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国农民也不愿种地了,原因竟与我国相似

 有农有艺 2019-05-10

泰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8%,全国有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占总劳动力人口的45%。根据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局发表的数字显示,2005年泰国经济增长率为6.7%,农业的增长率为6.3%,由此可见农业在泰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在,泰国农业的发展也出现了问题,《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发现,泰国民众也不愿意种地了,这是为什么呢?

种地不赚钱,农民还怎么坚持?泰国农民也一样

我们先来对泰国的农业做一个基本的了解!

泰国的国土面积有5109万公顷,在2080万公顷的农用土地中约有59.12%用于稻谷生产,约有23.18%用于种植高地,常见的旱地作物有玉米、木薯、高粱等,约有9.16%用于种植果树,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为0.164公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泰国曾经还是亚洲唯一的粮食净出口国,和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享有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的美誉。但是现在这一切都有了不小的改变。最为严重的改变就是农民不想种地了,不愿种稻米了。

种地不赚钱,农民还怎么坚持?泰国农民也一样

“米价很低,务农又非常辛苦,很少有年轻人会感兴趣。”泰国的一个中小企业联合会彭世洛地区副主席Buntham Loekchio说,泰国新一代人口不再去从事农业生产,作为一个小型农产品企业的经营者,都已经感到了担忧。

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更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泰国农民家庭的高负债,以及世界最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

根据泰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东北部约360万户家庭负债,占全国总负债的三分之一以上。东北地区家庭平均负债最高,为179923泰铢(5680美元),人均收入最低,为6656泰铢(210美元)。

泰国农民的困境与1%的富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根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2018年全球财富数据手册,后者拥有泰国66.9%的财富。这个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成了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

种地不赚钱,农民还怎么坚持?泰国农民也一样

自2014年军事政变推翻英拉政府之后,大米价格一路暴跌,让北部的农民经济上陷入艰难时期、债务堆积如山,其中一些人选择放弃了水稻种植,但其他就业选择也并不多。

所以总结来看,泰国的民众不愿意种地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种地不赚钱。而这个原因与我国的农民不愿种地、选择进城打工的原因是不是就很相似了?

此文由“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