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书结构与章法、长短、纵横合度

 率我真 2019-05-10

长短 纵横合度
    行书不同于楷书严密结体所呈现出来的静态,而由于连笔减画引起的动感所带来的节律变化,故在章法上就要按照字形的自然结体,对纵势横势不同的结体,处理得纵横有度、错落有致,以提高节奏韵味。如《兰亭序》中的“或取诸怀抱”中的“取”字,按自然结体是既短又是横势,但王羲之在这里写成纵势(图01),把它拉长了。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因为“取”上“或”字是纵侧左,而下一个字“诸”是横势,如果将“取”字再写成横势,就不甚协调,章法上也显得呆板了,故把“取”字写成纵势,就显得稳定协调而有变化了。


01                                     02                                                                         03                               04



    长短纵横、大小轻重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的对比强烈,有的对比平和,这是两种不同的格调。这与作品的性质和作者的个性、艺术追求有密切关联。一般讲,偏重实用而又端庄的,大小轻重、纵横长短对比要弱而缓和一些,格调较平稳,如欧阳询的《千字文》,陆柬之的《文赋》(图02,局部)等都是这类作品。如果作者要表现自己的情绪,而且性格较容易冲动,又有艺术气质,则易追求大小轻重、纵横长短对比起伏比较强烈的,如苏东坡的《寒食帖》,米芾的《苕溪诗帖》(图03,局部)。
    大小轻重、纵横长短的处理又与章法上的虚实疏密有很大的关系,疏密虚实也是黑白的关系。“计白当黑”,即一字一行乃至整幅作品都要留有恰当的协调的空白。在黑白关系中,黑是结构线条的具体形象,是视觉可视可识的;而白则是无固定形的,其大小和形状是多变的,是随线条分割而成的。故黑色的线条是构成白色形块的分界线,空白的形状和大小是和线条的行笔与疏密相一致的。线条疏或细处,留白即大,即虚;相反,线条茂密粗重,留白即小,即实多。所以结体的纵横长短和大小轻重,都和黑白对比产生密切的关系。如果线条茂密,即显得拥挤,留白必少;线条过疏,留白必多,易显得宽松。故在整幅作品中,妥当地留白更为重要,它是整幅作品章法的“气眼”,空白留得恰好、协调,能提高作品的神韵氛围。如苏东坡《寒食帖》的“衔纸”(图04),超长的直笔,在粗重茂密的线条中,显得特别空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