意思,而且会花去她的很多时间。

人的价值感和意义感是在不断做事并且做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在学习烤面包,考成功了,看着爸爸妈妈吃着他考出来的面包直说好吃,他获得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会超过他考试考了高分的。写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我的老师,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贝曼博士讲的幸福的层次,老先生说幸福有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分别是:

第一层,感官的体验

第二层,拥有的多少

第三层,获得的成就

第四层,和谐的关系

第五层,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

第六层,无理由的幸福

最高的第六层,常人很难达到,就连贝曼博士都说他也只是有些瞬间可以体验到无理由的存在的幸福。除此之外,让人感觉到幸福比较高的层次就是贡献自己。这跟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是吻合的,马斯洛提出的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贝曼博士提出的这个贡献自己正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人可以为别人、为世界做点什么,他就会体验到价值和幸福感,也会觉得人生有意义,从而他会更加注重实际而不会在虚拟世界里花太多时间。


如何帮助孩子体验到生命深层的意义 

讲到这里,我就不得不和我们家长要注意的另外一点联系起来了,就是要建立孩子的高自尊。所谓高的自尊感,就是人可以体验到自己很棒,很有力量等等的感觉。每个孩子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感觉,需要被认可和肯定,但是我们的很多孩子,尤其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现实生活中总是受到很多来自家长或老师的否定,于是他就只好转向别的地方寻求高自尊感,比如说电子游戏。曾经也有家长说,她的女儿学习不好却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而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打扮自己,用在为同学们组织活动上。我在一个家长群里看到一位家长提出了相似的问题,说孩子因为一次成绩考试差,就不去学校一年多了,每天玩游戏。

这就像一棵小苗儿努力向上生长,却被一块石头压住了,这块石头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很多孩子从小就是被这块石头压得很难正常生长,可是生命的天然属性就是向上生长,石头太重他没有力气顶起石头,只好从石头的夹缝里长出来家长可以想一想,你是要做那块压住孩子的石头,还是要去做那个搬石头的人呢?当你是那个搬石头的人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被理解被接纳,如果家长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支持他,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高的自尊感,孩子的生命就会是舒展的,他也许不能在学习方面出人头地,那他会从别的方面冒出来

如果家长和学校都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那么孩子从小就会把学习成绩和他这个人划等号,学习成绩差就会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也很多小孩子厌学的原因,这也是那些从小学习好,到了大学后开始无所适从的年轻人的症结所在。可是实际上,孩子的生命是完整而又圆满的,除了智力的发展之外,其他方面的资源也很丰富的。如果家长可以联结到自己更深层面的自我价值,便可以支持到孩子,帮助孩子建立高的自我价值感。

如何帮助孩子体验到生命深层的意义

 帮助孩子从小树立人生的目标

这和上面我们谈到的让孩子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是同等重要的。

那么我们怎么帮助孩子建立他人生的目标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孩子讨论他将来会为人类贡献什么,让孩子深入思考他的人生意义。这一点和考什么样的大学没有关系,而让孩子明白“我是怎样的”“我适合做什么”特别有关系。

我们家长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擅长做什么,他喜欢和擅长做的这些事情将来可以对社会对人类有什么样的贡献。基于这些来树立孩子的理想,就会把远大的理想和孩子的现实结合起来了,这样孩子内在的动力才会被激活,因为他不会觉得将来那么难。我们需要跟孩子强调的是,无论你将来做什么,都是好的,你都是在尽其所能地贡献着你自己。切忌在孩子面前小视某些工作,比如“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会扫垃圾去!”或者“没出息,有一天你只好去放羊!”这种分别心要不得,因为生命价值原本是平等的,做什么都是有意义的。事实本来也是这样的,我们离不开扫垃圾的工人,没有放羊的我们便没有羊肉吃也没有羊毛衫穿。如果孩子从小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生命的真谛,孩子便不会焦虑,也不会因为自己学习不好就贬低而是把生命能量真正用在绽放生命上。

如果我们给孩子树立的目标是考上北大和清华,并没有具体做什么的概念,对孩子来说一方面理想是虚无的,另外一方面孩子会觉得太难,因为每年考上北大清华的人只是凤毛麟角。

 

孩子的生命如其所是,成年人真的需要放下功利心和分别心,真正相信孩子的生命会以自己的方式绽放,那么我们就轻松了,孩子也就轻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