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才华横溢,就因为一首诗得罪唐玄宗,终身不能当官

 江山携手 2019-05-10
自古中国人,总有一个情结,那就是无论有多少学问,总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叫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但是,古时候想当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平民百姓到吃皇粮的官员,曾经有过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袭制、科举制等多种途径。但无论什么办法都会有遗珠之憾,今天要说的孟浩然就是其中一个。
孟浩然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年少成名,曾经影响过王维、李白、杜甫等人,一度俨然有唐朝诗歌第一人的风范。直到现在,他的诗歌还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他的作品。
但就是这位杰出的诗人,虽然一生也曾对功名比较上心,却阴差阳错的未能踏入仕途。可能对历史而言,不过少了一名普通官员,却增加了不少赏心悦目的田园诗歌,但对他自己而言,是抱憾一生的事情。
其实,孟浩然成名非常早,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题鹿门山》。该诗虽然不算太有名,但已经奠定了孟浩然一生的写作基调。大概这个鹿门山给他印象不错,23岁的时候他与生死之交张子容就隐居于此,直到两年后开始告别双亲,远游四方。
说是游历,其实孟浩然也是到处交朋结友,展现自己的才华,以寻找进取的道路。比如他曾拜谒荆州刺史张说,并写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虽然这首诗到底是写给张说还是张九龄的还有争议,但最后一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将自己对官场的向往表露无余,并含蓄的表达了希望有人推荐当官的意思。
开元十二年时,孟浩然已经三十六岁了,却仍然漂泊在外。他在襄阳与卢馔交好,听说玄宗在洛阳,便赶过去碰碰运气。可是唐玄宗贵为天子,哪有那么容易相见,待了三年,都没有半点机会。
直到将近四十岁的时候,孟浩然才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通过这条道路进入仕途。不过孟浩然的考试功夫并不如他的诗才那样引人注目,他不幸落榜了。唐朝实行的是科举制和举荐制并轨的方式选拔人才,孟浩然仍然逗留在京城,希望能得到贵人相助。
机会说来就来,可惜孟浩然没有把握住。他在长安时,与王维相识并成为挚交。王维虽然年纪比孟浩然小12岁,但因诗画双绝很早就成为达官显贵的座上宾,而且在开元九年(721年)状元及第。(一说为开元十九年)
孟浩然有次在王维家中做客,突然听到门外传话说玄宗到了。虽然孟浩然无数次梦见和皇帝相遇的场景,但这次让他始料不及,于是竟然躲到了床下。王维在皇帝的追问下,不敢隐瞒,让孟浩然爬出来拜见玄宗。
玄宗内心对孟浩然这样的举动很失望,他更喜欢的是李白那种洒脱的性格,不过还是很有兴趣的说道:最近听闻有位先生在太学赋诗,名动京城,想必就是你了,现在能赋吗?
孟浩然的确水平很高,当下就说道:“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这首诗随口而做,确实不错,但唐玄宗却变了脸色:“你自己没有进取,怎么还诬陷我弃你了?”于是拂袖而去。
这段就是著名的“转喉触讳”,主角当然是孟浩然和唐玄宗,至于是去的谁的家,除了王维,还有李白、李元绂、张说等多人的说法。本文采用《新唐书》的记载,认为是王维。
自从这件事之后,孟浩然直到六年后才参加了人生的第二次科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进了黑名单的缘故,再次落选。此后,他处于对官场的羡慕与不甘的心理之中。
韩朝宗是非常喜欢推荐人才的,他担任襄阳刺史的时候,曾经十分欣赏孟浩然,邀请他参加宴会并承诺推荐他。不过那天正好孟浩然约了不少朋友饮宴,有人提醒他韩朝宗的约定,孟浩然却醉意朦胧的说:“我已经喝了酒,心情愉悦,哪里管得了其他事!”
于是,孟浩然爽约了,也失去了韩朝宗的信任和好感。其实这一次,韩朝宗是下了大力气,他将一大批京城高官都约过来就是要共同担保举荐孟浩然。只不过孟浩然的内心之中,觉得曾为宰相的张说和张九龄都未能让他如愿,身为襄阳刺史的韩朝宗也没有这个本事。
最后,孟浩然也只在张九龄那里当过一段时间的幕僚。这样一位大诗人,终其一身竟然没有任何功名,成为真正的布衣诗人。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